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股權融資業務收縮、新股發行規模低位運行的當下,各大券商投行正站在轉型的關鍵路口,探尋業務增長的全新路徑。2025年上半年,A股新股發行規模約328億元,同比小幅增長13%,IPO持續低位運行的態勢,讓如何擺脫IPO依賴成為行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在此背景下,券商紛紛發力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在朝綜合金融服務商轉型的過程中,各大券商走出了哪些具體路徑?同時,科技金融正成為券商深耕的重要方向,科創板改革“1+6”政策為新興行業帶來了機遇,券商將如何通過定制化融資方案助力科技型企業發展?此外,港股IPO持續回暖,中資券商在跨境資本運作領域迎來廣闊空間,行業應如何把握市場機會?“股弱債強”格局之下,券商又有哪些新的布局?
近年來,各大投行應對新形勢做出的相關轉型與探索,正為資本市場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思考。就相關話題,日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華泰聯合、國聯民生等多家券商投行業務相關負責人進行了采訪。
轉型:券商著力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近年來,A股股權融資業務收縮明顯,今年上半年新股發行數據仍在低位徘徊。
據中信證券統計,2025年上半年,A股市場新股發行數量40只,同比上升33.3%;發行規模合計327.5億元,同比僅上升13.2%。分板塊來看,主板、科創板、創業板的新股發行規模分別為171.33億元、56.19億元、99.99億元。
以往,券商投行的收入結構中,來自IPO的收入通常占大頭。但在IPO持續在低位運行的背景下,如何擺脫對IPO的依賴,積極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是擺在各大券商面前的必答題。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多家大型投行均提出要從單純的保薦機構向為上市公司提供并購重組、財務顧問、市值管理等綜合服務的金融服務商轉型。
就相關公司具體的轉型路徑,日前,國聯民生證券投行業務相關負責人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指出,國聯民生依托“國資背景+市場化機制”的獨特優勢,結合無錫的產業基因與上海的金融資源,已全面開啟向綜合金融服務商的戰略轉型,為上市公司提供覆蓋并購重組、再融資、財務顧問、市值管理等全方位資本服務。
其表示,現階段公司主要從幾個方面著力推進投行業務轉型升級:
1.深化投行行業分組,打造行業精品服務團隊,提高對細分行業公司的服務競爭力,特別是增強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的能力,當好科技創新企業的“資本市場引路人”。
2.大力支持并購重組業務的發展,并購重組業務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3.加強業務協同,進一步全面推進“投資+投行+投研”三位一體的業務發展戰略,拓展機構綜合服務新空間。
4.加大數字投行建設,以科技手段升級投行盡調手段和服務能力。應用大數據、AI等金融科技可以對投行盡職調查事項廣覆蓋、深挖掘,縱深延展風險控制效力,進一步提高核查效率、防范項目風險。
而在華泰聯合證券有關負責人看來,協同發展是投行更好服務企業全周期發展的大勢所趨,是全力支持實體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他表示,投行進一步強化全業務鏈優勢,仍需在幾個方面進行提升。
“投行首先要具備對企業上下游產業的深入洞察,深入行業、理解行業才能延伸服務鏈條,從而幫助企業高效匹配產業資源,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其次,投行的服務需要向企業的全生命周期拓展,一是要加大對早期、高成長性、硬科技企業的服務投入,真正下沉到產業集群,從資本市場入門、規范運作咨詢、融資財務顧問開始提供服務;二是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投行要做好上市后的企業整合等資本市場服務,為企業的長期價值提升提供專業支持。提升全業務鏈服務水平,還要求提升準入、協同、風控等各方面的專業性,以嚴格的準入、高效的協同、扎實的風控,為企業在不同階段的發展之路保駕護航。”
機遇:券商深耕“科技金融”領域
盡管今年以來,A股IPO還沒有明顯起色,但從近期證監會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來看,半導體、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科創屬性較高的新興行業、公司還是受到了政策的支持。例如,近期出臺的科創板改革“1+6”政策,將更為有效地促進“科技-產業-資本”良性循環。近日,多家未盈利企業申報科創板IPO獲得受理則彰顯了改革的決心。
那么,目前各大券商投行又是如何針對這些科技型企業的特點,提供專業化的投行服務(如定制化的融資方案、行業研究支持、并購重組顧問等),助力新興產業企業發展壯大的呢?
