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注意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口腔診所越來越多了。
數據,可以佐證你的直覺:2019年到2022年,我國的口腔醫療機構增長了60%。截至2024年底,我國在工商經營狀態的口腔醫療機構總數為13.5萬家,比2023年又增加了8000多家。
與發達國家相比,13.5萬家口腔醫療機構,真不算多。
歐盟擁有約23萬家牙科診所,美國口腔醫療機構總數超過18萬家,人口數量僅中國1/10的日本,口腔醫療機構高達7萬家。
口腔醫療機構的增長,是我國的口腔行業“補課”的直觀注腳。
1965年,現代種植牙技術在瑞典誕生,30年后正式引入我國。
我國口腔行業起步較晚,一直在追趕國際先進水平。
現在,我國口腔行業,迎來了“換道”超車的歷史機遇。
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
這是我國民間一則流傳廣泛的歇后語。
從醫學角度看,牙疼當然是病,屬于口腔疾病。
口腔醫學的范圍很廣,不僅包括牙科,還涵蓋口腔頜面外科、口腔修復、口腔黏膜病、口腔預防醫學等多個領域。
牙科,是口腔醫學中最常見、最基礎的領域,也是大多數口腔診所和醫院口腔科的主要業務。
本文討論的口腔行業,主要指的是但又不限于牙科行業。
部分行業數據、研究報告中提到的口腔,特指牙科。
為了便于閱讀,本文統一以口腔進行論述。
2024年,全球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預計達5879億美元(42124億元)。
同期,中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約為1456億元,僅占全球市場的3.5%。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中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僅為美國(14817億元)的十分之一,也低于日本(1576億元)。
部分國家在全球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中的占比
中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的發展水平,與中國經濟體量極不相稱。
看完需求端,再看看供給端。
國際上,常用“每10萬人口中口腔醫生的數量”這一通用指標,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口腔醫療資源供給水平。
2024年底,中國注冊口腔執業醫師的數量已經達到33萬人,平均每10萬人約有23個注冊口腔執業醫師,基本達到WHO公布的中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不過,與美國(60人)、日本(80人)還有很大的差距。
每10萬人口中口腔醫生的數量
差距,同樣表現在口腔醫療器械上。
口腔醫療器械,指的是臨床上使用的各種手術器具,以及義齒、牙鉆機、口腔鏡、正畸設備、牙科樹脂、牙科椅等專業設備和耗材。
長期以來,我國口腔醫療器械行業整體落后于國外,進口品牌一度占據國內90%以上市場份額。
以CBCT為例,這是一種針對口腔頜面部進行三維成像的錐形束CT系統,具有分辨率高、輻射劑量低、占地小、成本低等優點,成為口腔診療領域不可或缺的設備
2012年之前,國內CBCT市場完全被德國卡瓦、意大利NewTom等外資品牌壟斷。
2012年1月,合肥美亞光電研制的CBCT獲得國家藥監局認證,中國才有了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BCT。
同年4月,北京朗視的CBCT-HiRes3D也取得注冊證,CBCT開啟國產化替代。
目前,我國CBCT的國產化率,已從2019年的16.30%增長到2024年的65%。
我國CBCT的國產化率變化
國內廠商憑借著價格優勢,占有了一席之地,中高端市場卻依然被國外廠商把持。
這一現象在正畸領域表現尤為典型,國產隱形矯治品牌雖已占據約40%的市場份額,但在復雜病例覆蓋能力、材料生物力學性能等核心技術指標上,與國際一線品牌仍有差距。
作為"口腔界的皇冠",種植牙領域同樣呈現"低端突破、高端依賴"的特征,國產種植牙已經批量上市,市場占有率卻不到10%,高端市場仍以瑞士、瑞典、德國品牌為主。
中國口腔行業,仍處于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階段。
按照國際慣例,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時候,口腔醫療服務市場開始進入發展階段。而超過3萬美元的時候,口腔醫療服務市場則進入到普及化階段。
早在1995年前后,美國、日本、德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3萬美元。
市場普及激活高端需求,需求增長反哺技術研發,研發成果推動服務升級,最終形成“市場普及-規模擴張-需求增長-產業升級”的生態體系。
反觀中國,2024年的人均GDP剛剛突破了1.3萬美元,口腔服務遠未普及。
同時,國外廠商憑借先發優勢,通過技術專利壟斷、高研發投入以及供應鏈控制,構建了覆蓋研發、生產、市場全鏈條的醫療器械行業壁壘。
口腔醫療行業產業鏈
中國口腔行業與發達國家的發展差距,既有技術代差,更有生態短板。
中國企業的追趕之路,任重道遠。
最近,正解局在調研南京笑領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了突破這一壁壘的可能。
位于南京紫金山科技城的南京笑領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被業內譽為“口腔數智化第一”的企業。
笑領科技的口腔數智化云平臺Teethlink,正在成為推動行業智能化升級的重要引擎。
什么是口腔數智化?
