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芒來小姐 編輯:阿若
來源:壹點靈心理
ID:yidianling0
今年的白玉蘭獎格外矚目,因為宋佳上臺領獎時,做了一段振聾發聵的得獎發言:
“我們站在這里,不是因為年輕漂亮,也不是因為事業家庭平衡,而是我們有創作的能力?!?/blockquote>
圖源:宋佳第30屆白玉蘭獎獲獎感言
無論是宋佳的這段發言,還是她近期的作品,都展現了一個人最強的魅力——
雌雄同體
在電影《好東西》里,她是王鐵梅,一個脾氣爆、底氣足的單親媽媽,能為女兒撐腰、為小葉出頭,但也在深夜獨自落淚。正如“鐵梅”這個名字一般,是堅毅與溫柔的結合。
在《山花爛漫時》中,她飾演張桂梅,一個不善言辭卻信仰堅定的校長,外冷內熱、沉默有力,用一腔執念溫暖了無數孩子。
而在現實生活中,宋佳長得英氣,說話溫和;不喧嘩、不討好,卻始終用作品和角色讓人心服口服。
頒獎典禮結束后,她穿著西服、人字拖接受采訪,讓人感到松弛卻有鋒芒。
這種既剛又柔、既松弛又堅定的特質,就是“雌雄同體”的魅力所在。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
“一個人擁有雙性化特質,才意味著完整的人格。這樣的人更能突破固有思維,在社會競爭中也更容易脫穎而出?!?/p>
簡單來說,就是雌雄同體的人心理更加穩定、健康、強大。
那么,什么樣的人才叫雌雄同體?
為什么說雌雄同體有魅力?
如何成為雌雄同體的人?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01
雌雄同體:
剛柔并濟,無堅不摧
本文提到中的“雌雄同體”,并非是生理性別或性取向,而是一種心理氣質類型。
指一個人能同時展現出陽性特質和陰性特質——
能夠在“剛與“柔”、“理性”與“感性”、“行動力”與“包容性”等性別象征氣質中來回切換。
張國榮,就是雌雄同體的典型代表。
拍攝《霸王別姬》時,他白天頂著烈日揮劍苦練,導演陳凱歌回憶“現場像多了位刀客”;
可一到開機,他的眼神迅速沉入程蝶衣的幽怨,抬袖轉身,柔弱得仿佛水波。
更難得的是,他從不抗拒在舞臺上展露陰柔:
1997 年跨年演唱會上,他身穿高開衩旗袍、披羽毛披肩演唱《紅》,轉身又換機車皮衣勁跳《Monica》,幾分鐘內完成陽剛與柔媚的兩極切換,臺下尖叫雷動。
真實與角色、硬朗與柔美的自由切換,“雌雄同體”的魅力體現得淋漓盡致。
圖源:《霸王別姬》劇照
其實嚴格來說,“雌雄同體”并不是一種特質,而是一種心理位置。
學者sahakian所做的一項研究,表明了“性別光譜”的存在:
一條將性別視為連續、多元化概念的譜系,人都處在其中的某個位置上。
有的人比較接近刻板印象認為的男性位置,被外界視為開朗陽剛、堅強勇敢、很有男子氣概;
有的人比較接近女性位置,被外界視為情感豐富、溫柔體貼、很有女人味。
這些人往往令人覺得:男人/女人就該是這個樣子。
但性別光譜告訴我們:
再直男的男人,內心都有陰柔細膩的部分;再柔軟的女人,內心都有陽剛堅韌的部分。
20世紀80年代左右,心理學家Bem提出的“雙性化”理論認為:
“雙性化特質的個體,具有良好的適應性與健康的心理,是一種理想的模式。”02
為什么雌雄同體
更有魅力?
