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美國大滿貫乒乓球賽首日戰罷,
中國乒乓球隊罕見地遭遇到了“重創”。
男單主力梁靖崑、陳垣宇以及女單選手何卓佳集體首輪出局。
而女單頭號種子孫穎莎雖險勝澳大利亞選手劉楊子,
但決勝局的驚險逆轉也暴露出了她狀態波動的隱憂。
這場“開門黑”不僅讓球迷嘩然,
更將國乒的競技狀態、新生代培養和戰術調整等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
那么,此次國乒為何會多人“折戟沉沙”?
面對如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國乒又該做出怎樣的改變?
首輪三人出局
此次WTT美國賽國乒一輪游的三名主力分別是何卓佳、陳恒宇以及梁靖崑。
其中,何卓佳的出局是能接受的。
因為打敗她的并不是外國選手,而是同為國乒女單的陳幸同。
她前兩局本來都拿下的,可誰曾想后面卻連輸三局,
被陳幸同給“反殺”了,對此,何卓佳也是深感遺憾。
不過,好在是輸給了“自己人”,這樣的損失還是能夠接受的。
真正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兩個男單選手的失利。
先來看看19歲的小將陳垣宇。
此次陳垣宇遇到的對手,是英格蘭老將皮特福德。
起初,大家都以為陳垣宇年輕有活力,戰勝皮特福德的概率很大。
然而,結果卻讓大家都失望了,因為陳垣宇最終大比分1:3不敵皮特福德。
在比賽中,可以明顯看到與老練的皮特福德相比,
陳垣宇還是太過稚嫩了。
比如,在第四局陳垣宇6:10落后的時候,他本來是連追了4分。
只可惜卻在最后時刻因為急于求成而丟掉了賽點,白費了自己先前的所有努力。
不過,此戰還是讓大家看到了陳垣宇好的地方,那就是很有韌性。
他在先失兩城的情況下,還能在第三局以13:11的得分扳回一個賽點,
又能在第四局6:10落后的情況下連救四個賽點,
可見這名年輕小將,即使在逆風局的時候,也不會輕言放棄。
別小瞧這種“韌性”,許多選手之所以無法拿到乒乓球的最高榮譽,
恰恰是少了這種韌性,
因此,別看如今的陳垣宇還很年輕,他的未來卻是不可限量的。
而與陳垣宇相比,此次一輪游的另一位男單選手梁靖崑,
他身上就是缺乏了一股韌性。
作為國乒男隊主力,梁靖崑此戰可謂是被寄予厚望,
但面對排名遠低于自己的巴德,他卻在2-1領先的大好局面下連丟兩局,
最終以2:3的成績落敗。
整場比賽,梁靖崑暴露出了嚴重的心理素質問題,
他領先時急于求成,失誤增多,落后時心態又容易崩盤,關鍵分更是處理生硬。
尤其是決勝局僅得5分的表現,讓不少球迷直呼“難以接受”。
事實上,巴德并非等閑之輩,別看他的世界排名很靠后,
但其搏殺戰術和前三板壓迫性打法針對性極強,
而梁靖崑此次顯然是低估了對手,未能及時調整應對策略,
最終才遺憾敗北。
他的這一失利也讓男單下半區僅剩王楚欽“獨守”,
這對國乒來說,可是非常罕見的事情。
孫穎莎艱難險勝
除了三名主力遭遇一輪游以外,此次女單頭號種子孫穎莎的經歷也頗為不順。
孫穎莎首輪對陣的是澳大利亞選手劉楊子,兩人的世界排名差得非常多,
在比賽還沒開始打的時候,大家都認為這會是一場碾壓局,
誰曾想比賽開始后,孫穎莎差點就遭遇“滑鐵盧”了。
雖然孫穎莎順利地拿下了第一局,但第二局的時候,孫穎莎就被打了個6:11.
好在第三局孫穎莎開啟認真模式,又重新掌握節奏拿下一成,
但劉楊子很快就卷土重來,在第四局扳回了一個賽點。
就這樣,雙方進入了決戰。
好在決戰階段,孫穎莎發揮出了全力,
她在5-4領先時連得6分,最終以3-2大比分險勝劉楊子。
雖然比賽最終贏了,但孫穎莎險些翻車的狀態還是引得不少網友擔憂。
大家認為,連打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劉楊子,孫穎莎都被拖入了決戰,
那之后對戰那些實力更為強勁的對手,孫穎莎又該怎么辦呢?
對于大家的擔憂,孫穎莎回應表示,
自己的實力還是不用擔心的,此次之所以如此焦灼,
完全是因為進入狀態太慢了,這個新場地和新球對自己來說都有點不習慣。
只不過,孫穎莎說是這么說,但她的狀態起伏仍然令粉絲感到擔憂。
畢竟作為國乒絕對核心,她的表現直接關系到整個隊伍的士氣,
而此次險勝也暴露出了她的專注力分配不足以及關鍵分把控的不足。
事實上,自5月底世乒賽奪冠后,孫穎莎便整整一個月未參加正式比賽,
甚至休戰國內乒超聯賽第一階段。
盡管這讓她的身體得到恢復,但比賽感覺的生疏和體能儲備的下滑難以避免。
數據顯示,她在決勝局前半段失誤率明顯偏高,
正手進攻的威脅性較世乒賽時有所下降。
這不禁讓人質疑:國乒是否應調整賽程安排,避免主力選手因“空窗期”導致狀態滑坡?
國乒困境,如何解決
事實上,此次無論是三名主力的一輪游,亦或者是孫穎莎的險些爆冷,
都讓我們看到了國乒目前的困境。
其一,不少選手的心理素質與臨場應對都存在一定短板。
像梁靖崑的潰敗和孫穎莎的險勝,就共同指向一個核心問題,
那就是心理素質。
無論是巴德針對梁靖崑的搏殺戰術,
亦或者是劉楊子對孫穎莎反手位的針對性限制。
都體現出了對手的細致研究。
反觀不少國乒選手,在領先時容易陷入“想贏怕輸”的思維定式,
落后時又缺乏破局的勇氣,這種心理波動在新生代選手中尤為明顯。
其二,國乒的選手已經不能再像之前那般一騎絕塵了。
如今國際乒壇的競爭格局正悄然變化。
日本選手張本美和、早田希娜,以及歐洲選手勒布倫兄弟等新生代崛起,
已經對國乒的戰術體系構成了威脅。
與此同時,各國選手對國乒的研究愈發深入,
傳統“大滿貫”選手的打法優勢逐漸被針對性戰術瓦解。
對此,國乒也是時候做出一定改變了。
比如,國乒可以建立心理輔導機制,幫助選手提升抗壓能力。
而針對密集賽程導致的“狀態斷層”,國乒則可以建立更科學的參賽計劃。
除此以外,國乒還需加大年輕選手的國際賽事曝光度,
通過WTT支線賽等平臺積累經驗,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年輕小將。
總的來說,國乒此次“開門黑”雖令人擔憂,卻也為改革提供了契機。
從梁靖崑的心理波動到孫穎莎的狀態起伏,
從陳垣宇的經驗不足到對手的強勢崛起,
每一個問題都指向國乒需要更系統、更前瞻性的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