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在西安多家購物中心的潮流美妝店走訪發現,多個品牌的美妝產品瓶身生產日期標識易被擦除,消費者難以準確獲知生產日期。掃描產品防偽二維碼雖可辨別真偽,但查詢結果中并不包含生產日期信息。
網友反饋——
關鍵信息易擦除,產品質量及日期真實性引疑惑
近期,陸續有消費者在社交平臺發出對產品信息標識脆弱性的擔憂和真偽疑惑。一位網友發帖稱,網購了一款清潔泥膜,買回來后發現瓶身上的生產批號特別“脆弱”,用手輕輕一扣生產日期就掉了,該帖引發網友共鳴,多人在評論區留言表示遇到了相同困擾。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檢索發現,這類包裝標識極易被物理手段消除的現象并非孤例,2025年6月2日,廣東的李女士反映,她購買的某品牌防曬霜瓶身上的生產日期標識異常模糊,“用手指肚輕輕一擦,字跡就掉色、變花了,感覺不僅像買到假貨,更像日期被‘處理’過。”
“生產日期這么重要的信息,按理說應該清晰牢固、具備防篡改性才對,怎么能一抹就掉呢?這種設計,豈不是給不良商家涂改日期大開方便之門?”不少跟帖者發問。
記者走訪——
生產日期一扣就掉,瓶底噴碼易抹除
同款乳液兩家店生產日期牢固度不一
針對網絡反映的情況,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于近日對西安市內的多家美妝零售店進行了實地探訪。
西安浐灞印象城內的“調色師”門店
在西安浐灞印象城內的“調色師”門店內,多款產品包裝較為簡易——紙盒包裝,封口處僅用硬幣大小的“可移除不干膠標簽”密封。記者在該店挑選了一款標價128元、外包裝注明“生產日期見包裝標注”的粉底液,粉底液旁擺有試用裝,店員稱試用裝和售賣品均為同一貨源,品質也相同。記者觀察該試用裝,發現其外包裝日期標識清晰牢固。然而,當記者用手摩擦其試用裝瓶底的生產日期噴碼時,墨跡隨即發生褪色的情況,用指甲輕輕一扣,已發生褪色的生產日期便掉了下來。
標價128元粉底液、瓶底生產日期一扣就掉
該店的另一款標價79元的粉底液也發現了同樣問題,該產品雖然外包裝所標注的生產日期清晰,但試用裝瓶身底部的生產日期已經變得模糊不清。隨后記者向店員咨詢該產品的生產日期是否會被隨意篡改,店員也表示無法確認。
店內一款標價79元的粉底液,生產日期模糊不清
位于西安市小寨的賽格國際購物中心的“調色師”門店內,同樣出現了該情況,在該店售貨價上,一款標價179元的“光感美白修護乳液”瓶底生產日期的噴碼極易被手指抹除。
但當記者在同商場另一潮流零售店“KKV”找到同款乳液并嘗試擦拭其瓶底噴碼時,卻發現該處噴碼十分牢固,用手扣或者摩擦均保持著原樣。
客服回應——
試用裝易磨損,噴墨工藝或致褪色
掃碼可驗真偽但不包含生產日期
對于同款產品在不同門店出現噴碼牢固度差異的現象,記者聯系了“調色師”門店客服。客服人員回應稱:“‘調色師’和‘KKV’雖為獨立品牌,但同屬‘KK集團’,進貨渠道一致。”而關于噴碼易脫落問題,客服解釋稱,是因其長期陳列在售貨臺上,受燈光照射及頻繁觸摸摩擦所致。該客服同時表示,臨期化妝品會提前一個月下架,停止銷售。“若顧客購買的產品出現問題,可向店家或市場監管局反映。”
記者就生產日期問題進一步追詢,涉事品牌官方客服稱:“廠家采用環保噴墨工藝,可能在運輸、陳列過程中產生磨損,長期放置也可能導致墨水褪色。”關于真偽及生產日期確認方式,客服建議消費者參考產品外包裝盒上的日期標識,或掃描防偽二維碼驗證。
當記者追問二維碼驗證信息是否包含生產日期時,客服卻回應:“目前掃描二維碼顯示的防偽信息,確實不包含生產日期。”
官方回應——
生產日期模糊屬違規,官方網站只能鑒真偽,無法鑒定生產日期
7月7日下午,記者就“化妝品生產日期標識易擦除現象”聯系涉事門店所屬的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明確回應,依據《化妝品標簽管理辦法》規定,生產日期必須按“四位數年+二位數月+二位數日”的格式清晰標注在銷售包裝的可視面上。若因噴墨工藝不達標導致字跡輕易脫落,即構成未履行標識法定義務。
隨后,該工作人員介紹了如何驗證產品真偽及生產信息的官方途徑:“消費者可以打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在首頁導航欄點擊‘化妝品’板塊,選擇‘化妝品查詢’,對產品細節信息進行核查。”
然而,記者按照上述步驟查詢多款化妝品,發現該化妝品雖僅有品牌信息,但仍無法查詢化妝品的具體生產日期,這也就回到了此前的問題:消費者僅能通過掃碼或檢索來確定商品是否正品,但無法確定自己手中購買的產品上印的生產日期是否遭遇了涂改。
7月8日,記者聯系西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咨詢,工作人員回復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里收錄的化妝品,僅是對其資質進行登記,確實不會收錄不同批次產品的生產日期。對于消費者可能遇到產品生產日期的模糊或造假的情況,該工作人員表示,若遇到,可第一時間撥打12315進行舉報,“我們在接到消費者舉報后,會第一時間受理并依法依規調查,堅決維護消費者權益。”她說。
律師說法——
日期不牢固違反法規,呼吁推動制定更嚴格的標識持久性標準
北京德恒(西安高新區)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寶坤介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有權知悉商品真實情況。生產日期關乎產品安全和有效性,標識易擦除,甚至正規防偽渠道也無法查詢日期,實質上剝奪了消費者獲取這一核心信息的權利,影響其購買決策,甚至可能導致誤購臨期或過期產品。
李寶坤還指出,試用裝因陳列環境(燈光、摩擦)更易磨損,但銷售方不能以此推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經營者保證商品安全。對于易損信息,應采取防護措施(如定期更換試用裝、加保護罩)或提供替代信息途徑,而非被動接收信息滅失。
同時,律師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時應仔細核對包裝信息,警惕瓶身易擦標識,并保留好購物憑證。遇有疑慮,應及時向商家或品牌方反映,必要時可向消協(12315)投訴或尋求法律救濟。
李寶坤呼吁,行業與監管層面也亟須關注此問題,推動制定更嚴格的標識持久性標準,并確保防偽系統包含關鍵日期信息,從源頭筑牢消費者權益的防線。生產日期標識的清晰與牢固,是經營者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也是安全消費環境的基石。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王煜鑫 實習生 高昕瑤
(來源:大風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