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不論生活人生抑或學術科研,在漫漫長路上得一摯友知己,高山流水遇知音,可謂人生一大幸事。
在科研圈亦如此,朝八晚十周期長,基金項目壓力大,然而總有那么一小撮人始終堅持學術不放棄,支撐他們堅守的也許是夢想,但更重要的是互相攙扶前行的摯友。
饒毅前腳歸國,施一公便后腳相隨,每逢大事小情互頂,聲勢上為彼此站臺;錢學森和錢偉長的亦師亦友更是傳為佳話,為世人稱道。
正如科爾頓所說,最牢固的友誼是共患難中結成的,生鐵只有在烈火中才能百煉成鋼,堅韌不渝。
為好友屢投屢拒,把文章當利劍直指制度缺陷
2014 年,離開學術圈三年之久的奧利弗?羅斯滕(Oliver Rosten) 完成了其在蘇塞克斯大學做博士后時的研究論文「論共性代數的泛函表示」,并將它貼在預印本網站 arXiv 上。
這篇論文是他三年來利用軟件公司全職工作和照顧家庭的間隙時間聚沙成丘一點點撰寫完成的,在收到反饋意見并修改后將論文投給高能物理領域的頂級期刊《高能物理期刊》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一切出奇的順利,編輯和審稿人均表示論文的研究內容沒有問題。
但是只有一點:需要刪除致謝中的相關內容才能發表。
與大多數論文的致謝羅列出所有需要感謝的同事和審稿人不同,羅斯滕的致謝是這樣寫道:
我堅定地認為,博士后制度對弗朗西斯的心靈造成了嚴重傷害,應該為他的死承擔主要責任。
他呼吁改革現有的博士后制度,認為正是這種制度才導致他相識五年的摯友弗朗西斯?多蘭(Francis Dolan)自殺,并且提倡改革現有制度以保護那些出現心理和精神問題的研究學者。
顯然,對于嚴肅的科學論文來說,羅斯滕執拗于不修改這種直抒胸臆和對現行制度毫無遮攔的抨擊接連讓兩家原本拋來橄欖枝的期刊拒絕接收這篇論文。
圖片來源:論文致謝
羅斯滕和多蘭的友誼始于 2006 年在愛爾蘭都柏林高等研究院 (Dublin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DIAS) 做博士后的青蔥歲月。
博士后的生活總是變化很快,在相識的第五個年頭,羅斯滕選擇出走學術圈,而很難適應環境變化、苦苦追趕主流研究方向的弗朗西斯?多蘭因長期飽受學術壓力和抑郁癥而自殺。
2011 年自殺身亡的理論物理學博士后
弗朗西斯?多蘭(Francis Dolan) 來源:領研網
在美國和英國,有近半數的研究人員攻讀完博士學位后會接受博士后訓練,但博士后的增長數量卻遠遠高于學術機構的終身教職數量,僧多粥少的局面導致博士后往往需要兩至三年的時間來證明自己能勝任正式教職。
然而這一漫長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壓力、經濟窘迫、家庭責任等都足以成為壓垮他們身心俱疲的最后一根稻草,尤其是對于博士階段早已身患抑郁癥和存在其他心理或精神問題的研究人員,這些都是致命的「達摩利斯之劍」。
博士后制度需要為好友的自殺負責,表達這樣的觀點著實需要不小的勇氣,執意為好友討取公道的羅斯滕因拒絕改動致謝導致論文屢投屢拒。
正如《高能物理期刊》編輯拒稿信中所言,「在多蘭的生活中除了研究物理學帶來的壓力,肯定還會遇到其他更加基本的問題,然而在學術論文中,我們討論的是科學,而不是生活。」
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為好友申冤的論文在《歐洲物理雜志 C》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 上發表見刊,文章科學價值的反饋罕有人言,但是印刷在參考文獻之前喧賓奪主的一段小字致謝卻引發熱議。
羅斯滕的「論共性代數的泛函表示」 論文
發表在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C 期刊上
那些熠熠生輝的鉛字仿佛鐫刻著兩人那些年一同經歷的艱難歲月,同時也述說著他們深厚的同窗友情。
師生基情收割機
羅斯滕和多蘭的同窗友誼讓人動容,當然學術圈的真摯友誼不僅僅存在于同窗之間,師生間亦然。
看過《最強大腦》總決賽 —— 腦王之戰的觀眾想必對邁克爾?加扎尼加記憶猶新,這位 90 歲的高齡老者以總決賽國際評委的身份現身《最強大腦》腦王之戰,見證了腦王的誕生,從而走進中國觀眾的視野。
