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市”義烏,正被描繪為一場穩定幣的隱秘前線。
日前,有券商在研報中提到,在世界小商品中心中國義烏,穩定幣已成為跨境支付的重要工具。
消息一出,業內沸騰。穩定幣在義烏究竟是何種光景?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深入義烏國際商貿城腹地,穿行于640萬平方米、數以千計的商鋪之間,聽到的卻是幾乎一致的回應:“不收”“不懂”“沒聽過”。
整整一天的密集探訪,從箱包、五金到小家電、玩具,記者跨越多個區域,僅在一家不起眼的店鋪捕捉到“收U”的微弱信號。即便如此,這家店主也坦言:小額訂單不做。
穩定幣在義烏,難道真的只是一點零星的火花?
在義烏國際商貿城,只有零星商家說可以“收U”
義烏市位于浙江省中部,記者從上海出發,先抵達義烏高鐵站,后乘坐出租車再轉乘地鐵,全程花了約兩個半小時,最終抵達目的地——義烏國際商貿城。之所以選擇這里,原因在于義烏國際商貿城正是義烏小商品集散的關鍵樞紐。來自世界各地的小商品商人,紛紛選擇在此采購貨物,隨后通過國際物流將商品發往全球各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宋欽章 攝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宋欽章 攝
義烏國際商貿城共有五個區,總面積達640萬平方米。記者下地鐵的地方距離二區最近,這是一棟面積達60余萬平方米的五層建筑,據說擁有8000余個商位,銷售的商品包含箱包、五金工具、電工產品、小家電等。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宋欽章 攝
“老板來進貨嗎?玩具要不要看一下?”剛踏入國際商貿城二區,就有一位熱情的阿姨迎了上來。見記者表現出興趣后,她便帶領記者前往一家玩具批發店。記者在向玩具批發店店長詢問了幾款產品的情況之后,將話題一轉,問他是否愿意接受使用穩定幣結算貨款,然而,他搖了搖頭,說:“那是什么幣?我不清楚。”
隨后,記者拐入了一家日用品店。這家店的老板娘剛剛送走一位黑人男性客戶,她告訴記者,她不收穩定幣,只接受客戶用人民幣或美元支付。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宋欽章 攝
當路過一家五金店,店里的男老板坦言:“穩定幣的牌照都沒開始發,怎么用呢?”顯然,他對最近關于穩定幣的新聞有所了解。記者繼續追問:“有一些美元穩定幣,之前已經有人開始使用了。”然而,他也搖了搖頭,回答道:“我這里還沒遇到過。”
“不收”“不清楚”“沒聽過”??記者走遍了國際商貿城的一區、二區和三區,整整一天詢問關于穩定幣的情況,得到的普遍答復是這樣的。
不過,在這里,穩定幣也并非完全無跡可尋。也有一家店主稱:“可以收,但是小訂單不做。”對于更多詳情,店主不愿多說
這是在記者接連走訪的幾十家商鋪之中,唯一一家表示可以接受穩定幣支付的商鋪。
顯而易見,從調查的樣本來看,這樣的接受率似乎并不足以證明穩定幣在義烏已經成為主要的跨境支付手段。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也了解到,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商戶主要接受人民幣或美元現金支付。通常情況下,客戶會主動將當地貨幣兌換成人民幣,以便支付貨款。至于收款方式,有的客戶選擇直接通過銀行轉賬給商戶,而有的商戶則依賴貨代公司來完成收款。
“一般情況下,客戶都是通過貨代公司付人民幣給我們的。通常是客人自己找的貨代公司,來跟我們來聯系。我們交貨都是直接跟貨代公司對接,只負責將貨物送到貨代公司指定的倉庫。至于貨款的事情,我們也是跟貨代公司對接。”一位義烏商貿城的老板娘如是表示。
當被問及穩定幣時,一家貨代公司在電話里對記者表示:“國內義烏、鎮江、溫州這些地方務實的人多,不玩虛的。別管大國還是小國,誰還不儲備點美金,再不濟也有點人民幣,誰會用那種東西?”
當地協會:穩定幣結算幾乎沒有
關于穩定幣在義烏的使用情況,在進一步的調研中,記者捕捉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種聲音認為,穩定幣在義烏的使用已經變得普遍,而在與初次合作的客戶打交道時,一些商家可能出于謹慎,不愿意透露過多信息。
例如,在小紅書上,記者結識了一位經營義烏電商群的老板。他透露,盡管一些商家可能會接受比特幣、以太坊、USDT等作為支付方式,但這種接受程度往往取決于商家與顧客之間的關系——“關系好的可以收,關系不好的也不會收。”
另一種聲音認為,不排除部分義烏商家愿意接受穩定幣支付,但這種商家的占比非常低,遠沒有達到“普遍”的程度。
“義烏市場里傳統的商家較多,對穩定幣的接受度比較差。”一名義烏人在小紅書上吐露了她的切身體驗。她拿自己舉例,說:“我會拒絕,我對新鮮事物包容比較有限。”
她還透露:“義烏市場里的商戶,每年很多被異地凍卡,都是因為收到不干凈的錢。”
“目前確實有極少數跨境電商和部分傳統跨境貿易商使用穩定幣進行交易。”一名跨境支付機構人士在微信里對每經記者表示,這種現象可能集中在非洲、南美等外匯環境復雜、傳統銀行跨境處理能力較弱(當地銀行無法辦理外匯兌換或處理時間過長)的國家和地區。
義烏當地相關協會人士通過微信告訴記者:“據我們了解的會員單位和非會員企業朋友中,使用穩定幣結算的還真不多,或者說幾乎沒有。這種缺乏實際背書的私人性質的加密貨幣本來就認可度不高,且也難以形成廣泛流通。”
律師:目前穩定幣無法用于中國境內與境外之間的跨境支付
“目前穩定幣是無法做中國境內與境外之間的跨境支付的。”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汪靈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直言,即使通過境外錢包收了穩定幣,也無法將這筆穩定幣兌換成法定貨幣匯回境內。
他分析,如果用穩定幣來計價結算跨境交易,那么這一過程會產生穩定幣與法定人民幣之間的兌換需求。以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為例,如果在中國設立的主體是買方,那么就需要將人民幣兌換為穩定幣用于支付;相反地,如果在中國設立的主體是賣方,那么就需要將收取的穩定幣兌換成人民幣,用于支付境內上下游、房租、納稅、員工工資等。
然而,在現行中國的法律和金融監管體系下,人民幣與穩定幣之間的兌換目前在境內被禁止。
假如企業選擇通過境外錢包收取穩定幣,而不打算將這些資金匯回國內呢?至于這種可能性,在汪靈罡律師看來,此種做法顯然違反了外匯管理規定。“因為海關有貨物出口,而銀行沒有資金入賬,這樣出口貨物的物流和資金流就不匹配了。”
“許多小公司也一樣做,只是你直接問,他不能告訴你。”這位律師向記者坦言。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電話采訪時,北京盈科(義烏)律師事務所的吳燕飛律師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她坦承,她本身是外貿行業出身,目前專注于處理涉外和加密貨幣類型案件。即便如此,她對穩定幣在義烏廣泛使用的觀點仍持懷疑態度。
吳燕飛律師指出,盡管在義烏,公司通過注冊香港離岸公司來方便地接收美元或歐元已成為常態,但她很少聽說有公司通過這種方式來收取USDT等穩定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