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物業費是便宜,但電梯三天兩頭壞,樓道臟得沒人管。現在雖然多交了幾十塊,可服務真不一樣了!”家住北站街道浦聯小區的張阿姨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2025年6月,困擾小區近一年的物業難題終于塵埃落定,小區順利完成物業費調整和新物業選聘,住宅物業費從每月每平方米1.15元調整至1.65元,實現了從“低價低質”到“質價相符”的跨越,而背后是一場黨建引領下充滿智慧與溫情的基層治理實踐。
矛盾凸顯:
30年未漲的物業費與“見底”的維修金
浦聯小區是建于90年代初的老舊商品房小區。近30年來,人工成本翻了幾番,電梯故障、管道老化等問題頻發,但物業費始終停留在最初的價格。
“去年電梯困人事件發生了好幾次,樓道燈壞了半個月沒人修。”業主李老伯抱怨道。更棘手的是,小區維修資金逐漸見底,難以為繼。業委會算了一筆賬:若按現狀維持,不出三五年資金將徹底耗盡,小區服務品質與成本壓力矛盾凸顯。
2024年8月,晉元居民區黨總支、北站街道社會工作辦、城運中心、第三方物業咨詢顧問以及業委會一起召開了關于浦聯小區物業費調整溝通會。然而,消息一出,業主群里炸開了鍋。
“服務沒提升,憑什么漲價?”
“先修好電梯再說!”
與此同時,物業公司測算發現,即便漲價,扣除公共收益分成后仍可能虧損,在多次協商溝通中,最終還是選擇撤場。調價未成,又面臨物業“真空”,小區治理雪上加霜。
破題之路:
從“對抗”到“握手”的轉變
“問題的關鍵不是‘漲不漲’,而是如何讓業主理解、參與、滿意并支持,要以這次選聘物業公司為契機,來提升小區物業服務水平。”晉元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潘亞芬帶著團隊走訪小區。
一樓的無障礙通道剛修好,地面翻新鋪上了平整的柏油路,這些變化被發到了業主群。
老黨員陳老師帶頭表態:“我在這里住了20年,要想小區好,該漲的費用得支持!”
在晉元居民區黨總支引領下,引入專業化力量,“一站三室”幫助業委會規范運作,給予法律法規咨詢、審計價格、矛盾協調等服務,繼續組織好業主代表溝通會議,業委會承諾會做到財務信息的公開透明、介紹新進物業公司的服務計劃、說明維修資金將來使用方面等。
黨總支向業主承諾新的物業進場后,“三駕馬車”將合力在電梯保養、物業維修、保潔保安和水質改善等諸多方面,給小區帶來更多更好的改觀,讓居民實實在在受益。
同時,黨總支充分發揮黨員作用,發動黨員、樓組長和志愿者們積極開展宣傳工作,向業主們傳達調價的必要性與合理性,逐漸扭轉了部分業主的抵觸情緒。
6月27日投票日當天,浦聯小區活動室里氣氛緊張,居民們滿懷期待。在街道社會工作辦、城運中心的指導下,小區通過民主協商、黨員帶頭、樓組長和志愿者聯動,落實規范程序、動員參與等舉措,最終選聘新物業的投票箱被緩緩打開。
計票結果揭曉:超過70%的業主贊成新物業方案,住宅物業費從每月每平方米1.15元調整至1.65元,實現了物業服務平穩過渡。
從“一件事”到“一類事”
質價相符的良性循環
歷經近一年的探索實踐,
浦聯小區物業費調整與物業選聘工作
畫上了圓滿句號。
這場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不僅破解了困擾小區多年的物業頑疾,更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的社區治理新路徑。
“調價不是終點,而是提升服務的起點。”
晉元居民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改革的最大價值在于構建了物業服務質價相符的良性機制。通過抓住物業服務合同期滿等重要窗口期,運用《住宅物業服務價格評估規范》等條例,將服務標準量化、透明化,真正實現了“物業服務價格相符”的市場理念。挨家挨戶的宣傳動員,不僅普及了質價相符的消費觀念,更凝聚了社區治理的最大共識。
實踐證明,破解社區治理難題需要把握三個維度:關鍵在于發揮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搭建民主協商平臺。核心在于堅持公開透明,充分尊重和回應民意,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路徑在于激活社區內生力量,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動員樓組長、志愿者等骨干深入群眾,讓社區治理充滿智慧與溫度。
街道表示,隨著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深入人心,更多像浦聯這樣的社區在黨建引領下,從“解決一件事”到“解決一類事”,書寫出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篇章,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記者:郁婷藶
編輯:梁慧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靜安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