英姿颯爽的邁克爾?加扎尼在《最強大腦》現場 圖片來源:江蘇衛視
作為當代偉大的思想家、認知神經科學之父,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雙院士以及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智囊團成員,邁克爾?加扎尼加師從著名神經生理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羅杰?斯佩里。
加扎尼加是國際公認的心理學大師,從他踏足神經領域的那一刻起,迅速能與自己的老師學生打成一片,基情滿滿。
年輕時的加扎尼加
1939 年,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去世這一年,邁克爾?加扎尼加出生在美國哈特福德,冥冥之中仿佛自有傳承。
年輕時的加扎尼加在大學期的某個暑假閑來無事對動物的大腦研究產生了濃厚興趣,恰巧其正牌女友在加州理工學院讀書,于是他就瞄上該學院神經生理學研究的負責人斯佩里。
對,就是因「發現大腦左右兩半球在功能上的特化」而榮獲 1981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羅杰?斯佩里,于是毛遂自薦洋洋灑灑寫了一份熱情洋溢的暑期實習生求職信。
當時課題組正缺人手的斯佩里一看,這豈不是廉價勞動力自動上門服務?于是立刻毫不矜持果斷答應!一段腦科學界的師生基情從此拉開序幕。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羅杰?斯佩里,圖片來源:網絡
本科畢業后的加扎尼加順理成章去了斯佩里實驗室搬磚,在搬磚還未轉正的日子里他每天都要與自己親愛的導師深談兩小時以上,從實驗進展到項目計劃、從正牌女友到王子青蛙、天文地理陽春白雪可謂無話不談。
最后加扎尼加成為「世上唯一一個能讓不茍言笑的斯佩里展露笑容的人」,后來加扎尼加的轉正學藝自然而然順利成章,水到渠成,為其成為一代心理學大師奠定優良的基礎。
自立門戶后的加扎尼加對自己的學生杰弗里?霍爾茨曼也是一見如故,研究生復試不到一周時間竟變得形影不離,很快就達到心有靈犀的境界,兩個人的感情默契到相互回眸一望,都會被對方逗笑。
幾年后霍爾茨曼不幸離世,加扎尼加備受打擊,在自傳中稱仿佛生命的一部分突然消失,這樣深厚默契的師生間情誼不禁讓人肅然起敬。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有個伴可以走得更遠,不論惺惺相惜的施饒二人,還是志同道合的閨蜜 —— 顏寧李一諾都在詮釋著學術圈友誼的重要性。
漫漫科研長征路,你與誰人同行?
參考來源:
1. 領研網,《他為在致謝中紀念自殺的博后好友,不惜被著名期刊多次拒稿,也要直言博后制度的缺陷》
2. Physics Today,A paper on field theory delivers a wake-up call to academics
我們長期為科研用戶提供前沿資訊、實驗方法、選品推薦等服務,并且組建了 70 多個不同領域的專業交流群,覆蓋PCR、細胞實驗、蛋白研究、神經科學、腫瘤免疫、基因編輯、外泌體、類器官等領域,定期分享實驗干貨、文獻解讀等活動。
添加實驗菌企微,回復【】中的序號,即可領取對應的資料包哦~
【2401】論文寫作干貨資料(100 頁)
【2402】國內重點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方法匯總(60 頁)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響因子(20000+ 期刊目錄)
【2404】免疫學信號通路手冊
【2405】PCR 實驗 protocol 匯總
【2406】免疫熒光實驗 protocol 合集
【2407】細胞培養手冊
【2408】蛋白純化實驗手冊
【2501】染色體分析方法匯總
【2502】國自然中標標書模板
【2503】WB 實驗詳解及常見問題解答
【2504】DeepSeek 論文寫作常用口令
【2505】中國科學院期刊分區表(2025 年最新版)
【2506】期刊影響因子(2025 年最新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