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美國單方面設定的7月9日這一同多國談判的最后期限即將到來之際,據英國《金融時報》、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3日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歐盟與美國在最后期限前達成全面的貿易協議是“不可能的”。馮德萊恩當地時間周四(3日)在丹麥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稱,由于歐盟與美國貿易的規模和復雜性,在這段時間內達成詳細協議是“不可能的”。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資料圖)
韓國總統李在明,突然在7月3日表態稱:“無法確定是否能在截止日前跟美方達成協議,跟美方談判很困難。”同時,李在明還表示要加強與中國的合作。日本首相石破茂完全不接受特朗普35%關稅的威脅,還反諷特朗普加征關稅根本幫不了美國。最后,則是歐盟27國也在當地時間7月3日做出了決定。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明確表示:“不可能在7月9日前跟美方達成最終協議!”
特朗普現在被逼到絕路了。7月9日是最后期限,要么跟世界各國開戰,要么認慫延遲關稅豁免期。開戰的話,歐盟日韓的反制會讓美國經濟吃大虧;認慫的話,他之前的威風全沒了,支持者得罵他軟弱。越南背刺中國,以為能靠美國賺便宜,可忘了東盟其他國家看在眼里。要是美國得寸進尺,下一個被敲的可能是自己。王毅訪歐,斷了特朗普的后路,歐盟站出來,讓特朗普不能再隨便揮關稅大棒。日韓不妥協,說明美國的那套威脅,對發達國家不管用了。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說到底是損人利己。
7月3日至4日,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在北京召開。期間,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3日發表演講指出,隨著美國愈發奉行“美國優先”和走“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路線,日本需要增強自主性,擺脫對美依賴。在此背景下,中日韓合作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鳩山由紀夫表示,美國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很多美國人都寄希望于美國出現一位領導人,能夠“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
李在明(資料圖)
7月9日是美國暫緩執行所謂“對等關稅”的最后期限,日本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仍處于僵局。日本尋求美國全面取消對日加征關稅,雙方對此分歧巨大,汽車和農業等領域是談判主要難點。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3日表示,當前無法用邏輯和經濟理論說服美國放棄關稅措施,日本應在經濟領域減少對美國依賴。鳩山當天在清華大學參加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時表示,面對特朗普第二個總統任期內的美國,無條件追隨美國、規勸美國放棄損害他國利益或與美國“決裂”“脫鉤”都不可行。
截至2024年,中日韓三國經濟總量為24.21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24.1%,人口約15.8億,占全球近20%,貨物和服務貿易總額占全球約19%。 ?中日韓三國的產業互補性正在創造新的可能。韓國半導體、日本精密設備、中國制造體系形成的“技術鐵三角”已具雛形。中日韓三國要技術有技術、要市場也有市場、要人口有人口,在軍事和外交領域也是世界領先,若是中日韓真的能夠攜手合作,共同進退,那么即便是美國也無法與之爭雄。
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資料圖)
未來就算美國總統不再是特朗普,美國這個國家也會像現在一樣,新的美國總統也會采取跟特朗普一樣的行動,這就是美國的現狀。所以,亞洲各國不應該抱想著:挺過特朗普任期就好了。鳩山由紀夫先生的話,得到了會場很多政要的贊同。在面對特朗普強權時,日本和韓國確實該清醒地明白:當美國的朋友比當他們的敵人更危險。近幾天,特朗普對各國的關稅數字就會出爐,不排除有國家會對特朗普妥協,但更多國家應該會強硬到底。在此期間,咱們中國能做些什么,這值得我們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