據上述國聯民生證券投行業務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深化貫徹行業分組,打造科技投行,先后成立了集成電路與制造、生物醫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空天及衛星通信、智能制造、新能源、軍工、電子等行業組。實施行業分組以來,公司在半導體、空天產業等新興行業項目儲備上取得了較大進步。以半導體產業為例,國聯民生證券依托無錫的半導體大產業布局,為半導體企業提供多元化、全鏈條綜合金融服務,具體包括:協助半導體企業與無錫進行產業對接;聘請半導體行業專家顧問,為半導體企業客戶提供更為精準專業的服務;為半導體企業提供投融資、財務顧問等金融服務。
另外,在上述華泰聯合有關負責人看來,服務科技創新企業其實也為投行業務專業化縱深發展和功能性作用的發揮提供了機遇。
“科技型企業發展早期通常面臨著投入大、周期長、研發及商業化不確定性高的挑戰,這就要求投行充分識別其持續經營能力。一方面要具備對企業上下游產業的深入洞察,真正下沉到產業集群,深入行業、理解行業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企業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從技術應用成果切入,判斷技術先進性和未來成長性,從中挖掘面向未來、能力突出、市場認可的優質企業。其次,注冊制對于信息披露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力推動投行進一步提升執業質量,更好地擔當起‘看門人’的職責,在持續完善投行內控和風險管理體系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科技型企業的成長需要長周期的陪伴,更多耐心資本入場才能培育真正具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的企業,站在投行的角度,則需要踐行“長期主義”理念,持續完善全業務鏈體系的服務,更好地陪伴企業全周期成長。”他表示。
方向:深化港股IPO業務戰略布局
去年以來,相比A股IPO的遇冷,港股IPO市場持續回暖。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港股股票融資規模較2023年近乎翻倍;而截至2025年6月25日,港交所今年已完成35宗IPO,累計募資凈額達877.8億港元,超越2024年全年總額。另據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A股滬深京三大交易所累計新受理IPO 177例,相比之下,港交所一家交易所新受理IPO項目就有240例。
對于目前港股市場這輪IPO熱的背景,華泰有關負責人向記者分析指出,“近年來,中國整體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美聯儲降息、南向資金與外資凈流入,港股流動性和市場信心顯著改善。加之內地和香港監管部門發布多項支持性政策,為A股和中概股赴港、回港二次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創造了機會,進一步豐富了港股市場的優質企業標的。港股憑借其成熟的資本市場環境、靈活的上市制度以及國際化的投資者群體,成為企業融資和全球化布局的重要選擇。”
而在我國企業“走出去”“請進來”趨勢越發清晰的背景下,中資券商在跨境并購、境外上市等業務中面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在跨境資本運作方面,相關券商又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
據華泰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在境內外協同機制下,率先進行國際化布局,形成了內地、香港、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多地布局與聯動發展的全球價值鏈體系,業務覆蓋A股、港股、美股、GDR、跨境并購、區域業務分拆、境外債等,打造國際化、全能型投行。
“在政策支持與市場環境的雙重推動下,華泰進一步深化港股IPO業務的戰略布局,充分發揮一體化平臺的優勢,通過以項目為中心的高效協作機制,境內與香港團隊無縫銜接、緊密配合,為客戶提供覆蓋境內外資本市場的全面支持,借助團隊對境內外交易規則及資本市場運作的深度理解,設計出更加靈活、精準的解決方案,滿足客戶多樣化的融資和戰略需求。”該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上述國聯民生證券投行業務相關負責人則指出,“我認為,在國際業務的賽道上,不同券商應根據自身定位和優勢,進行差異化競爭,這也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外在表現之一。公司在跨境資本運作方面的舉措主要包括:一是精耕行業,公司通過設立多個前瞻性行業組,力求通過對前瞻性行業的布局實現差異化突圍;二是不斷提高跨境一體化協同水平,實現境外與境內的相互賦能。公司今年上半年成立了國際業務部,并定期/不定期與集團香港子公司進行對接交流。三是持續加強人才布局,努力打造'專業化、國際化'的人才隊伍,倡導國內投行人員自愿參加香港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四是不斷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提升國際化經營質效。”
變革:券商大力開拓債券業務
相比IPO市場的相對低迷,投行債券條線這些年的景氣度卻趨于提升。據中信證券日前披露的調研信息,去年公司債券承銷規模首次突破兩萬億元。
另據某獵頭機構介紹,債券承攬的招聘持續白熱化,除了頭部幾家券商,業內其他券商大多都在積極招聘債券承攬人才和團隊,但由于優秀人才供需失衡,導致各家券商招聘結果不太理想。
對于如何通過拓展債券及其他創新業務,優化投行收入結構,降低對股權融資業務的依賴,各大券商投行也有著自己的思考。
據上述國聯民生證券投行業務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8月之后市場股權投行項目申報數量大幅下降。國聯民生投行結合當時資本市場情況,迅速調整結構大力開拓債券業務。在組織結構上,推動業務部門股債分離,加大債券業務部門資源投入,提升專業能力,為客戶提供高質量債券融資服務。債券業務方向上,近年來,公司響應國家金融戰略,承做了多只科創債、綠色低碳轉型債、中小微企業債、民企債等。另外,公司繼續深耕根據地業務,充分發揮國聯集團、國聯證券、公司總部、各分支公司所在區域影響力,發揮綜合金融服務優勢,在根據地實現了多只全國‘首單’經典示范項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