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炎熱,各地河流、湖泊、水庫成為人們消暑納涼的熱門選擇,但與此同時,溺水事故也進入高發期。近期,全國多地發生因私自下河游泳導致的悲劇事件,再次敲響了夏季水上安全的警鐘。看似平靜的水面存在哪些潛在危險,隨著暑假到來,家長和未成年人需要把哪些安全知識記在心間?近日,記者采訪了市消防救援支隊相關部門專業人士。
數據顯示,溺水已連續多年占據我國中小學生意外死亡原因首位。“當人體墜入水中,嗆水引發的窒息與本能恐慌會形成致命連鎖反應,即便是掌握游泳技能者,面對突如其來的腿部抽筋、體力透支或復雜水域環境,也可能瞬間失去自救能力。”市消防救援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根據相關部門統計,以下七種場景可能造成溺水情況:無視警示牌,在江河、水庫、池塘、海邊等野外游泳;在未開放水域進行涉水活動;在泳池中游泳未做好安全防護,誤入深水區;海邊遭遇離岸流(約9成的海邊溺水是離岸流引起的);工地積水坑或小區景觀池容易發生兒童溺水、觸電等隱患;盲目下水施救;有5歲以下的兒童的家庭,家中的蓄水容器可能導致溺水。
怎樣盡可能地避免這些水體、水域帶來的危險呢?相關部門提醒,防溺水“六不準”原則請牢記:不準私自下水游泳;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不準在無家長或教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準不識水性的擅自下水施救;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以上內容,我市教育、公安、應急等部門在每年進行的防溺水宣傳中都會反復強調。暑假期間,家長不僅要把安全意識牢記心間,還要盯緊、看牢家中未成年人切實做到以上“六不準”。
此外,記者提醒,家長帶孩子游泳時要選擇正規的游泳館,遵守場館規定,不進入深水區;游泳前要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避免在水中抽筋。
商丘日報融媒體記者 司鶴欣
來源:商丘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