笑領科技CEO陳榮華打了個比方,“用新能源車去替代燃油車”。
笑領科技CEO陳榮華博士
燃油車時代,國外巨頭壟斷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等核心技術,并深度綁定供應鏈。
中國車企,盡管通過性價比勉強擠入市場,依然無法突破技術代差,也難以撼動既有格局。
與燃油車完全不同,新能源車的核心技術從“機械三大件”轉向“三電+智能化”。
技術路徑的差異徹底打破了傳統壁壘,中國車業無需重復燃油車的百年技術積累,可直接在新技術賽道上與國外巨頭“同一起跑線”競爭。
傳統的口腔行業與燃油車類似,中國企業追趕多年,依然無法突破國外廠商構建的行業壁壘。
只有“換道”,中國企業才有“超車”的機會。
這個賽道,便是口腔數智化。
笑領科技口腔數智化生態圖
醫學是循證的科學,一切醫療決策和實踐都需以臨床證據為根基,通過系統收集、分析和應用科學研究數據,來指導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及預后評估。
現實中,口腔診療高度依賴醫生的個人經驗,患者數據分散且難以沉淀,導致診療效率低、質量波動大,尤其在復雜病例中,誤判風險高。
這也是口腔醫療行業水平參差不齊、醫患糾紛頻發的原因。
從產業鏈的角度看,口腔數智化大致分為五個核心環節:數據采集、數據融合、輔助診斷、智能設計、個性化制造。
其中,數據采集是基礎,也是笑領科技技術突圍的切入點。
笑領科技開發了國內首套智能面弓,也是全球首套智能電子面弓,同時也是全球唯一的正向采集的電子面弓。
智能電子面弓
所謂面弓,就像牙科醫生在病人口中測量的“坐標儀”,用于記錄上下頜的相對位置。
與普通的口腔掃描儀相比,智能面弓通過計算機視覺,正向采集患者下頜運動的視頻信息,通過AI算法對圖像進行解算。
不僅能更精準還原面部三維狀態,還將采集時間從2小時壓縮至10分鐘。
笑領科技CEO陳榮華給正解局算了一筆賬,國內現有13.5萬家口腔醫療機構,若按8萬元/套的智能面弓設備單價計算,這已是一個百億級細分市場。
不過,在陳榮華看來,這只是一筆“小賬”。
笑領科技真正的目標,是通過數據驅動重構整個萬億級口腔產業生態。
目前,采集口腔數據的設備很多,既有傳統的CT、口掃,也有最新的面掃、面弓。
這些設備,采集的數據格式不一、分辨率不同。
笑領科技正在將這些從靜態到動態、從口腔到面部的分散不一的數據融合,為后續診斷、設計提供更完整的數據支撐,解決“經驗依賴與標準化缺失”的痛點。
笑領科技開發的智能面掃系統示意圖
在牙冠設計領域,笑領科技亦有布局。
笑領科技的牙冠設計系統已經在內測,預計今年底上線。
傳統牙冠設計依賴人工經驗、需反復調磨,笑領科技的牙冠設計系統,依托前期采集的數據和診斷結果,可以識別確定患者缺牙位置,在缺牙位置生成對應牙冠的三維模型,直接輸出到3D打印系統進行打印。
AI牙冠設計
前期測試結果顯示,該系統已經實現牙冠的“零調和設計”,無需患者多次復診調整、打磨,首次佩戴即可適配,大幅縮短治療周期與患者負擔。
全球每年大概有10億顆牙冠需要設計,按照10美元一個的設計服務費,這是一個100億美元的細分市場。
未來,笑領科技希望打通從數據采集與融合,到診斷、設計、制造,再到門診管理的全流程。
可以看出,口腔數智化的核心技術,由AI深度賦能。
這一變化背后,折射出口腔行業的競爭維度,正在從“硬件主導”轉向“AI驅動”。
口腔行業競爭的底層邏輯變了,中國企業才有機會。
從全球范圍看,口腔行業的數智化已是大勢所趨。
口腔數智化的核心技術是AI,而AI的核心要素是算力、算法和數據。
我國在算力、算法和數據上的獨特優勢,為笑領科技提供了高起點的技術底座。
算力規模全球第二的基礎設施保障了大規模模型訓練的效率,算法領域應用層創新的活躍推動了場景化技術的快速落地,14億人口積累的海量口腔數據為模型訓練提供了“燃料”。
南京智能計算中心
