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石油一直是中東那些資源富國和美國的拿手好戲,我們國家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如何打破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是個大問題。
但沒想到現在的中國石油已經成了遙遙領先的存在,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國石油又是如何逆襲的呢?
中國石油成帶頭大哥
幾十年前我國的石油產量少得可憐,1949 年全國原油產量只有 12 萬噸,還不夠現在一天的消耗。
這么少的油根本撐不起飛速發展的工業和交通需求,無奈之下我們只能依靠進口,那些年為了跟石油出口國打好關系我們沒少費心思,所以很多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執念,如何改變對石油資源的依賴是我們的重中之重。
這些年我們也不斷的優化自己的能源結構,其實為的就是打破對外石油依賴的僵局,可沒想到我們自己家的中石油現在不知不覺成長為全球石油界的帶頭大哥了。
2020 年我國原油產量逼近 2 億噸,煉油能力一舉超過美國,坐上了世界第一的寶座,這次不但追上去了,還把歐美強國給甩在了身后。看著數據美國直接傻眼了,在美國的眼里我們的煉油技術一直不太行,可為啥突然間能產這么多油了?
從此以后中國石油不僅能自給自足,還在國際市場上呼風喚雨,掌控了不小的份額,煉油能力一天能干到 1700 萬桶,這是西方那些自詡石油大佬的國家都做不到的。
現在的中國不僅成了全球數一數二的石油生產大國,還在海外打下了不小的江山,不管是伊朗、伊拉克、委內瑞拉這些傳統石油國,還是非洲大陸上那些產油國,都能看見中國企業的身影,我們這些年一直在這些國家蓋油井、修管道,默默的發展本國的石油工業。
等到那些老牌石油強國們反應過來時,發現自己身邊已經到處是中國的影子了,石油行業靠的是資源和技術,我國過去的確資源少技術差,現在這兩項一個也沒落下,反過來還在全球打下一片天。
全球油價波動也好,石油供應緊張也好,咱們終于能不被其他國家給牽著鼻子走了!
中國石油的逆襲之路
別看今天的中國石油風光無限,以前也是扛著壓力往前沖的主,20 世紀 50 年代,剛成立的新中國正是百廢待興的階段,但中央卻發現一個殘酷現實:國內石油產量少得可憐,根本不夠用。
國際上買油,價格貴不說還得看別人臉色,好在當年我們發現了大慶油田,也算是解決了燃眉之急,為了盡快產出石油,真的是全國各地支援大慶,幾萬人直接撲向黑龍江,扛設備的扛設備,挖泥漿的挖泥漿,當年也沒什么高端工具,整個油田的建設基本上全靠人力硬扛。
那個年代出現了鐵人王進喜,那句寧可少活 20 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壯語成就了大慶精神,這股拼命三郎的勁頭直接讓大慶油田成了我國石油工業的翻身仗。
不到四年時間大慶油田產量突破 400 萬噸,占了全國年產量一半以上,這下國內需要的石油進口量立刻削減一大半。大慶的發現不僅標志著我國石油產能的轉折點,更讓全國看到了自我供給的希望。
接著就是一路猛沖,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和中國海洋石油集團三大石油巨頭靠著國家的戰略性投資陸續出世,三個巨頭分工明確,一個負責陸上油田開發,一個管煉油加工,最后一個把目光投向海洋石油。
隊伍有了,整個石油行業開始鉚足勁搞研發,玩命追趕世界領先的技術,光靠自己摸爬滾打不行,合作引進高端技術成了另一條路,到后來,我國逐漸擺脫了對外國技術的依賴,自力更生搞定了一系列高難度操作。
等把陸地油田的路徑打通之后,我們的目光轉向了南海,國家開始在深海油井層面發力,2020 年,中海油攻克了南海 2000 多米深的水下鉆探技術,讓全球同行都倒吸一口涼氣。
這可是全世界沒幾家能搞得的技術,海底油井本來就難以開采,海洋的環境復雜,水壓巨大,一個不好就會出現工程事故,和我們硬是憑借技術牢牢的扎穩了這個釘子,技術穩定不說,成本還比國外同行低的多。
后來我們在頁巖氣領域的突破也讓老外們看傻了眼,頁巖氣以前一直是美國的專利,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當年美國專家還曾嘲諷過我們,認為我們舉全國之力都不可能搞定這項高端的技術。
這句話說了沒多久,我國在2024年頁巖氣產量就突破了300 億立方米,較五年前直接翻了三倍,直接打了美國專家的臉,讓那些自大的西方公司誰也不敢再小看中國。
再加上這些年我們一帶一路的步子走的越來越穩,跟多個國家的戰略合作也越來越近,中國石油一舉打開了海外市場。這些年中俄原油管道和中哈原油管道紛紛簽訂,一次性保障了多條能源線,讓西方做了幾十年的技術壟斷瞬間失效。
現在不少國家已經開始承認,如今的石油市場必須要跟中國合作,否則就是落后于時代的下場,現在中國石油的國際影響力早已經今非昔比,我們的整體技術標準、生產效率以及海外基建能力都已經遙遙領先。
一年6億噸!中國的石油安全如何保?
