李在明自上臺以來,已經兩次錯過會見特朗普的機會。如今,韓媒稱中方已經邀請李在明出席9月3日北京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
盡管李在明還沒對此作出回應,但其在7月3日明確表示,要加快恢復中韓關系。李在明沒想到,他表態不到12小時,美國的“報復”就已經到來。
7月3日,韓國總統李在明在就職滿月記者會上,首次系統闡述外交戰略,核心聚焦三點。
第一是修復中韓關系,李在明直言“將盡快改善韓中關系”,強調中國是“重要貿易伙伴及半島問題關鍵方”,承諾扭轉尹錫悅時期雙邊關系惡化局面;
第二是加快朝韓破冰,李在明此前已經宣布暫停邊境對朝擴音廣播,痛斥全面中斷對話是“愚蠢之舉”,為重啟對話鋪路;
第三是鞏固韓國與日本美國之間的關系,李在明以“堅固韓美同盟”為前提深化三方協作,但堅持“國家利益優先”的實用主義原則。
整體來看,李在明決心在中美等國家之間“走鋼絲”,這并不是一條可以輕易實現的外交道路。就在7月3日當天,韓國總統辦公室突然發表聲明,證實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臨時取消訪韓計劃,理由為“因美國國內局勢等原因”。
韓國總統辦公室3日發表聲明稱,“韓美兩國一直就魯比奧訪韓的可能性保持協商,但由于美國‘內部情況’,近期內恐難成行。不過,韓美將繼續就高層人員交流事宜保持溝通。”
但人們注意到,魯比奧將如期出席7月10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魯比奧既然要來亞太一趟,卻故意錯過韓國,很難說不是在敲打李在明政府。
要知道,美國現在還沒有與韓國達成關稅協議,李在明政府仍在猶豫要向美國出讓多少利益。再加上李在明的外交政策,美國冷落李在明政府,并非沒有原因。
李在明此次遭遇外交打壓,實為美韓矛盾長期發酵的必然結果。6月19日,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強硬要求韓國將軍費提至GDP 5%,韓方罕見以“國防預算自主權不容談判”回擊,李在明更以缺席北約峰會表明立場,特朗普政府很難容忍這種行徑。
6月G7峰會期間,特朗普以“中東沖突”為由,單方面取消韓美元首會談,白宮聲明僅用寥寥數字搪塞,李在明都沒收到來自美國方面的親自聲明,而是在新聞中得知了這一消息。
有韓國人士認為,特朗普此舉是對韓國的“刻意輕慢”。人們已經看到,在李在明就任后,韓美領導人會談的具體日程尚未敲定。如今,魯比奧訪韓計劃又取消,各方因此出現了“韓美關系是否出現問題”猜疑聲。
當魯比奧取消訪韓的聲明傳來,李在明的“實用外交”迎來了殘酷的壓力測試。美國似乎在用外交傳遞明確信號,改善對華關系需支付高昂地緣代價,韓國需要繼續對美國讓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