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烏克蘭的馬達西奇公司打算把D-18T航空發動機的技術轉讓給中國。這款發動機可是蘇聯時代的寶貝,曾經給安-124和安-225這種巨型運輸機提供動力,號稱航空工業的“瑰寶”。為什么烏克蘭要把這東西賣了?
烏克蘭這幾年經濟一直不咋地,尤其是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后,跟俄羅斯的關系徹底崩了。馬達西奇之前靠給俄羅斯供貨賺了不少錢,但俄羅斯一掐斷訂單,公司直接懵了,資金鏈眼看著就要斷裂。加上國內政局動蕩,烏克蘭政府也沒啥能力給企業撐腰,馬達西奇只能自己找活路。
這時候,中國冒出來了。中國正在搞自己的大飛機項目,比如運-20運輸機,正好缺一款靠譜的大推力發動機。D-18T雖然是老技術,但對中國來說,能拿來借鑒一下也不錯。烏克蘭這邊想著既能救急,又能賺一筆,于是兩邊一拍即合,2018年就有了這筆交易的苗頭。
D-18T發動機是蘇聯在上世紀80年代搞出來的,屬于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專門給超大運輸機用。它的推力能達到23噸以上,技術上雖然不算最頂尖,但在當時絕對是硬核貨。比如安-225“夢幻”運輸機,全世界就這一架,能飛起來全靠6臺D-18T撐著。
不過,這東西也有短板。它的渦輪前溫度只有1600K,跟現代發動機比確實有點落后。比如中國自己研發的CJ-1000A,渦輪前溫度據說能到1950K,差距還是挺明顯的。再加上D-18T的設計是蘇聯時代的產物,維護成本高,油耗也不低,用在民用飛機上不太劃算。
但對中國來說,這技術也不是一無是處。運-20這種軍用運輸機對推力要求高,D-18T的經驗能幫上忙。而且,中國航空發動機一直是短板,能拿到現成的技術資料,哪怕是老款的,也比自己從零摸索強。
這交易一曝光,美國和俄羅斯馬上跳出來反對,反應一個比一個激烈。
美國這邊是真急了。D-18T雖然不算最新,但對中國這種正在追趕的國家來說,等于拿到了一個現成的參考答案。美國擔心中國把這技術吃透了,運-20的性能再上一層樓,甚至以后用到別的軍用飛機上,那美國的軍事優勢就得打折扣。
更現實的是,美國在全球航空市場一直是大佬,波音、空客這些巨頭靠技術壟斷賺得盆滿缽滿。中國要是靠D-18T把自己的大飛機搞起來了,C919、運-20再一發力,美國的市場份額和影響力就得縮水。所以,美國直接出手,2018年4月就讓烏克蘭安全局(SBU)查封了馬達西奇的股份,還放話要制裁烏克蘭,擺明了不讓這交易成。
俄羅斯的反應更有意思。一方面,他們跟烏克蘭本來就撕破臉了,看到烏克蘭把蘇聯的老底子賣給中國,肯定不爽。另一方面,他們又覺得這技術沒啥大不了。2018年,莫斯科搞了個技術研討會,幾個俄羅斯專家站出來潑冷水,說D-18T早就過時了,渦輪前溫度低得可憐,中國買回去也就是個“雞肋”,還不如自己研發。
這話聽著挺酸,但也有幾分道理。俄羅斯自己有更新的技術,比如PD-14發動機,雖然還沒完全成熟,但比D-18T先進多了。他們還預測,這交易八成成不了,因為烏克蘭國內亂七八糟,國際壓力又大,最后肯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2018年,這事剛傳出來時,烏克蘭和中國其實挺積極的。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庫比夫還跑去中國,參觀了北京天驕航空公司,擺出一副要深度合作的架勢。中國這邊也下了血本,據說花了好幾億買技術,想趕緊把D-18T的資料弄到手。