第一,雌雄同體的人,人格有層次,不單一
“只剛不柔”容易沖動、“只柔不剛”則可能缺乏底氣。
而一個既有力量、又有溫度的人,通常更立體,更迷人。
雌雄同體的人,有判斷力但不武斷、有野心但不冷血、情緒穩定又能共情。
這會讓人感覺安全但不沉悶、親近又值得敬畏。
第二,在關系中有彈性:進退有度,拿捏分寸
雌雄同體的人,通常在一段關系中格外讓人舒服,因為他們既能共情他人,也能堅守自己。
比如,在伴侶情緒失控時,先共情對方,然后再慢慢引導對方自省,而不是自己也失控。
又或者在職場中,做決策時果斷不猶豫,但面對下屬的情緒時,又懂得傾聽和調節。
這種能“進”能“退”的情緒張力,本質上是一種人格的整合感。
所以跟他們相處,既有邊界,也有溫度,是一種讓人極度信賴的魅力。
圖源:pexels
第三,內在平衡:與自我和解,不被標簽定義
“雌雄同體”的人往往不太被傳統性別角色框住,他們能自由地表達情緒,也能理性地做決策。
就像伊能靜的兒子亨利喜歡穿女裝,因此引來了大量網絡負面評價,他對此做出了得體、禮貌的解釋,但并沒有因此壓抑、丟失自己的個性。
這種心理的中性狀態,反映出一個人已經不再依賴外部的性別認同來尋找價值感,而是從內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我系統。
這背后,是對自己全然的接納。
相反,還有很多人,他們自我認同的方式固著在一個點上,無法通過不同環境去靈活適應改變。
比如,男孩小時候癡迷超人、奧特曼等陽剛英雄人物,固化在“成為英雄”這一種自我認同渠道上,成年以后,就會壓抑、否定自己身上不夠陽剛的一面;
女孩小時候夢想“當新娘”,長大后一心想要嫁給一個好男人、當幸福太太,卻忽視了自己內心也有血性、堅韌、果敢的一面。
自我認同的方式停滯不前,就會使人固著;
而雌雄同體的人,能夠在成長中調整自我認同方式:
英雄可以很溫柔,新娘也可以很強悍,我不必一直保持一個樣子。
03
如何成為一個
雌雄同體的人?
那么,我們該如何才能擁有“剛柔并濟”的特質呢?
關鍵在于:去關系中發展自己的“雌雄同體”特質。
首先,親密關系中,請你做伴侶的“同性摯友”。
作為男性,當你意識到另一半不開心,請放下“男人的面子”,像個閨蜜一樣耐心地傾聽她訴說煩惱;
作為女性,當你意識到另一半需要你,請放下“女人的矜持”,像個兄弟一樣堅定地為他撐腰。
如此一來,我們就不止是對方的異性愛人,也是對方的同性摯友,這能帶給我們更強的自我效能感,使我們感到自己有經營好關系的能力。
然后,親子關系中,請你“當爹又當媽”。
作為“爸爸”,你和孩子關系緊張,那不妨嘗試像“媽媽”一樣溫柔地鼓勵孩子,讓孩子看到你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作為“女兒”,你讓父母覺得嬌氣靦腆,那不妨嘗試像“兒子”一樣坦率表達,讓父母看到你也可以獨立有主見。
不拘泥于性別角色的家庭,氛圍風氣更加開明、溫暖。
圖源:pexels此外,人際關系中,請你拋開性別包袱,靈活適應當下。
心理學家Bem認為,雙性化個體面對紛繁復雜的問題,可以更多地依據情境完成靈活的自我調節,表現出更受歡迎、更有人情味、更有適應力、更可能成功和更加敏銳的社交觸覺。
比如,被同事嘲笑不忍氣吞聲,該出手時就出手;被領導糾錯不逞強好勝,該低頭時就低頭。
坦然表現自己拿的起、放的下,時常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走出困境。
最后,請你全然接納自己。
有時你很脆弱,有時你又感到自己很強大,這些都是你。
接納全部的自己,允許自己一會兒脆弱、一會兒強大,就等于是在允許自己活出想成為的樣子。
這個過程會促進我們更健康地成長,最重要的是:它讓我們更喜歡自己了。
就像作家伍爾夫的感嘆:
“每一個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在一種性別的基礎上,巧妙糅進另一種性別,雙倍的充實與精彩,自然能成就雙倍幸福的人生。
心理愛好者考證/副業推薦
可從事心理行業,可增加額外收入
可成為有執業勝任力的心理咨詢師人才
↓戳圖,添加老師咨詢↓
含1對1指導規劃 + 課程體驗
如果你正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服務,可以考慮壹點靈的心理服務,這里有4.5萬名專業心理咨詢師,可進行線上或線下咨詢服務,他們專業、真誠,且已經準備好,識別下方二維碼可預約咨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