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惠州街頭熱浪滾滾,暑熱難耐。35℃的高溫,讓不少市民渴望到水里覓一絲清涼。記者觀察發現,最近到東江水域“野泳”的市民越來越多,安全意識淡薄,帶來的安全隱患令人擔憂。
下午5點左右,記者在隆生大橋南段橋底看到,一塊醒目的“禁止游泳”的超大警示牌豎立在圍欄邊。旁邊的出入口,原本用于阻擋市民下水游泳的鐵欄,已被人強行拆除。沿著小道走到江邊,幾十位市民正在這里“野泳”,其中不乏帶著孩子的家長。幾位常來游泳的"老泳客"告訴記者,由于這里景色獨好、水質清澈,夏天他們幾乎每天都會到此消暑。
市民:戶外游泳,可以一直游。室內游泳池只能回來掉頭。我天天都來,一般游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游三千米左右。我有做好了安全措施。
在東江沙公園游泳的市民更是絡繹不絕。淺水區,家長們帶著孩子嬉戲玩水;深水區,一些游泳愛好者正向江心游去。大家的泳具五花八門,有游泳圈,有救生浮球,還有人用廢舊車胎充當浮力工具。更有膽大者,什么安全措施都沒做,就直接下水。
市民:我沒帶游泳圈。沒問題的,因為身體還是很好的,我們是游泳高手。
為勸阻市民“野泳”,岸邊的廣播不斷循環播放安全提示,相關部門不僅設立了多塊警示牌,還特意在江邊加裝了護欄。然而這些措施收效甚微,市民們紛紛翻越欄桿下水暢游,游累了便坐在欄桿上欣賞風景?;葜菔行倪B心公益協會戰旗救撈隊告訴記者:這幾天,前來東江沙公園游泳的市民明顯增多,每天都超過兩三百人次。趙隊長說,雖然東江沙公園岸邊水域比較淺,但離岸5米開外,水深就會瞬間達到2米以上。而到了主航道,更是超過12米。因此,大家如果想游泳鍛煉和消暑納涼,最好選擇去正規的游泳場所,不要“野泳”。
惠州市心連心公益協會戰旗救撈隊隊長 趙喜昌:相關部門設立了安全牌,但是市民這些年都在這里游。雖然設有欄桿,也攔不住,他們也會跨過去。我們隊員經常在這里巡邏,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每年夏季都是溺水事件的高發期。業內人士提醒,看似平靜的山塘水庫、江河水潭等野外水域實則隱患重重。這些水域上下層溫差顯著,人體入水后易因溫差導致抽筋;水溫驟變還可能引發應激反應,增加溺水風險。更值得警惕的是,野外水域缺乏專業救生人員,一旦發生意外極易造成嚴重后果。
急診醫學科醫生 李向陽:抽筋后會感覺疼痛,想喊救命,很容易發生嗆咳,一嗆咳的話,喉頭可能會痙攣,聲門就閉起來,呼救不了,因為這是本能反應。第二是呼吸不了,呼吸不了就會很恐慌,一恐慌身體一僵硬,就更容易抽筋和沉水。
人在慌亂時,本能地會亂抓。為此,醫生提醒大家,如果有人溺水,不要盲目救人,要使用一些工具,像棍子、樹枝遞給溺水人時,一定要注意蹲下身子遞過去,以防被拉下水。此外,因為溺水者通常因聲門閉合造成缺氧窒息,為此,在溺水急救黃金4分鐘,首先要給溺水者通氣。
急診醫學科醫生 李向陽:兩種情況,假如有意識可能會呻吟,嘴可能是有異物、水草之類的,我們立即把他翻身,翻過來以后打開口腔,嘴里的異物和水草摳出來,然后拍一拍,慢慢會恢復。
如果溺水者失去意識,急救時,要與心源性心臟驟停的施救方法有所不同,首先要給溺水者先通氣5次,再進行胸外心肺按壓。在急救的同時要向周圍呼救并撥打1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