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熱的離譜,北方的溫度飆升到40度,煙臺某些地方氣溫甚至沖破42度大關。
在這種環境下,沒有空調的宿舍就像個大蒸籠。
7月6日,煙臺一高校就出現了4名同學接連被熱暈的情況。
當媒體向校方詢問情況時,學校竟回應“不知情”。
救護車都開進校園了,還能不知情?難道要等到熱射病悲劇上演,高校才能徹底解決?
進入7月以來,各地氣溫飆升,天氣熱得連一向節儉的老人都忍不住開空調。
在這種情況下,山東煙臺一高校的6人寢宿舍,別說空調了,竟然連風扇都不好用。
以至于7月6日,接連4名同學因高溫暈倒,被救護車送往醫院。
據該學校的學生所說,他們曾自己用溫度計測量過,宿舍里的溫度高達38.5度。
一打開電風扇,葉片轉動時帶起的不是涼風,而是一陣陣熱浪。
更糟糕的是,每天晚上11點,宿舍樓會統一斷電,陷入黑暗后,他們連電風扇都沒得扇。
學生們躺在密閉的宿舍里,熱得睡不著,只能在床上輾轉反側,任由汗水一遍遍地浸透床單。
直到凌晨三四點,當疲憊勉強戰勝了炎熱,他們才能陷入短暫的睡眠。
可是僅僅兩個小時后,早晨6點的陽光就會準時把他們從夢中拉回現實。
面對這種情況,部分學生開始了“自救”。
他們三五成群地涌向校外的酒店和旅館,哪怕要花費不菲的房費,也想睡個好覺。
而那些口袋里錢不夠,或者晚來一步沒訂到房的,只能繼續留在“蒸籠”里苦熬。
白天的時候還好,學生們可以蹭超市或者圖書館的空調。
可是到了晚上9點,超市就會準時關門,學生們再不愿意,也只能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到那個令人窒息的宿舍。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才發生了學生因高溫暈倒的事。
好在住在同寢室的學生反應快,叫了救護車,醫護人員很快就到達學校。
而他們抬著擔架快步上樓,又匆忙地將昏迷的學生抬下來的場面,也被拍下發到了網絡上。
視頻一經上傳,就在網絡上瘋狂傳播。
擔架上昏迷不醒的學生、醫護人員緊張的神情、圍觀同學焦慮的表情……
旁觀者看著尚且心痛,更何況是這些孩子們的家長。
怒不可遏的他們向校方發出了靈魂叩問,校方的回應卻讓人“心涼”。
面對記者的電話采訪,學校工作人員竟回答,對于學生熱暈這件事,他們不知情。
短短的一句話,瞬間點燃了網友們的怒火。
有人直接開罵:“救護車都進校園了,還說不知情?這種回應比40度的高溫還讓人窒息!”
另外還有家長翻出了這所學校的招生簡章。
上面寫著“設施完善”、“環境優越”,配圖里的宿舍窗明幾凈,看起來舒適宜人。
可現實卻是學生們在沒有空調的宿舍里熱得中暑,被抬上救護車。
這種巨大的反差,讓家長憤怒又失望,表示就算給錢都不會讓孩子去這樣的學校!
隨著事件持續發酵,主流媒體也開始關注,新華社銳評:“校方忽視學生難處,暑熱添心寒”。
來自權威媒體的批評,徹底將學校推上了風口浪尖。這下,學校終于坐不住了。
校方緊急召開會議,商討應對措施,很快,一份情況說明出現在學校官網上。
學校解釋,由于宿舍電路老化,電力容量不足,所以裝空調短期內無法實現。
校方的解釋非但沒有平息眾怒,反而引發了更大的質疑聲。
尤其大四的學生們嗤之以鼻:“大一剛入學就說電路老化不能裝空調,現在我都快畢業了,還是這個理由。”
眼看著輿論越來越洶涌,校方終于拿出了實際行動。
7月7日,校方宣布緊急撥款2000萬元,專門用于宿舍的電路改造和空調安裝工程。
同時,為了方便施工,學校決定將暑假提前到7月9日(原本7月21日才放暑假)。
至于那些還沒來得及進行的期末考試,統統推遲到下學期開學后進行。
最后,學校取消了原本晚上11點的斷電制度,承諾保障宿舍風扇24小時供電。
這一系列措施出臺后,輿論的聲音稍微緩和了一些。
但仍有很多人認為,這些都是被逼無奈的補救措施。
如果沒有學生中暑住院,沒有媒體曝光,沒有輿論施壓,學校可能并不會主動解決問題。
那么,為什么高校在面對學生基本生活需求時總是如此被動?
網友們普遍認為,這是高校管理者長期以來的通病。
他們坐在有空調的辦公室里,脫離學生實際生活,于是忘記了最基本的人文關懷。
此外,許多北方高校管理者腦子里還停留在過去的認知:
北方夏天短,熱幾天忍忍就過去了,沒必要裝空調。
但現在,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極端高溫天氣越來越頻繁,持續時間越來越長。
過去可能只有幾天超過35度,現在動輒就是連續半個月就是40度上下。
環境變了,管理思維怎么能還停在原地呢?更何況,高溫的危險性遠超很多人的想象。
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人體會出現熱應激反應,輕則頭暈乏力,重則發展成熱射病。
這種病癥會讓人體溫飆升到40度以上,出現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如果救治不及時,高溫會損害大腦、心臟、肝臟等重要器官,嚴重時可能導致死亡。
就在前不久,青島大學有一位宿管大爺就在值班室突然暈倒,送醫后不幸離世。
雖然官方還在調查具體原因,但據了解,值班室條件極其惡劣。
門窗少,空氣流通差,光線昏暗,十分悶熱,因此學生們普遍猜測大爺的離世與高溫有關。
這種事接連發生,無疑給高校管理者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長期以來,很多大學存在“重科研、輕后勤”的傾向。
評職稱看論文,爭排名看科研,至于學生住得怎么樣、吃得怎么樣,似乎都是小事。
這種本末倒置的價值觀必須改變,學生的健康和安全才應該是學校管理的重中之重。
對于整個社會來說,這些事件也是一個警醒。
在極端天氣越來越常見的今天,防暑降溫不再是小事,而是關乎生命安全的大事。
大家在高溫天氣中也別忘了防暑補水,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
希望4名學生熱暈換來的教訓,能夠真正推動高校管理的改變,讓悲劇不再重演。畢竟,高溫之下,考驗的不僅是學生的身體,更是高校的良心和社會的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