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陸軍中將辛格站在講臺上,嗓門不小。說起兩個月前那場印巴空戰,他憋著一肚子火:“我們哪是在跟巴基斯坦單挑?分明是同時對抗巴、中、土三國!”這話一出,臺下議論紛紛,印巴空戰,怎么又扯上中國了?
辛格有他的理由。他說中國玩的是“借刀殺人”的把戲,自己不露面,卻給巴基斯坦送武器、傳情報,連電子戰都偷偷幫忙。他板著指頭數:梟龍戰機、紅旗防空彈、翼龍無人機、預警機......巴基斯坦這幾年買的軍火,十件里有八件貼著中國標簽。連法國賣給巴方的電子戰飛機,都是中國幫忙改裝的。
“我們裝備沒到位啊!”辛格話鋒一轉,開始數落本國軍火商。他模仿打電話的姿勢:“說好一月份交新雷達,七月了人影都不見。問進度就裝死!”按照他的說法,要是裝備齊全,這場仗不至于輸這么難看。
辛格中將沒明說的是那串刺眼數字。五月份那場代號“朱砂”的空戰,印度出動了最先進的蘇-30MKI和陣風戰機,結果被巴基斯坦的梟龍和殲-10CE打了6:0。盡管印度媒體嘴硬不認輸,但軍方的內部報告寫得明明白白:六架印軍戰機被擊落,巴方全身而退。
更尷尬的是印度國產戰機“光輝”。這款研發三十多年的“爭氣機”,兩個中隊擺在基地里,沖突期間連巡邏任務都沒輪上。前線飛行員寧可開老舊的米格-21,也不敢拿國產新機冒險。
巴基斯坦的前空軍司令阿曼說話更扎心:“跟印度人打仗,比我們日常訓練輕松多了。”他透露五月份那次交手,巴方不僅炸了印軍34個陣地,電子戰更是全程壓著對方打。印軍花大價錢買的法國陣風,連導彈都沒機會發射,數據鏈被干擾得死死的。
辛格罵軍火商“裝死”,其實戳中了印度軍工的老毛病。德里智庫早算過賬:印度國防項目平均延誤三到五年。雷達、導彈、數據鏈這些關鍵裝備,簽合同時拍胸脯保證,真要交貨就耍賴拖工期。
“印度制造”喊了十來年,但自研武器始終不爭氣。光輝戰機折騰四十年才勉強服役,真打仗卻上不了場。陣風戰機倒是先進,可買回來才發現和印軍系統不兼容,活活被用成了高級擺設。
反觀巴基斯坦的路子實際得多。他們集中資源突破關鍵技術,比如自研的Link-17數據鏈,能在強干擾環境下保持通訊。這種不起眼的“小玩意”,在實戰中卡住了印度空軍的脖子。
印度國防部甩鍋中國,其實藏著三層心思。軍事專家秦安說得透徹,第一層是糊弄印度民眾。印度文盲率近三成,政府一說“中國衛星幫巴基斯坦偷看咱們”,普通民眾真會把戰敗歸咎于外國干涉。
第二層是貶低巴軍。印方拼命渲染“巴軍全靠外援”,想抹殺對方真實的戰斗力。但戰場殘骸騙不了人——被擊落的印度戰機殘骸還躺在邊境線上呢。
第三層是抹黑中國。印度自己衛星發射剛失敗,轉頭就指責中國衛星“介入沖突”,明擺著想轉移視線。結果反倒給中國航天打了廣告——這邊印度火箭栽進海里,那邊中國“一箭四星”成功入軌。
現代空戰早不是拼飛機數量的年代了。印度空軍規模是巴基斯坦三倍,可雷達看不遠、數據鏈連不上、電子戰扛不住,再多戰機也是沒頭蒼蠅。
辛格中將抱怨中國“借刀”,卻沒看透刀刃為何鋒利。中巴軍事合作早已超越買賣關系,中國提供的是整套作戰體系:預警機指揮調度、地面雷達指引、電子戰壓制......環環相扣的系統,把巴空軍戰力拔高了兩個檔次。
印度軍工的拖延癥,本質上也是體系病。從研發、測試到量產,每個環節都在踢皮球。軍隊催裝備,廠家怪撥款不到位;財政部說要看測試報告;研究所又抱怨樣機材料沒到貨......死循環轉了三十年,連個靠譜的國產步槍都造不利索。
印軍將領與其四處甩鍋,不如想想幾個實打實的問題:為什么光輝戰機1983年立項,2025年還不敢上前線?為什么陣風戰機買來五年,至今連數據鏈都沒配齊?為什么軍工企業敢對中將耍賴?
這些問題背后,是更深層的頑疾,軍事改革推不動、官僚系統效率低、軍工體系蛀蟲多。辛格打電話罵軍火商時,其實該問問——誰縱容了這些“裝死”的供應商?誰簽了漏洞百出的采購合同?誰該為三十年造不好戰機負責?
仗打敗了怪鄰居遞刀、怨廠家拖沓,聽著委屈,卻治不了病根。印軍真要進步,得先學會對鏡自省。畢竟現代戰場上,體系落后比裝備短缺更致命。當對手的導彈順著數據鏈追來時,可不管你的借口有多動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