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人民網馬山7月8日電 (雷琦竣、實習生黃婧昕)在馬山縣古零鎮樂平村水錦玉米制種基地,無人機開展精準植保,智慧大屏上土壤墑情數據實時跳動;古零核心種羊場里,佩戴雙耳標的黑山羊正通過數字化管理規避近親繁殖風險;科創中心的智慧平臺上,農戶輕點手機即可預約農機、查詢墑情……從田間地頭到加工車間,數字技術正深度融入馬山種業全產業鏈,昔日“石縫求生”的喀斯特山區,如今正以科技為翼,蹚出一條“數字興業”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馬山現代農業智慧平臺。黃婧昕攝
“我們的無人機不僅能打藥防蟲,還能授粉、巡田,比人工效率提高30倍。”樂平村玉米制種基地負責人藍常達指著盤旋的無人機介紹。在這片2000多畝的“種業標準地”里,北斗導航播種機誤差不超過5厘米,水肥一體化滴灌設備節水30%以上,4套蟲情監測系統如同“電子眼”,讓病蟲害無所遁形。盡管遭遇罕見旱情,依托數字化管理,基地預計畝產仍能穩定在800公斤以上,較傳統種植增產16%。
無人機正在巡田。黃婧昕攝
數字化轉型不僅體現在種植環節。在廣西烘干能力最強的玉米鮮穗種子烘干廠,八臺烘干機日夜運轉,每小時可加工種子10噸,成品發芽率穩定在98%。“從播種到加工,全流程數字化管控讓種子質量有了根本保障。”廣西嘉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業務代表盧志銘說,他們推廣的抗旱新品種,在今年極端天氣下仍實現畝產400多斤,較傳統品種減產幅度降低近五成。
黑山羊產業同樣沐浴著科技春風。古零核心種羊場里,每只羊都佩戴紅色血緣耳標和黃色個體耳標,通過“1公配30母”的科學配比系統規避近親繁殖。“我們連續多年引進龍林公羊‘選美冠軍’改良品種,現在繁育的羊實現了繁殖力高、生長速度快、抗病性強的‘三高’特性。”種羊場負責人馮高升介紹,依托與廣西大學合作的多羔技術,羔羊存活率顯著提升,年產值達1800多萬元,帶動63個村集體經濟年均分紅超200萬元。
馬山黑山羊核心種羊場。黃婧昕攝
“這個平臺就像‘空中大腦’,全縣65個制種基地的生產數據都能實時監控。”在馬山現代種業科技創新中心,負責人藍苡山展示著智慧農業管理平臺。該平臺整合政務服務、產業服務、農場管理三大板塊,農戶通過手機就能預約農機、查詢市場、申請“種業貸”。這種“科研院校+成果轉化基地+企業孵化中心”的三級創新矩陣,已吸引華南農業大學等10家科研機構入駐,錢前院士團隊培育的“鼎烽678”水稻新品種通過審定,“冠香黑糯”等特色品種推廣面積超6000畝。
創新的不僅是技術,更是利益聯結機制。馬山縣創新推出的“種業標準地”模式,整合2.5萬畝零散地塊,通過“種業公司+強村公司+農戶”機制,累計發放土地租金3500萬元,提供務工崗位近70萬人次,培育出3100多名“土專家”。香格里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卓福祥的基地里,農戶們正忙著采收玉米,“雖然今年旱情重,但每畝純收入仍有1000元,是普通玉米的兩倍多。”
從廣西雜交玉米制種大縣到國家數字鄉村試點,馬山縣的種業升級之路越走越寬。如今,這里不僅建成廣西首個北斗導航智慧無人農場,還構建起“天地空一體化”監測網絡,玉米制種面積連續3年領跑全區,黑山羊產業實現從“中國黑山羊之鄉”到“綠色認證食品”的跨越。
在科技賦能下,馬山種業正以“芯片”級突破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在喀斯特大地上續寫著“數字興業”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