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有人曾評價,盡管從理論上,在野想要下架賴清德就必須走合作道路,但事實上藍白卻缺乏合作基礎,更多時候是從自身利益出發,這種暫時出于利益共同點的結合并不牢靠。
不得不說這種言論也道出了現實層面的某些真相,盡管很多人在主觀意愿上希望藍白可以通力合作,彼此都能以大局為重,以讓綠營當局下臺為主要目標,可以求同存異犧牲小我,然而這對于島內政黨而言實在太難了。
就比如近日蔡正元與金溥聰的官司又有了新動態,連馬辦負責人蕭旭岑都被叫去作證,可見2024島內領導人選舉早已成為歷史,但其中因為藍白合引發的糾紛依然在持續。不過蕭旭岑也透露了一個重要消息,那就是在“選前之夜”,不讓馬英九上臺正是來自侯友宜辦公室,但到底是不是侯友宜自己的意思就不得而知了。
而蔡金還在圍繞誰是破壞藍白合的元兇而爭論不休,當時蔡正元指責金溥聰利用假民調忽悠侯友宜,是破壞藍白合的最大戰犯,結果金溥聰不干了一怒之下將蔡正元告上法庭。
然而人們也不禁要問,2024藍白合破局,僅僅是幾個人人為破壞?
恐怕未必,說白了還是藍白在關鍵議題上的立場難以達到一致,柯文哲方面胃口有很大,巴不得讓藍營作為他的陪襯。試想如果當時藍營委曲求全,讓柯文哲當一把手最終選贏了,真正開心的恐怕只有民眾黨。他們是藍綠白中支持率最低的,結果卻成了最大贏家,藍營內部必然越發危機重重。而且事后也證明民眾黨內部問題一大堆,真選贏了可能會醞釀更大的危機,藍白之間利益如何平衡都是待解的難題。
而到現在藍白合作也未必真的穩固,對于反制罷免上,民眾黨支持者并沒有展現足夠的熱情,甚至有人巴不得藍營民代被多罷掉幾位,那么在轉年的縣市選舉中,民眾黨將有更多機會。至于為何會出現如此局面,島內輿論普遍認為,柯文哲在2024年幾乎已經把泛綠支持者吸收的差不多了,他們想要進一步壯大,就開始把目標對準藍營支持者。
與此同時島內也公布了最新政黨支持度民調,據島內媒體報道,島內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公布的政黨支持度民調顯示:綠營依然以31.6%的支持度位列第一,藍營支持度為18.9%,民眾黨則僅有10.6%處于墊底。而且相較于5月,三黨支持度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反倒是中間階層進一步壯大,上升了3.7%,這也足以看出,在大罷免背景下,越來越多人對于政治議題開始厭煩,這也給藍綠白都造成了危機。
由此對民眾黨而言,他們更是如履薄冰,快速壯大是他們生存下去的關鍵。
即便幫助藍營打贏反制罷免也不過是維持現狀,藍營最起碼還有縣市執政優勢,而他們卻只有立法機構那8席民代。由此外界也判斷,轉年的縣市選舉就是黃國昌最重要的一步,如果能快速擴大地盤,也會增加2028藍白合他們與藍營談判的籌碼。
恰逢此時有島內媒體爆料,黃國昌之所以如此積極為藍營造勢,是有意參選臺北市長。
此消息一出,在島內迅速引發熱議,尤其是藍營內部開始紛紛擔憂藍白合未來合作前景。
就比如藍營臺北市議員鐘小平就認為,黃國昌應該出來說清楚,如果他真有此意,那么藍白肯定會翻臉,藍營一定會力挺蔣萬安。藍白要合就要各讓一步,如果為藍營民代站臺,只是為了選臺北市長考量,那么藍白要怎么合。韓國瑜剛說他是“人中呂布”,如今卻傳出他要選臺北市長,實在讓人摸不到頭腦,黃國昌要說清楚到底要走什么路。
盡管藍白合作反制罷免一直是藍白之間的最大共識,但藍白彼此卻仍有心結,尤其是鐘小平、游淑慧等依然在民眾黨支持者心中有著比較高的仇恨值。而在藍營支持者看來,民眾黨似乎總想以支持發罷免拿捏藍營,要藍營出讓轉念縣市選舉利益。而這是藍營目前的最大本錢,幾乎沒有妥協空間,白急著壯大,藍要守住縣市執政優勢,這就是藍白之間產生了一種無法調和的矛盾。盡管通過對綠營共同的仇恨,可短暫掩蓋這一矛盾,然而傷疤總有解開的一天,現在已經蓄勢待發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