當然現在距離成功還有一段距離,現在我們國家每年要消費6億多噸石油,世界當之無愧的原油使用大國,這還是我們改變能源結構的結果,在十幾年前我們用油高峰期時,每年的石油使用量都奔7億噸去了。那個時候我們的日子不好過,國家經濟跟石油牢牢的綁在一起,每當國際油價波動,國家經濟就會受到影響。
雖說現在國內油田遍地開花,產量也很可觀,可單單靠自產石油來滿足全國需求還是不夠的,近幾年全球局勢不穩定,能源安全這事更是提到了國家戰略層面,一點都不能馬虎。
那要怎么解決這巨大的石油需求呢?其實就三條路:深挖國內、外拓合作、發展新能源。
三條路一起走,除了保證咱有油用之外,還能保證油價不亂漲,國家經濟不受沖擊,深挖國內這一塊不用多說,大慶油田、塔里木盆地、渤海灣那些個大油田早就在全力開采,根據最新的探測結果,塔里木盆地石油的儲量已經超過了1億噸,這就是我們的底氣所在。
深地鉆探技術也沒閑著,就說那塔里木的深地塔科1井現在已經干到10038米深,刷新了亞洲陸上鉆井紀錄。
海洋油田這條路線走得也挺穩,人人都知道南海是個聚寶盆,海底下的油氣資源豐厚到讓人眼紅,這幾年咱們在南海已經弄出了大名堂。深海一號超深水自主作業項目已經達到1500米的深度,很多技術直接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而且完全由我們自己開發,成本低不說作業效率還高。
不過我們現在的石油還是需要部分進口,使用安石油依然是個大問題,國際油價跌時還好說,隨便買買都是劃算貨,可一旦全球緊張或有些產油國故意抬價,光靠進口肯定頂不住。
因此外拓合作是另一條核心路線,中俄原油管道就是我們的王炸之一,這些年歐洲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實在是太狠了,俄羅斯的石油已經無路可走,但是中俄之間合作就是天作之合。
現在俄羅斯每年通過管道向我們供應1500萬噸原油,一下子緩解了東北那邊的供給壓力,而且合約一簽就是20年,這一下我們的石油穩定性已經穩了。
哈薩克斯坦方向的線路也是國家布局多年的結果,中哈原油管道擴能到每年1250萬噸輸送量,直接減少了西部地區對海上油源的依賴,前段時間全球油價飆升,就是因為這條管線運轉良好,西北幾個煉油廠一點沒受影響。
這兩條管道的存在讓咱們在手里多了幾張硬牌,不管國際局勢如何波動,內部供應也不會驟然失衡,更何況我們還有安哥拉、巴西這幾個國家中國企業投資的項目,現在中資企業就是在全球撒網,已經直接拿下了不少穩定的海外油源,保證我國能源供應不枯竭。
手里有糧,心里不慌,這句話在石油領域也非常實用,現在我們一共建成了九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儲備規模早已突破5億桶,就算有一天外部供給真的受阻,那國內的儲備可以讓整個國家安安穩穩過上90天。
至于90天這個設計也是經過推算的,因為如果全球真的亂成一鍋粥,留給國家解決問題的時間基本是三個月,只要我們能撐過這段時間基本就可以找到新的進口渠道或在這個期間內提高國內生產。
當然能源結構轉型這條路子依然不能放松,雖說現在石油依舊是主角,但這幾年新能源發展迅速,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水力發電、核電幾乎全都上陣,漸漸扛起一部分能源供應的大旗。
未來這些新能源絕對是中國能源需求的關鍵,現在新能源車已經越來越普及,汽油消費增速明顯趨緩,雖然短期內不能讓石油退休,但很明顯減緩了對石油的依賴程度。
結語
屬于中國石油的路子雖然已經趕超,但仍然沒有到可以放松的時候,我們現在已經開始穩穩的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可持續能源轉型之路。
綜合國力不光體現在軍事、科技這些硬實力上,能源上的獨立和自主也能把一個國家的腰板撐得更直,全球局勢變動快,但咱們手里的牌也不少,不論外面怎么變,咱們只要穩穩抓住,是有這條生命線,后面的路肯定會越走越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