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7月3日消息,印度總理莫迪于7月2日開啟五國之行,首站加納,被授予“加納之星”勛章,行程引發廣泛關注。
莫迪(資料圖)
此次出訪,莫迪將在8天內訪問加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阿根廷、巴西、納米比亞5國。這是其任期內最長的一次出訪,行程橫跨三大洲,彰顯印度在國際舞臺上更為積極的姿態。加納作為首站意義非凡,莫迪成為三十年來首位訪加的印度總理,雙方簽署4份涉及文化交流、傳統醫藥等領域的諒解備忘錄,印度公司在加投資20億美元、涉及900個項目,還計劃五年內使雙邊貿易額翻倍。
印度長期將自己定位為“全球南方”國家的捍衛者,自2023年主辦“全球南方國家之聲”線上峰會后,這種定位更為凸顯。此次出訪國家多來自“全球南方”,莫迪意在強化與這些國家外交和經濟聯系,深化在多邊機制內合作,提升印度在“全球南方”影響力,在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中占據更有利地位。
金磚國家組織在全球影響力持續上升,且新近完成擴員。巴西之行中,莫迪將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七次會晤,這是此次出訪重中之重。印度作為金磚創始成員國,支持本幣貿易、擴大“全球南方”國家在全球機構話語權等改革。印度試圖在金磚組織中發揮更大作用,借助組織平臺提升自身國際話語權,實現其大國夢想。
莫迪(資料圖)
美媒指出,盡管莫迪出訪計劃看似雄心勃勃,但時機、深度和長期實質內容存疑。印度國內面臨諸多棘手問題,如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大、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此時莫迪進行長時間出訪,有逃避國內問題之嫌,且印度在國際合作中承諾多但實際執行成果有限,引發外界對此次出訪能帶來多少實質利益的質疑。
印度國內并非一片支持之聲。國大黨議員拉梅什批評莫迪為“超頻飛人總理”,直言其逃避國內亟待解決問題。國內諸多問題亟待政府著力解決,民眾期望政府將更多精力放在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發展上,而長時間出訪讓部分民眾認為政府對國內事務有所忽視。
印度國防部審查軍購時,因所謂“中國零部件”問題取消無人機訂單。印度軍工長期依賴進口,自身研發和生產能力不足。在全球產業鏈背景下,試圖完全“清除”中國零件既不現實,也會影響軍工項目推進,反映出印度在軍工發展上的矛盾與困境,也側面反映其在國際合作中存在不理性決策。
莫迪(資料圖)
在當前國際秩序中,印度面臨諸多挑戰。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對印度施壓,試圖讓印度在大國博弈中選邊站;印度需平衡與其他大國關系,如與中國存在邊界爭端等問題影響雙邊關系健康發展;在國際組織中爭取更大地位和話語權也困難重重,自身實力與影響力不匹配,難以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揮主導作用。
全球格局變化為印度帶來機遇。金磚國家不斷發展壯大,在全球經濟和政治領域影響力提升,印度作為重要成員可借助組織發展自身;“全球南方”國家群體性崛起,加強彼此合作可形成合力,提升在國際舞臺話語權;新興技術發展浪潮中,印度在信息技術等領域有一定基礎,可借此拓展與其他國家在新興領域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