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奧為 茍婷婷)重慶財經學院金融學院“金花朵朵”志愿服務團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巴南區陳家灣社區和一品街道,以“推普助力鄉村振興,青春之聲唱響時代強音”為題,將推廣普通話為核心抓手,深度融合當地特色及與鄉村振興,探索出多元化實踐路徑。旨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重慶財經學院“金花朵朵”志愿服務團探索 “1+N” 推普模式
“金花朵朵”志愿服務團在一品街道的振興站點創新性的將普通話培訓與電商助農策略相結合,通過"語言賦能產業"的實踐路徑,將普通話培訓嵌入電商助農全流程。團隊以直播帶貨為實踐載體,在幫助農戶掌握"產品推介、客戶溝通、品牌宣傳"等實用語言技能的同時,系統提升其電商運營能力。使"巴南好物"借助電商平臺走向全國。普通話由此從交流工具轉化為生產力要素,實現了語言推廣與產業振興的有機統一,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久的文化動能和經濟活力。
圖 1
在巴南區花溪街道陳家灣社區,“金花朵朵”志愿服務團采用“普通話+走訪”模式,將推普工作與社區關懷有機結合。志愿者們帶著日常生活用品走進老年人家中,以方言親切交流、以問卷細致調研,在傳遞黨和政府溫暖的同時,深入了解老年群體對普通話學習的實際需求及認知情況。這種既保留鄉土溫情又推廣通用語言的實踐,不僅豐富了社區治理的現代化手段,更通過語言橋梁增強了老年群體的社會融入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人文溫度。
圖 2
在互動環節中,志愿者們精心設計了“方言迎客”的情景模擬活動。孩子們先用重慶方言熱情洋溢地模擬接待外地游客:“歡迎來我們重慶耍!”,展現山城人民的豪爽好客;隨即切換為標準普通話,清晰流暢地介紹當地特色景點和風物特產。這種創意教學模式,既讓地域文化魅力得到生動呈現,又確保了語言傳播的有效性。此外,團隊還邀請老一輩用重慶方言講述家鄉故事,再由孩子們用標準普通話進行轉述演繹。在互動過程,不僅實現了語言能力的代際傳遞,更讓方言與普通話在碰撞融合中共同成為傳承鄉村文脈的重要載體。
圖 3
語言的相通是人際交流的關鍵。一個國家的文化魅力和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和傳遞。推廣和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記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是對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傳承。“金花朵朵”志愿服務團將繼續堅持不懈地推廣普通話,持續促進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圖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