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因柔美色調被解讀為“乾隆少女心”,在歷時近一年的江蘇省“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各地巡展中(每個地方展期只有10多天的“快閃展”),受到較大關注,并在相關文創銷售中成為“冠軍”,這一展覽近日來到最后一站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
“小粉爐”的走紅,既是文博傳播創新的典型案例,也折射出當代社會文化消費與身份建構的深層變革。有評論認為,將大型展館的網紅文物送到基層展覽。文博資源向基層傾斜,有助于縮小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差距。
2025年6月14日,江蘇省淮安市“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環省行準安站開展。 視覺中國資料圖
2024年,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選取省內最熱門的三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策劃推出了歷時近一年的“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環省行活動。此次環省行時間從2024年10月至2025年7月,持續10個月,巡展范圍覆蓋全省13個設區市。展出二十余件珍貴文物,包括五代《韭花帖》、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東漢初錯銀銅牛燈、清中期掐絲琺瑯鎏金太平有象熏爐、清白玉漁家樂船形擺件等多件國家等級文物。這一展覽通過“數字展+珍貴文物+文創藝術”的形式,讓公眾不出遠門就可看到文物。
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 南京博物院
這一展覽中,“小粉爐”——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蓋爐也是一件非常受歡迎的明星文物。該蓋爐是用一整塊芙蓉石雕刻而成的,通體為粉紅色,表面布滿長短不一、大小相同的天然紋理。在它的腹部兩側裝飾有蟠螭和鋪首銜環耳,而且在蓋頂也精心雕刻了四條小蟠螭,栩栩如生。
據《南京日報》報道,截至2025年5月,“小粉爐”文創冰箱貼的銷量已突破70萬件,成為南博最暢銷的文創產品。在無錫站的“數見蘇韻”巡展中,文創區首日銷售額突破40萬元,其中“小粉爐”冰箱貼是主要熱銷品。
“小粉爐”冰箱貼
無錫博物館文創產品熱銷
無錫站排隊盛況2025年2月22日 江南晚報 圖
據《現代快報》今年5月統計,在長達9個多月的時間里,“數見蘇韻”環省行已然締造了諸多文化傳播的奇跡:巡展覆蓋10座城市,累計接待觀眾超過150萬人次,日均觀展流量達1.2萬人。這一行動有力地帶動了文創銷售額突破千萬元的大關。
具體而言,常州站共迎來了 23.8萬人次的觀眾;連云港站日接待觀眾4.2萬人次,刷新了江蘇全省備案博物館單日接待量的紀錄。在無錫站展覽開幕的首日,文創區的銷售額就突破了40萬元;南通站的文創產品銷售總額達到了101萬元。
“一件文創產品,帶動了文物展的火爆的同時,也將流量帶到了我們這個展覽和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文創部負責人田甜此前表示,文創產品持續“破圈升級”背后,是博物館不斷拓寬邊界的探索,是文化體驗與消費升級的“雙向奔赴”。
為何這件粉色文物受到大家關注?
其通體粉晶的材質顛覆了傳統文物“厚重古樸”的刻板印象,契合年輕人對萌系美學的偏好。小粉爐的文創產品(如冰箱貼)也被賦予“治愈感”標簽。 年輕人通過消費、分享,在群體中找到文化認同感。
社交熱度的升高,也使得文物本身在大眾視野中得到了更多的曝光率。
雖然這一巡展在每個地方的展期只有10多天,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快閃展”,卻引發打卡熱潮。不得不說,網紅文博產品也打響了巡展名氣,使得“逛博物館”成為假期的熱門項目。對于大眾美育來說,不啻為一種良好的途徑。
6月21日,“數見蘇韻·家門口看大展”環省行準安站。視覺中國資料圖
具體時間以公布為準
巡展將南京博物院、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蘇州博物館等頭部機構的珍貴文物帶到基層,解決傳統博物館“冷熱不均”問題,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欣賞頂級文物。傳統博物館需專程前往,而巡展融入社區、商圈,使忙碌的上班族、學生等群體更便捷接觸文化。而AR/VR還原歷史場景(如5G大運河沉浸空間)、AI對話古人,使抽象知識可視化,能讓更多青少年提高學習趣味性。
邳州市博物館是此次巡展的第二站 新華社圖
家長帶孩子觀展成普遍現象,據《鹽阜大眾報》報道,鹽城站家長反饋“不僅讓孩子增長了見識,也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有家長認為,“小粉爐”冰箱貼掃碼后能觸發動態展示,讓孩子關注文物背后的故事,也是一種良好的啟發。巡展不僅掀起了江蘇省各地的“博物館熱”,也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增添新的亮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