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雷佳音是救過內娛的命嗎?”
最近,“雷佳音現象”火了,但不是夸他演技好,而是不少觀眾開始嚷嚷“看煩了”,說他演的戲太多,角色老是那個調調。
而這種抵制聲三天后,越傳越響,連官媒都出來說話了,一針見血點破背后的事,句句都說在了觀眾的心窩里...
被觀眾“看膩了”
去年到今年,雷佳音實在太高產了。
只要稍微留點心就能發現,哪部熱劇里沒他都成稀罕事了。
從古裝戲《長安的荔枝》到年代片《醬園弄》,再到家庭劇、賀歲片,他那耷拉的眼角、微駝的背、嘆氣連連的樣子,簡直是復制粘貼。
《人世間》的周秉昆,《熱辣滾燙》的中年迷茫男,連表情都透著一樣的氣。
可話說回來,他可是正經科班出身,演過不少大片后,一路沖上“影帝”位子的,咋會落到這地步?
那就得說說當年他是怎么一步步走上這個“窩囊廢賽道”的了...
說起雷佳音,很多人記得他是《我的前半生》里的“前夫哥”,一夜爆紅那會,真叫風光。
可往回倒,他剛入行的時候,路走得挺不順,雷佳音是上海戲劇學院出來的,和胡歌算師兄弟,同班的有鄭愷和陳赫這些人。
那會,圈里人常念叨他“命不好”,演過話劇、電視劇、電影,連丑角都試過,折騰幾年愣是沒啥人記住他。
同行看著都替他急,比如佟麗婭就感嘆過“這娃挺背運的”,同學都冒頭了,他還在泥里撲騰。
但老天不負有心人。
2012年,靠電影《黃金大劫案》,雷佳音總算翻了身,他演得扎實,拿下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新銳男演員幾個大獎,打響了第一炮。
等到2017年,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一播,那個窩囊又善良的“前夫哥”立刻火出圈,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從那以后,雷佳音就成了導演眼里的香餑餑,戲約像流水似的涌來,演《長安十二時辰》里的硬漢張小敬,《人世間》的憨厚周秉昆,《第二十條》的檢察官,還有《熱辣滾燙》《滿江紅》這些大片里的主要角色。
獎項拿到手軟,飛天獎、白玉蘭獎的常客了,穩穩坐在實力派演員的位子上。
按說,這號憑實力熬出頭的人,本該被觀眾愛捧著走,但沒想到,近來網上鬧起了抵制潮,不少40多歲的熟年觀眾直言“看膩了”“厭煩死了”。
而根源就是雷佳音演的角色,越來越多一個味。
他演的全是窩囊中年男人,駝著背,眼角耷拉著,動不動嘆氣,啥挫折都往心里咽。
更絕的是,有人把幾個劇的片段剪成混剪視頻,放網上讓大家猜是哪個角色,結果多數人傻眼,分不清誰是誰啊!
這哪兒是演戲,成了“窩囊專業戶”的流水線了....
而戲路窄了,觀眾怨氣就大。
在社交平臺上,“雷佳音資源咖”這詞最近都刷屏了,評論鋪天蓋地是“每部劇都換湯不換藥”“看見他就換臺”的話。
大家覺得,產量再高,演法單一也白搭,而這種“審美疲勞”不是瞎鬧騰,40多歲的觀眾,生活閱歷豐富,看電影電視劇圖個新鮮感。
一看這角色反反復復,誰都提不起勁,就比如張譯老演正義警察;黃磊總扮知心大叔;王耀慶成了“總裁專業戶”;這看多了,誰都得膩了煩了....
看到這兒,有人可能要問:導演又不是傻子,咋就死盯著雷佳音用....
因為這背后有圈里的規矩和苦水。
官方言辭犀利
張藝謀導演在一次采訪中說過老實話,雷佳音“可塑性強”,啥角色都能應付,而且“好合作”,場面上不添亂。
馮小剛也公開聊過這事,他說現在大咖演員合作起來費勁,容易爭戲,但雷佳音穩當省心,一拍就順溜。
這不,新片《你行!你上!》和《抓特務》,他還穩穩站C位呢,說白了,就是業界把雷佳音當成“保險牌”,用他,票房收視有基本盤,風險小多了。
而官方數據也佐證了這點,過去五年,頭部演員占了大半資源,像雷佳音這號人,有口碑有市場號召力,導演手里“牌”不多,自然往他身上撲。
這種套路在圈里都成共識了,投資方圖保險,導演圖省事,可代價就是觀眾的口味被忽視。
這事情越鬧越大,抵制聲就傳到了官媒那,《揚子晚報》就站出來說話,挺犀利也挺公道。
他說,“資源咖”雷佳音的遭遇,不是他一個人倒霉,是整個影視市場的結構病。
揚子晚報沒點名維護誰,句句說到40多歲觀眾的心坎上,咱就想看點新鮮花樣,別老拿舊瓶裝新酒。
而雷佳音這種例子并不是第一個,張譯黃磊王耀慶全躺槍,因為市場保守,怕創新失敗,守著熟人熟臉保安全。
結果影視作品越拍越像,同質化嚴重....
結語
如今,雷佳音這事,給影視圈結結實實敲了警鐘。
影視圈該醒醒了,套路一時爽,久了沒人捧,再不改,觀眾真跑了,市場就蔫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