但好景不長,美國一插手,烏克蘭政府就頂不住了。2018年4月,馬達西奇的股份被凍結,交易直接卡殼。到了2021年,烏克蘭干脆宣布把馬達西奇國有化,說這公司太重要了,不能隨便賣。官方理由是為了“國家安全”,但誰都看得出來,這是美國在背后推了一把。
中國這邊傻眼了。天驕航空直接怒了,說烏克蘭這是“搶劫”,還跑到海牙仲裁法院告狀,要索賠35億美元。但錢能不能拿回來,誰也不知道,畢竟國際官司拖個幾年很正常。
2021年馬達西奇國有化之后,事情還沒完。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馬達西奇的工廠在扎波羅熱被炸了好幾次,生產線基本廢了。烏克蘭政府一看打仗了,干脆把公司徹底收歸國有,生產線勉強修了修,給軍隊生產點東西應急。
這時候,馬達西奇的老板維亞切斯拉夫·博古斯拉耶夫也倒了大霉。這老爺子1938年生的,從技術員干到公司一把手,把馬達西奇帶到過巔峰。但2022年10月,他被烏克蘭抓了,罪名是“叛國”。政府說他偷偷給俄羅斯賣直升機發動機,還攔著不給烏克蘭軍隊供貨。這罪名不輕,搞不好得蹲一輩子。
博古斯拉耶夫這人挺有爭議。有人說他當年救公司有功,有人罵他為了錢啥都干。他被抓后,烏克蘭老百姓議論紛紛,有的覺得他活該,有的覺得他是替罪羊。不管咋說,他這輩子算是栽了,馬達西奇也徹底成了政府的工具。
交易雖然黃了,但中國也沒完全吃虧。D-18T的技術資料在交易早期可能已經流出去一部分,對中國的研發多少有點幫助。2022年5月,C919飛機試飛成功,雖然用的是中法合作的LEAP-1C發動機,但誰也不能否認,中國在航空發動機上的積累越來越深了。
再看看CJ-1000A,這是中國自己搞的民用發動機,技術指標比D-18T高不少。雖然進度慢了點,但方向是對的。運-20現在用的是俄羅斯的D-30KP-2發動機,將來要是換上國產的,那就真牛了。
所以,這事對中國來說,算不上大勝,但也沒白忙活。烏克蘭這邊是真慘,錢沒賺到,技術沒賣成,還搭上了公司和老板。
博古斯拉耶夫這人,得單獨拎出來說說。他1938年出生在烏克蘭,年輕時是個技術控,1966年進了馬達西奇的前身——扎波羅熱發動機廠,一步步干到總經理。1988年他接手公司時,蘇聯還沒解體,馬達西奇是航空工業的頂梁柱,產品賣到90多個國家,他也成了烏克蘭的“大牛”。
但蘇聯沒了以后,烏克蘭經濟一路下滑,馬達西奇也跟著遭殃。2014年俄羅斯不買貨了,他硬著頭皮撐了好幾年,最后實在沒轍,才想賣D-18T給中國。這決定當時看著挺聰明,但沒想到把自己坑進去了。
2021年公司被國有化,他還沒緩過來,2022年又被抓了。烏克蘭政府說他跟俄羅斯勾結,證據是他在戰時給俄軍供貨。這事兒聽著挺離譜,但烏克蘭那時候正亂,誰知道真假。反正到2023年11月,他還在拘留所待著,估計是出不來了。
他這輩子,從技術員到企業大佬,再到“叛國犯”,起起落落跟過山車似的。有人說他貪,有人說他被冤枉,但不管咋說,他的事兒跟馬達西奇的命運綁一塊,成了烏克蘭這幾年亂象的縮影。
烏克蘭賣D-18T這事,表面上是筆買賣,實際上是大國博弈的棋局。美國怕中國崛起,俄羅斯看烏克蘭不順眼,烏克蘭自己又是想錢想瘋了,最后誰也沒落著好。
對中國來說,這是個教訓加機會。教訓是國際合作風險高,動不動就被掐脖子;機會是逼著自己加緊研發,不能老靠別人。C919能飛起來,說明方向沒問題,接下來就看發動機什么時候能跟上。
對烏克蘭來說,這就是個悲劇。經濟不行,技術賣不出去,還把自己人搭進去了。博古斯拉耶夫的下場挺唏噓的,他可能是想救公司,結果把自己和馬達西奇都葬送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