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方緊盯中國稀土之際,我們卻將目光轉向了別的地方,隨著10萬噸關鍵資源,被中方收入囊中,西方才突然意識到情況不對,現在來看,我們再一次拿到主動權,總是比美方快走一步。
最近,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的一番話,引發了西方世界對中國稀土和鎳戰略的新一輪關注。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
貝森特期待著中國能夠加快稀土磁鐵的出口速度,雖然兩國達成了協議,但顯然美方還不滿足于現狀。與此同時,中國則在靜悄悄地增加鎳的國家儲備,這一動作又讓西方有些坐不住了。背后的玄機何在?
“稀土”是現代科技不可或缺的基石。稀土元素在高科技產品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比如智能手機、電動汽車、電池和航空航天設備等等,正因為其重要性,中國這一稀土生產大國便成為了國際貿易中的關鍵玩家。
(稀土)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希望中國能加快稀土的出口,無疑是想緩解一些急需高科技材料國家的焦慮。然而,在這個緊要關頭,中國并未因此慌亂,而是繼續穩步推進自己多年的博弈策略。
中國商務部也強調過,稀土出口政策是合法且合規的,目的在于維護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同時愿意和他國加強對話,以確保合規貿易的暢通。對于美國這位老對手,中國的態度顯得禮貌而堅決。
就在大家的目光都被吸引到稀土上的當口,中國在鎳的儲備上也是動作不斷。根據英媒的報道,自去年底以來,中國已購買了多達10萬噸的鎳,并計劃到2025年讓這一數字翻倍。為何偏偏是鎳呢?原來,眾所周知的稀土之外,鎳才是另一個暗自生輝的寶石。在電動車動力電池、航空航天設備以及其他高科技產品的制造中,鎳都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
(鎳)
現如今,全球的鎳市場真是個風起云涌的地方。在印尼影響下,鎳價格一度跌至低谷,而這無疑是中國大采購的良機。得益于印尼這個全球最大的鎳儲量擁有國,中國在適時購買高質量鎳的同時,避免未來可能的價格波動和供應鏈中斷風險。而這樣的戰略眼光,也讓中國在礦產資源尤其是涉及高科技產品的供應鏈博弈中,總是能占據那份主導地位。
中方在這樣的操作背后,有什么深層考量?首先,中國對鎳資源的依存度很高,主要依賴印尼和菲律賓這兩個鄰國。
(印度尼西亞一處鎳加工和冶煉中心)
然而,印尼早在2020年就已經停止了鎳原礦的出口,意在促進國內的冶煉加工工業。如果長期如此,將影響中國的議價能力。對于菲律賓來說,它配合美國對華政策的風險也不可忽視。因此,從長遠來看,中國需要做好戰略儲備以應對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
其次,鎳價時常波動不定。2022年,鎳價曾突破10萬美元一噸,給中國企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然而近兩年,鎳價因印尼增產而回落,恰好為中國補充其戰略儲備提供了機會。從低價入手,不僅可以平衡未來可能的價格波動,還能增強中國在市場調控上的主動權。
最后且最為關鍵的是,中國必須考慮到臺海、南海等地區局勢的不穩定性,避免馬六甲困局重演。若國際形勢導致海上運輸通道受阻,鎳等戰略物資的儲備將成為關鍵的緩沖力量。此外,美國近期不斷推動打破關鍵礦產供應鏈“中國化”,試圖通過盟友限制對華出口,這更要求中國必須從儲備和渠道多元化上構建自己的安全屏障。
(馬六甲海峽)
時至今日,中國不斷擴展和優化其在鎳、稀土等領域的戰略儲備,無疑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智慧。隨著中國在高科技制造、國防工業和新能源領域的迅猛發展,我們對鎳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而通過在稀土和鎳的資源博弈中掌握更多的話語權,中國無疑使自身在國際舞臺上站得更穩。可以預見,未來的地緣政治與經濟交鋒中,中國將繼續用厚積薄發的實力和戰略眼光,為世界經濟格局增添新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