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年,鄭和率龐大船隊揚帆西向,拉開人類航海史上的壯麗篇章;620年后的今天,這場史詩般的航程仍在煥發新的生命力。7月8日,中國航海博物館(以下簡稱“中海博”)舉辦2025年中國航海日主場活動,啟動紀念鄭和下西洋620周年系列活動。從全球視野的主題大展到沉浸式數字體驗,從學術研究專刊到科普繪本,多維活動矩陣不僅回溯航海壯舉,更聯動古今展現新時代航海事業的輝煌。同日,中海博首次對外發布“十五五”高質量發展愿景,為國家級航海文化傳播勾勒新藍圖。
鄭和主題大展 以全球視野解碼航海史詩
“猶說寶船來:鄭和下西洋620周年紀念展”在中海博第一臨展廳揭開面紗。這場由中國博物館協會航海博物館專業委員會、鄭和文化場館聯盟聯合主辦的大展,創下多項“首次”:國內首個從全球航運與貿易視角解讀鄭和下西洋的展覽,匯聚14家博物館、6家港航單位的近150件珍貴展品,通過“時勢英雄”“海域通達”“流風遺韻”“今古相望”四個篇章,立體還原七下西洋的歷史圖景。
展覽巧妙回應觀眾關切的“為什么下西洋發生在明代?”“為什么由鄭和完成此項使命?”“下西洋為中國與世界帶來了什么?”“鄭和之后,是否再無鄭和?”核心問題,通過文物實證與敘事邏輯,清晰呈現鄭和下西洋絕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國與世界文明對話的必然。
同時,展覽配套豐富多元的互動和數字化展項,讓觀眾既可以近距離感觸“寶船”所攜絲綢與香藥,也可探尋西洋“神獸”的古今面貌,感受中外器皿承載的文化匯融,領略趣味盎然的觀展體驗。
多維聯動 從實體展覽到數字生態的文化傳播
本次紀念活動突破傳統展覽邊界,構建“1+n”館內外聯動體系。在中海博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展區,運用“船視寶”航運數據平臺,展示了全球航運實況,并推出“車厘子上餐桌”“新能源車出?!薄靶履茉创瑴p碳”等互動小游戲,讓觀眾切身體驗航運與社會生活生產的密切關系。觀眾還可以沉浸式體驗以“鄭和下西洋”為主題的VR項目,穿越時空界限,直觀感知鄭和下西洋航海壯舉及歷史文化。鄭和主題學術研究???、《海上絲路的千年“船”說》系列科普繪本也將在近期出版,以專業和科普兩個視角,更好地滿足觀眾的不同需求。
學術與科普雙翼齊飛。中國航海博物館與中遠海運集團合作在海南博鰲共建中國航海博物館博鰲數字館,將今天揭幕的紀念鄭和下西洋實物展轉化為數字展,于7月9日推出首展;與上海藝術品博物館、雅加達美術與陶瓷博物館合作舉辦“萬里尚為鄰——紀念鄭和下西洋620周年暨萬隆會議70周年中國印尼文化交流展”,將于7月11日在雅加達開幕。
愿景發布 打造航海文化“超級鏈接”
作為活動的重磅環節,中海博“十五五”高質量發展愿景首次亮相。這份藍圖錨定“打造國際國內航海文化超級鏈接”的核心目標,明確“權威講述者”與“有趣傳播者”的雙重定位,聚焦三大任務:講好中國航海故事、普及航??茖W知識、促進國際航海文化交流。
“陳列展覽、教育活動、學術研究、藏品征集、文創開發”等五大核心業務體系勾勒具體路徑,比如,陳列展覽將圍繞“何以行舟、絲路交響、蔚藍海洋、海納百川”四大系列,打造更具敘事力的展覽矩陣;教育活動聚焦“愛航運、愛科技、愛生活、愛文化”,設計從兒童到成人的全年齡段課程等。
從620年前的寶船揚帆,到今天的全球航運網絡,中國航海事業始終承載著開放包容的基因。此次鄭和下西洋紀念活動與中海博發展愿景的發布,既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承諾。
原標題:《鄭和下西洋620周年系列活動啟幕,紀念展解鎖七下西洋歷史密碼》
欄目編輯:張鈺蕓 題圖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圖片來源:采訪對象供圖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楊玉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