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印度的貿易談判又一次談崩了,這次印度不僅沒讓步,反而直接給美國劃下兩條“紅線”,拒絕在農業(yè)和制造業(yè)領域向美國妥協,并準備對部分美國商品加征報復性關稅,態(tài)度強硬得讓外界有些意外。
更值得玩味的是,莫迪隨后啟程前往巴西參加金磚峰會,顯然是想借助多邊合作平臺的力量,為印度爭取更多談判籌碼。
這場貿易博弈的背后,不僅是經濟利益的爭奪,更是印度對美國單邊主義政策的直接反擊。
美印貿易談判為何破裂?
此次談判破裂的核心在于美國提出的不對等條件,美方一方面要求印度進一步開放市場,尤其是農產品領域,執(zhí)行接近零關稅的政策;另一方面卻拒絕降低對印度鋼鐵、紡織、汽車等關鍵出口產品的高額關稅。
這種“只占便宜不吃虧”的談判策略,顯然難以讓印度接受,早在此前,特朗普就以“印度未能提供公平市場準入”為由,取消了對印度的普惠制待遇,并對印度的鋼鐵、鋁等產品加征關稅。
而此次談判中,美國的要求愈發(fā)苛刻,不但執(zhí)意維持高關稅,而且要求印度全面開放農產品和乳制品市場,甚至妄圖讓印度接受“零關稅”條款。
這種條件對印度來說無異于經濟自殺,印度的制造業(yè)本就脆弱,如果接受美國的高關稅政策,本就低迷的工業(yè)出口將雪上加霜。
更關鍵的是,農業(yè)和乳制品是印度政府絕不可能讓步的領域,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明確表示,這兩大行業(yè)是談判中的“紅線”,沒有任何妥協余地。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牛奶生產國,乳制品行業(yè)直接關系到數千萬農戶的生計,同時,印度農業(yè)占GDP的16%,農民群體更是莫迪政府的核心票倉。
如果印度開放農產品市場,美國低價農產品將迅速沖擊本土市場,導致大量農民破產,社會矛盾激化。
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并非沒有先例,1990年代印度經濟自由化時,農業(yè)曾遭受巨大沖擊,至今仍是印度社會的一大痛點。
更諷刺的是,美國一邊要求印度開放市場,另一邊卻對自己的農業(yè)補貼毫不手軟,美國每年向本國農民提供高達數百億美元的補貼,使得美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備極強的價格優(yōu)勢。
所以,如果印度真的放開市場,其本土農業(yè)根本無力競爭,最終結果只能是印度農民淪為犧牲品。
莫迪為何轉向金磚峰會?
近年來與美日澳等國加強互動,但印度始終避免成為美國“印太戰(zhàn)略”的附庸,尤其是在俄烏沖突爆發(fā)后,印度拒絕加入西方對俄制裁,繼續(xù)購買俄羅斯石油,甚至使用盧比-盧布結算機制繞過美元體系。
這一立場引發(fā)美國不滿,但印度堅持認為其外交政策必須服務于國家利益,而非外部壓力,此次談判中,印度再次強調不會因美國施壓而改變對俄政策,這進一步加劇了雙方分歧。
所以,在美印談判陷入僵局后,莫迪迅速調整外交策略,前往巴西參加金磚國家峰會。
這一舉動釋放了明確信號:印度不會單方面承受美國的壓力,而是希望借助金磚國家的集體力量,增強自身的談判籌碼,更試圖通過這一平臺構建抵御美國單邊主義的多元合作網絡。
金磚國家機制近年來在經濟、政治領域的合作日益深化,尤其是在推動“去美元化”、建立獨立支付系統(tǒng)等方面取得不少進展。
印度作為金磚重要成員,希望借助這一平臺平衡西方壓力,同時拓展與新興經濟體的合作空間,若這些倡議取得進展,印度將獲得更多外交回旋余地。
不僅能減少對西方市場的依賴,還能在國際貿易規(guī)則制定中獲得更大話語權。
莫迪在峰會上強調,金磚國家是“全球南方”合作的重要平臺,顯然是想借助這一框架,構建更平衡的國際經濟秩序。
但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對印度的施壓,而印度也不太可能犧牲核心利益換取妥協,所以雙方的博弈可能從貿易領域延伸至科技、軍事甚至地緣政治層面。
印度的反擊也十分明確,在向世界貿易組織提交的文件中,印方指責美國違反貿易規(guī)則,并保留調整關稅的權力。
過去幾年,美國多次以“國家安全”為由,對印度鋼鋁產品加征關稅,甚至威脅取消其普惠制待遇,印度此次強硬表態(tài),既是對美國單邊主義的抵制,也是在維護自身經濟主權。
印度的強硬態(tài)度能持續(xù)多久?
盡管印度這次表現得很強硬,但長期來看,美印關系仍存在合作空間,印度在國防、科技等領域仍依賴美國,而美國也需要印度在印太戰(zhàn)略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雙方最終可能還是會回到談判桌前,但印度顯然已經意識到,一味妥協只會讓自己陷入被動,只有堅持核心利益,才能爭取更有利的條件。
長期而言,印度的戰(zhàn)略選擇將深刻影響印太格局,如果美國繼續(xù)以高壓手段對待印度,后者可能加速向金磚國家靠攏,甚至在關鍵議題上與美國保持距離。
反之,若美國調整策略,在技術轉讓、市場準入等問題上做出讓步,美印關系仍有回旋余地。
但這場貿易博弈不僅是美印之間的較量,更是全球貿易規(guī)則重塑的一個縮影,美國的單邊主義政策正遭遇越來越多國家的抵制,而印度此次的強硬立場,或許會成為其他國家效仿的范例。
未來的國際貿易格局,很可能不再是某個國家一家獨大,而是多方博弈、相互制衡的新局面。
[免責聲明]文章案例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案件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刪除內容!
參考資料:
印度向美國“劃紅線”
2025-07-02 07:30·中國青年網
剛剛,特朗普簽署生效!關稅大消息:印度擬對美征收報復性關稅,美歐貿易談判僵持,美總統(tǒng)稱將告知各國最新關稅稅率!
2025-07-05 08:50·金融界
美媒:莫迪五國之行象征意義大于實質
2025-07-06 17:20·參考消息
金磚峰會在即,莫迪表態(tài):金磚是重要平臺
2025-07-03 13:18·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