據正解局了解,以牙冠設計系統為例,全球目前主要存在三種技術路線:
第一種以丹麥口腔掃描的老牌企業3Shape為代表,依靠海量歷史牙冠數據庫,通過檢索匹配相似案例,來完成設計。這種方式類似“搜索引擎”,從既有數據中找出最相近的解決方案;
而中國笑領科技和韓國DentalBird采用生成式AI路線,可在缺乏歷史數據時直接生成個性化設計。
其中笑領科技是國內首家將生成式AI部署于云端,并依托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積累,通過強化學習算法減少數據依賴,提升靈活性;
第三種,則以美國公司瓷睿刻(CEREC)為代表。將生成式AI封閉在軟硬件一體機中,設備價格高達300萬元,靈活度較低。
不同的技術路線背后,既體現了算法與算力的差距,也反映出各家在商業模式上的不同選擇。
笑領科技依托強化學習算法的技術突破,將訓練所需數據量從原來的幾十萬顆牙齒壓縮至1萬顆牙齒,大幅降低了數據采集與模型訓練的成本。
同時,中國本土算力的規模化供給與云計算基礎設施的成熟,支撐了云端服務的高效運行與彈性擴展。
笑領科技的云端AI服務模式,通過“數據-算法-算力”的云端協同,將技術能力以服務形式開放給更多機構,推動口腔數智化落地與普惠。
在口腔數智化賽道,以笑領科技為代表的中國企業,走在了全球前列。
正因如此,成立不過3年,笑領科技已經引起學界、行業和地方政府的關注。
上海九院與笑領科技在數智化正畸開展合作,共同推動AI多模態技術在口腔正畸中的標準化/模塊化/智能化,實現快速高效落地。
中日友好醫院與笑領科技,圍繞多模態影像混合,探索AI多模態技術在顳下頜關節病中的智能化。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攜手笑領科技,探索制定AI多模態技術在基礎分割標準化/智能化,實現CT數據的多元素快速分割。
笑領科技CEO陳榮華告訴正解局,在公司新一輪融資中,除了醫療行業的頭部企業外,笑領科技的經銷商也在積極跟投,正是看好口腔數智化的行業趨勢,認可笑領科技的潛在價值。
近年來,南京推出《南京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實施方案》《南京市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政策,聚焦算法、算力、數據、場景、生態等核心要素精準發力,將人工智能產業鏈鎖定為驅動城市未來發展的關鍵引擎。
南京是全國科教重鎮,也是長三角算力樞紐節點,在人工智能領域構建了覆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完整產業鏈條,為笑領科技提供了堅實的發展支撐。
7月4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高級研修班在南京開幕。笑領科技(右四)作為AI典型應用場景企業,與來自全國的17家典型應用方、領先一體機廠商、主流算力服務商代表齊聚一堂,共同與劉韻潔院士啟動“未來算力網揚帆計劃”,攜手加速未來算力網技術創新與產業生態構建
作為“AI+醫療”場景落地的“標桿企業”,笑領科技也為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注入了關鍵動能。
口腔行業,是典型的技術驅動型行業。
從基礎診療手段的革新,到高端器械與材料的突破,再到服務模式的智能化升級,每一次技術創新都在推動行業躍升。
當前,AI已成為最具顛覆性的核心變量,正在重塑口腔行業格局。
中國企業,迎來了“換道”超車的歷史機遇。
未來,或許在全球每年10億顆牙冠的背后,都將鐫刻著中國AI的印記。
而這場“換道超車”,從南京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