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河報援引日媒《日經亞洲》消息報道,美國官員正在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訪華行程制定計劃,今年晚些時候,特朗普或將率領由數十名首席執政官(CEO)組成的代表團訪問中國。報道稱,此次訪問預計將與特朗普5月份的中東之行類似。當時,30多名美國商界領袖陪同特朗普訪問沙特,達成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交易。代表團中包括特斯拉CEO馬斯克、黑石CEO史蒂芬·施瓦茨曼、貝萊德CEO拉里·芬克、OpenAI公司CEO薩姆·奧特曼、英偉達CEO黃仁勛、Palantir公司CEO亞歷克斯·卡普,以及亞馬遜CEO安迪·賈西。
日本共同社又援引美國知情人士消息爆料,中國計劃邀請特朗普,參加在北京舉行的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式。在中美最高層通電話后,特朗普也曾主動爆料,稱中方對他和第一夫人發出了訪華邀請。而特朗普自上臺以來,也多次表達了訪華的意愿,因此接受中方邀請的可能性是比較高的。不過目前橫亙在中美之間的首要難題,還是要看如何解決關稅談判的問題,雖然目前中美已互相闡明各自關切的問題,簽署了部分框架,但是圍繞美國芯片限制以及中國稀土管制的分歧依然存在。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
此前中美雖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雙向投資等領域有廣泛合作,但近期貿易額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特朗普在四月初對中方采取 “對等關稅” 政策,引發中美貿易博弈。而中方在出口商品上收緊管制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經濟。因此,特朗普此次訪華目的之一可能是拓寬美國在華市場,以恢復受影響的美國經濟。如果這次訪華能與中方簽署合作協議,他就能再次向美國民眾吹噓自己的 “實力”,打消國內民眾的質疑,獲得更多選民支持,為明年美國中期選舉占據優勢地位。
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可能因無法隨行而陷入尷尬境地。按照慣例,美國總統出訪之前,都應由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卿“打頭陣”,與出訪國家商量細節。然而,魯比奧在就任美國國務卿之前,曾因炒作涉疆、涉藏議題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單,不得入境中國。如此一來,無用武之地的魯比奧,很有可能會被特朗普踢出局。早在上一個總統任期,特朗普就曾將上任不到14個月的第一任國務卿蒂勒森解職,使其成為美國“最短命”國務卿之一。有了前車之鑒,魯比奧的壓力無疑會進一步增加。
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資料圖)
以前,魯比奧可能會無所謂,甚至還會以此作為吹噓的資本,換取保守團體和右翼勢力的支持。但現在他作為美國外交部門一把手,在很多時候與中方高層都是通過線上會晤或者第三國對話,在沒有獲得訪華機會的情況下,魯比奧的國務卿生涯將會受到不小的影響,或許他會成為21世紀美國首位無法正常訪華的國務卿。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魯比奧在特朗普核心決策圈中的地位將會降低不少。而造成這一結果的罪魁禍首就是他自己,他也為自己當初的錯誤行徑付出慘痛代價了。
近期,魯比奧又因留學生簽證限制政策等問題,與我國關系持續緊張。而財政部長貝森特則成為主導對華接觸的關鍵人物,他在6月12日的國會聽證會上明確表示了與中國合作的信號,稱“只有真誠合作,中美才能實現‘大而美的再平衡’。”媒體指出,貝森特與魯比奧一直在明爭暗斗。貝森特派系主張通過談判降低關稅,穩定經貿關系,獲得商界支持;魯比奧派系堅持對華強硬,推動科技封鎖、簽證限制等施壓手段。由此人們推斷,跟隨特朗普赴華訪問的更可能是貝森特,而不是魯比奧。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資料圖)
近日有報道稱,相關企業已接到美國商務部通知,恢復EDA軟件、乙烷、飛機發動機等產品對華出口。商務部新聞發言人4日表示,中美倫敦經貿會談后,雙方于近期確認了落實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重要共識和鞏固日內瓦經貿會談成果的具體細節。目前,雙方團隊正在加緊落實倫敦框架有關成果。中方正依法依規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許可申請。美方也采取相應行動,取消對華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有關情況已向中方作了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