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暫停期的倒數鐘聲看樣子還是沒能救了特朗普和美國的命,如今,在不到兩天的時間里,隨著中國必將反制的最強音發出,美印的談判幾乎已經以失敗為結尾,真是白費一場功夫。
而中方“必將反制”的聲音還沒散去,曾被美方極力拉攏的莫迪,在和美方談判的關鍵時刻,順著中方的立場,說起了好話。
就在7月9日,美國的關稅緩征期即將結束之際,美國正緊鑼密鼓地與亞洲和歐洲的幾位重要角色展開秘密會談,意欲打出一張新的貿易協議牌。而這其中,如何與中國進行對抗,成為美方進行談判時的關鍵問題。
2025年6月最后一周,白宮啟動新一輪關稅談判。特朗普政府這次并不遮掩目的:拉盟友、打中國。印度被明確列為重點施壓對象。
美國要求其加入“經濟安全聯盟”,核心條款也不復雜:對第三方轉運的中國產品,加征40%關稅。這是什么意思?說白了就是,美國怕中國借道印度出口商品,于是想讓印度幫忙“截斷”??捎《?strong>全國制造業超過30%的原材料、零部件來自中國。真要按照美國方案來,印度就是自己掐自己脖子,供應鏈直接斷。
美國人開出的條件,聽上去是自由貿易,對印度而言卻像是刨祖墳。華盛頓要求印度敞開國門,迎接美國的轉基因作物和“非素食”飼料。更要命的是,他們還想把含有牛源性成分的乳制品,塞進印度人的餐盤。
這在美國人眼里或許只是生意,但在一個八成人口信奉印度教的國家,牛是圣物,是禁忌。觸碰這一點,無異于引爆一顆宗教炸彈。
而開放農業市場,則是在挑戰另一條底線。農業是印度的命脈,占GDP近兩成,更重要的是,它喂養著全國65%的人口。那5.8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是任何政客都不敢輕易得罪的群體。
誰都忘不了2021年那場長達388天的農民圍城。當時印度農民開著拖拉機把首都圍得水泄不通,硬是逼著政府撤回了農業改革法案。有此前車之鑒,莫迪政府怎么敢再冒天下之大不韙?
如果說農業和宗教是文化上的死結,那么工業條款就是經濟上的絞索。美國人拿出了“美越協議”當范本,要求印度對所有經第三國轉運的商品,統一征收40%的高額關稅。同時,還要求印度生產的工業品,本土附加值必須達到60%。
這招棋的意圖再明顯不過:切斷印度與中國之間盤根錯節的產業鏈。但這對印度來說,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印度制造業的繁榮,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中國供應的大量廉價零部件和原材料之上。強行“斷奶”,等于扼殺自己的工業命脈。
印度不是越南,它有自己的體量和尊嚴。新德里咬緊牙關,最多只肯讓步到35%的本土附加值。這巨大的鴻溝,讓談判桌上的氣氛降到冰點。談崩之后,印度甚至掉頭就把美國告上了WTO,威脅要對美國的汽車和零部件進行報復。這番操作,把兩國間的貌合神離,徹底擺上了臺面。
就在與華盛頓不歡而散的當口,莫迪的身影迅速出現在了金磚峰會上。他一反常態,高調盛贊金磚是“全球南方國家合作的燈塔”,是通往“平衡多極化世界”的康莊大道。這番熱情洋溢的表態,讓世界輿論大跌眼鏡。
要知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印度在金磚內部的角色都有些尷尬,時常被外界視為美國的“楔子”,要么缺席會議,要么扮演著那個不太合群的“刺頭”。這次180度的大轉彎,絕非心血來潮。
與美國這場失敗的談判,像一盆冷水,徹底澆醒了新德里。它讓印度看清了,美國的善意和笑臉,永遠是有價碼的,而且這個價碼,常常會觸及你的核心利益。
另一邊,金磚國家的吸引力卻在與日俱增。這個平臺不僅經濟體量越來越大,在全球舞臺上的聲音也越來越響。對于迫切需要發展的印度而言,金磚國家能提供的,是實實在在的市場和項目,遠比西方世界那些畫在紙上的“空頭支票”要解渴得多。
莫迪是個清醒的實用主義者,這筆賬,他算得比誰都清楚。
印度的外交哲學,向來被形容為“不倒翁”藝術——在各大國之間靈活搖擺,永遠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一次,它故技重施,而且玩得更加純熟。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印度一邊用國內的經濟和宗教民意當盾牌,堅決不退。另一邊,則迅速靠向金磚,用多邊主義的大旗來為自己撐腰。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還巧妙地把中國的態度,變成了自己手里的牌。此前,中國已明確放話:任何國家想通過犧牲中國利益來換取美國的關稅豁免,必將遭到反制。這句警告,聽在印度耳朵里,卻成了可以利用的籌碼。
莫迪政府現在可以擺出一種姿態:對中國,他用“金磚話術”來表達合作誠意。對美國,他又可以暗示,如果你們再逼我,我就只能和中俄走得更近了。這種“我對華、對美關系互不影響”的模糊策略,恰好拿捏住了美國的軟肋。
華盛頓現在進退兩難:對印度壓得太狠,等于親手把它推向中俄懷抱,苦心經營的“印太戰略”將淪為笑柄。可如果就此放手,又如何向國內交代?美國的全球戰略還怎么推行?
盡管新德里與北京時有摩擦,但2024年的中印雙邊貿易額,依然輕松突破了1200億美元。中國,穩坐印度第一大貿易伙伴的位置。
更有說服力的是,印度的許多地方政府甚至反過來給中央施壓,要求放寬對中國光伏板、電子元件等關鍵產品的進口限制。
政治上的對抗,終究拗不過經濟上的現實需求。在全球大國角力日益膠著的棋盤上,印度正像一個精明的棋手,努力在夾縫中為自己尋找并開拓那個最有利的位置。這盤棋,顯然還遠未到終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