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館長陳之漢六天五夜的上海行已經過去快一個月,但討論仍在持續,甚至也引起島內統派陣營的不同看法。新黨前主席郁慕明表示,他支持館長登陸,也認為應該對始終如一堅定促統的島內人士投以更多敬意,避免少數人見縫插針挑動對立,加劇同陣營內耗。
郁主席的這段話展現了島內統派前輩維護兩岸大局的情懷高度,令人敬佩。不過,更值得觀察的是,當對館長“轉變”的不同看法,影響到部分島內論者對是非問題的客觀判斷,這類現象更令人憂心。
毋庸諱言,五年前的館長是反中助綠的旗手,按照臺灣媒體人唐湘龍的話說,他是當時的“青鳥頭”,但他現在敢于突破綠色冷戰鐵幕。據此,大陸輿論給予一定鼓勵,無可厚非。這不代表否認其他統派的過往貢獻,更不代表館長未來不需要接受檢視。如果一些島內觀察者非要把這種態度曲解為“跪舔”,只能說他們低估了大陸民眾的判斷能力。如果質疑館長的轉變動機,就要把他先推回民進黨陣營,這對兩岸大局是好是壞,明眼人都不難作出判斷。
近來有些島內論者陷入一種誤區,認為外界在壓制他們批館長、黃國昌、柯文哲的聲音,并舉出幾人過去的挺綠史作出回擊。事實上,反對這類觀點,不是要維護這三人的兩岸立場。而是質疑相關論者因為反對這三人,就錯解惡罷成因,就去美化民進黨與賴清德的道德形象,甚至一廂情愿地認為“青鳥”可以溝通,當以上分析悖離了 “反獨促統”立場,客觀上影響了兩岸關系,才是爭議所在。
有位論者曾在分析罷免情勢的文章中寫道,面對這30幾個罷團,最好的對策,是謙卑的回應與對話。或說服,或化解,而不是打為“綠營側翼”。
但相關作者難道忘了,民進黨執政八年在立法機構強行通過的法案,哪一項是給予在野黨充足時間審核討論通過的?比照挺綠罷團要求在野黨的溝通標準,民進黨“立委”早就該被罷免100次也不止;當花蓮葉老師為罷團站臺,都說出要罷免的藍白“立委”是寄生于臺灣的“外國人”,還要稱這些人不是綠側翼,恐怕是掩耳盜鈴。
如果因為反館長、黃國昌,抵制藍白合,就相信“青鳥”佯裝的罷團是所謂“公民團體”,把以渲染大陸威脅、“抗中保臺”為訴求重音的大罷免看成“公民運動”,即使不談藍白,這類解讀何嘗不是在傷害理性愛國的大陸民眾的情感。
如果黃國昌、館長作為蔡英文昔日壓迫中天電視臺的協力者不能被原諒,現今挺綠罷團那些人當年也是在挺蔡英文、反中天,至今立場未變,又如何成了可以俯身溝通的對象?這種評論豈不自相矛盾?
近來,針對在野黨的幽靈連署,還有人說,道德是政治的前提,一個政黨不怕做錯事。怕一直不承認。
但沒有民進黨制造仇恨對立,煽動惡罷,何來反罷問題,對一方高高舉起,對另一方輕輕放下,是否也有雙標之嫌?
當有人對照幽靈連署,把綠委林岱樺因為派系斗爭落馬,黨內噤聲當作司法公平正義、民進黨更有道德的例證;對后者執政9年的弊案以及各種道德劣跡只字不提,這種評論是非道德的方式,難道不是在斷章取義?
當這些觀點成了綠營媒體頻繁使用的素材,當相關論者的留言板飛進無數點贊的“青鳥”,縱使有千百條理由批判館長、黃國昌與柯文哲,是否也可以注意斗爭的方式方法,以免被三民自利用當成配合民進黨政治操作、助攻賴清德的工具?親痛仇快絕不是堅持反“獨”促統的兩岸同胞樂見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