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5日,在中國外交部明確表態“愿意帶頭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之后,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竟然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公開表示中國應當首先實現“無核化”,也就是主動放棄核武器,“以展示所謂的誠意”。這種說法荒誕不經,不僅暴露出菲律賓在地緣政治、安全戰略以及國際法認知方面的嚴重缺失,也讓東盟其他成員國感到震驚與不解。
01.什么是《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
《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又稱“曼谷條約”)自1997年起正式實施,明確規定東盟十個成員國不得研發、制造或通過任何方式獲取、持有和控制核武器;同時,禁止任何形式的核武器部署或運輸,也不得進行核試驗或使用。
截至目前為止,全球五個公認的核國家——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尚未簽署該條約的附加議定書。簽署議定書意味著承諾不在條約適用區域內使用核武器,也不會對締約國采取核打擊。需要強調的是,這一要求并非讓五大核國家“放棄核武器”,而是規定它們不得在東盟國家境內部署、協助發展或使用核武器。
簡而言之,該議定書的核心在于:五大擁核國家共同作出莊嚴承諾,絕不協助東南亞國家研制核武器,也絕不以核武器威脅或使用于該地區。身為國防部長的特奧多羅竟敢如此狂妄無知,全然不考慮自身能力與分量,令東盟其他國家大跌眼鏡。他甚至都沒搞清楚,《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到底是在保障誰的利益,究竟是哪一方在尋求保護。還毫無根據地要求中國“自我削弱”,這不僅是外交上的失禮,更是嚴重的判斷失誤。中國支持該原則,并愿意率先簽署議定書,實際上是在為東盟國家提供一份“安全保障”。
02,東南亞無核化進程
十多年過去,《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議定書仍未完成簽署,背后的原因究竟為何?
中國一貫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而東南亞國家本身也沒有核武器,因此議定書簽署的主要障礙并不來自中國。英、法、俄原則上沒有異議,只要美國簽署,其他國家也會跟進。目前關鍵問題在于美國的態度,歷經四屆政府更迭,美方始終未明確表態是否簽署該議定書,這種沉默其實已表明其不愿參與,其他國家只能等待。因為即使中國率先簽署,若無美國參與,條約也無法生效。
美國為何在議定書簽署問題上設置障礙?
事實上,中俄愿簽署的前提條件恰恰觸碰了美國的敏感神經。議定書第四條明確規定:不得以任何形式在東南亞地區部署或運輸核武器。然而,美國在東南亞擁有多個軍事基地,并一直試圖保留向某個“盟友”部署核武器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東盟內部有國家與美國私下密切配合,其中菲律賓表現尤為突出。該國表面上高喊“無核化”口號,實則暗中協助美國推動“準核化”進程。目前,美軍的“堤豐”中程導彈系統已部署在菲律賓呂宋島,同時美菲聯合軍事基地也在不斷擴建,這些設施緊鄰南海爭議區域。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美軍部署的系統完全由美方掌控,菲軍甚至連“訪問權限”都無權掌握,看似合作,實則菲律賓已在主權層面喪失自主權。此時特奧多羅叫囂“中國棄核”,不過是為美軍在東南亞部署核相關軍事力量找借口。菲律賓與美國合謀擾亂區域安全秩序,東盟各國早已看穿,國內輿論也逐步警覺。
與菲律賓一味追隨美國立場不同,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東盟國家均表現出積極態度,希望盡快推進相關議題的落實,不愿再經歷長時間拖延。據7月初報道,馬來西亞外長透露,中國與俄羅斯已就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達成一致,意在向美國施壓促使其盡早加入。然而在此關鍵時刻,菲律賓卻突然提出反對意見,要求中國單方面放棄核武器,此舉無疑破壞了東盟內部業已形成的共識。
中俄積極推動議定書落地生效,美方卻持續拖延、反復推諉。在此背景下,菲律賓正逐漸淪為“唯一攪局者”,肆意破壞東盟團結大局,公然挑戰地區安全共識,扮演著“不穩定因素制造者”的角色,而非“和平維護者”。
上個月16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日本廣播協會記者提及,有說法稱中國當前擁有600枚核彈頭,數量位居全球第三,且正以每年約100枚的速度增長,增速超過世界其他國家。對此,我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回應稱,中國始終堅持自衛防御的核戰略,始終保持核力量處于國家安全所需的最低水平,不參與任何形式的軍備競賽。中國堅定奉行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并鄭重承諾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中國也是唯一采取這一政策的核武器國家。未來,中國將繼續堅定維護自身正當安全利益,為世界和平與穩定貢獻力量。
在五核國中,中國的核武庫規模位列第三,但彈頭數量遠不及美俄的十分之一。然而,卻有人無理要求中國放棄這有限的防衛能力。在此情形下,菲律賓防長特奧多羅何不率先敦促美國,拆除部署在關島、沖繩以及韓國的核設施呢?事實上,菲防長之所以敢對中國口出狂言,不過是仗著有美國在背后撐腰罷了。但一旦爆發沖突,美軍大概率會跑得比誰都快。倘若中美軍事對抗升級,位于呂宋島上的美菲軍事基地必然會首當其沖,遭受重大影響。到那時,特奧多羅的種種言論,非但無法保護菲律賓,反而極有可能使菲律賓成為“首輪打擊目標”。
《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本質上是“地區主導權”的較量。中俄簽署是為了給東南亞建立一道“核安全屏障”,美國不簽則是為了維持亞太霸權。菲律賓從中作梗,實則是想為美方在南海制造事端尋找“合法合理”的借口。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奧多羅為迎合美國,竟不顧全體菲律賓人民的根本利益,將整個國家綁上美國的“戰車”。這種短視且自私的行為,無疑將給菲律賓民眾帶來深重災難和巨大隱患。難道菲律賓人能憑血肉之軀抵擋核武器的威脅嗎?
菲律賓的攪局行為,完全背離了東盟的整體利益,在東盟國家群體中顯得格格不入,堪稱“異類”。如果這種態勢持續下去,菲律賓必將錯失地區合作帶來的諸多發展機遇,甚至可能在國際舞臺上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
倘若菲律賓政府依舊執迷不悟,繼續秉持“依附外部勢力以耀武揚威”的姿態,那么東南亞地區的安全局勢恐難出現實質性改善,菲律賓自身亦難以實現真正的繁榮與強大。
歷史已經充分證明,那些妄圖引狼入室者,最終必將自食惡果,遭到反噬。和平不會自動降臨,必須依靠自身努力去爭取。菲律賓應從當前的迷思中清醒過來,重新審視自身的戰略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