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美國和印度在外交上動作頻頻,尤其是在涉藏問題上,兩國越走越近,甚至可以說已經達成某種“戰術默契”。打著“人權”“宗教自由”的旗號,實際是在打“西藏牌”,想搞亂中國的內政,挑戰我們的主權底線。
他們到底想干嘛?說白了,美國是老手了,打“臺灣牌”“南海牌”玩得都很熟,現在想加一張“西藏牌”來對中國形成三線牽制。而印度這邊,心思也不難猜。他們和中國在邊境上的矛盾一直都在,拉上美國一起打“西藏牌”,既能借力打力,又能向國內展示強硬姿態,塑造“抗中先鋒”的形象。
但他們自己其實也知道,靠這些政治動作,是撼動不了中國主權的。我們對西藏、對邊境問題的態度是明確的:寸土不讓。這種底線,誰來試都沒用。
既然他們是知道打不動的,為什么還要打?他們的目的就是制造噪音,擾亂視線,把原本很明確的主權問題搞模糊,爭取輿論場上的“話語權”。
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有點自己的“噪音”?這就得提到最近網上熱議的“高志凱線”。
“高志凱線”是復旦大學教授高志凱提出的,他主張中印之間的真正分界線,不應該是當下存在爭議的“麥克馬洪線”,而應該以恒河為界。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逆向操作”?人家說我們“越界”,我們就說其實你才是非法占地。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種提法太激進了,怕被人說我們“制造麻煩”。但話說回來,美印天天在我們家門口搞動作,我們不發聲,難道他們就會手下留情?不會的。
所謂“制造噪音”,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要立即采取激烈手段。而是要有話題,有態度,有底線。既然印度可以把“藏南”說成自己的,那我們為什么不能在學術和輿論層面,提出我們的歷史依據?恒河以東,在古代可是中國西域勢力范圍的一部分。說得再遠點,當年唐朝高僧玄奘就是沿著這條路線一路取經,留下的文化遺產直到今天還在。
從現實角度看,印度這幾年在邊境上不斷搞事。軍事挑釁、修路、擴軍、部署導彈……層出不窮。他們試圖通過“既成事實”來拖中國下水,一步步侵蝕我們的邊境認知。如果我們總是被動回應,那我們就永遠在他們的議題節奏里打轉。
“高志凱線”這個說法,是不是馬上要寫進白皮書、列入外交文件?不是。但它可以是一種提醒,是一種戰略信號。告訴印度,我們不僅不會退讓,還可能主動出擊。
再說一遍,這并不是說我們真的要把恒河以東的地盤都收回來,而是要有一個強勢的聲音體系。在外交輿論上,我們也要有“進攻性話語權”。
印度國內其實也很清楚這個道理,他們對“高志凱線”的反應其實是最真實的反饋——越跳腳,說明越害怕。因為他們知道,一旦中國不再默許所謂的“現實邊界”,一旦中國開始主動設定議題,那他們手里的籌碼就不值錢了。
美國那邊也是一樣,他們支持印度打“西藏牌”,其實就是在用印度當工具。他們希望通過不斷增加中國周邊的摩擦點,來分散中國的精力、牽制中國的發展。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必須有更靈活、更主動的策略。
所以說,在輿論場上該出手就出手,不要老想著低調應對。高志凱教授的話不是“失言”,而是一種“鋪路”。鋪什么路?鋪一條中國外交從防守轉向主動設定議題的話語之路。
歷史從來不只是寫在地圖上,它也是寫在嘴巴上、寫在媒體里、寫在每一場對話和交鋒當中。我們要讓對方知道,中國不但守得住現有的疆域,也能從歷史、文化、學術多個維度,提出自己的敘事邏輯。
所以,從現在開始,別再怕制造“噪音”了。美國可以打牌,印度可以演戲,那我們就不妨也拿出幾招自己的“話術”,該提醒就提醒,該表態就表態。
越是主權核心問題,越不能留空白。而我們的話,要說得響,說得準,說得讓對方坐立不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