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舊改,要使出“鈔”能力了!
最近一段時間,不少舊改項目都引來了拆補加碼,最多的,補償翻了足足一倍!
最新的例子,是天河區長湴。
根據網友爆料,棄產貨幣補償已經由此前的8000元/㎡,漲至1.6萬/㎡。
怎么說呢,雖然1.6萬/㎡也不算高,但好歹是漲了,而且人人有份。
在6月底,同在天河的元崗村也有加碼:
安置面積補償3.5層后,再新增疊加限時搬遷獎勵面積,即多補建面最大那一層50%的面積。
圖源:微社區e家通智匯元崗
這算不算,天河村民們的勝利呢?
幾乎同一時間,海珠新中軸片區三滘村、紅衛村、東風村的拆補標準也有升級。
其中最明顯的變化,是宅基地房屋的棄產補償標準,從原來的1.88萬/㎡提高至2.5萬/㎡!
還有新中軸的綠軸東側道路片區,國有土地房屋的補償從4.7萬/㎡提升至6萬/㎡,直接多了1.3萬/㎡!
再往前看,瑤臺村在5月下調增購建安成本價和部分增購面積的價格,同步提高房票安置的政策性獎勵標準,增設征收購房獎勵(按房票金額5%)。
圖源:廣州越秀發布
通過這些例子,你會發現——
廣州越來越多舊村,拆補標準都變高了!
這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按照目前趨勢,會不會有更多舊村加入升艙隊伍?
其他村的村民,或許能有更多談判空間?
通過一系列的例子,相信大家都察覺到,相關部門和村民群眾針對拆補方案的拉扯,出現全新形勢:
村民們硬氣了,相關部門有在改進。
拆補標準二次調整,或成常態。
由此延伸,可以窺見廣州舊改的新信號:
一是進度為上。
方案可以改,補償可以加,首先反映的是相關部門心態變化以及KPI壓力。
要知道,舊改已經成為全國樓市最重要的發動機,而在廣州,舊改更是改命推手。
拆遷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購房需求的多寡,影響著樓市的庫存,決定了一批新盤的生死。
為了確保舊改進度,相關部門必須平衡各方利益,加速推進拆遷工作。
而在 deadline 面前,其他都可以讓步。
二是村民意見,相關部門聽進去了。
縱觀廣州所有舊改,村民們對拆補標準往往是不滿意的,都是希望能提高的。
可在以往,常見的情況是“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村民訴求能影響最終方案的實例,少之又少。
直至今年,村民通過合法渠道表達意見、相關部門結合意見改方案的良性循環,開始多起來了。
雖然,最終賠償可能達不到村民們的理想狀態。
但值得肯定的是,相關部門與村民的關系、溝通效率都有改善。
三是舊改的支持資金,到賬了。
這幾年的補償標準偏低,一是因為以前標準過高,造成較大落差;二是因為大家都沒錢,實在掏不出更高的拆遷補償。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智者難為無力之事。
從相關部門到房企,錢袋子本身就是緊巴巴的,面對村民們的訴求,也只能左耳聽右耳出。
可現在不一樣,中央出錢出力支持各地舊改。
譬如去年,廣州就有52個舊改項目納入國家計劃,獲得借款審批額度4096億,五年為期利率還低。
伴隨巨量資金發放,廣州舊改才在今年得以提速,緊隨其后的,還有拆補標準提升的可能性。
錢到位了,什么都好談嘛~
而這些新變化,對村民來說也是好事。當然,也有部分村民認為,不拆遷更好……
那么,你們對于最近拆補標準的提高,怎么看?
注:1*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2*本文只供參照,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