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魯山迎來一位外國友人,丹麥小伙托馬斯和妻子安娜沿著蜿蜒山徑,登頂魯山,圓了一個小小心愿。安娜是淄博人,托馬斯也成了“中國通”,在短視頻平臺上刷到淄博的山水畫卷后,便心心念念要打卡這座“齊國故都”第一高峰——魯山。而讓他最終下定決心的是此次來淄博探訪親友,妻子安娜偶然提起的“魯山花緣老屋”——這座藏在山里云端的民宿,正悄然成為外國友人觸摸中國鄉土文化的新窗口。
托馬斯和劉國峰在獼猴桃架下閑聊。
“這是咱博山特有的早生蜜桃,嘗嘗看!”7月7日,穿過掛滿獼猴桃藤蔓的籬笆門,民宿主理人劉國峰早已在石桌旁擺好剛摘下的脆桃。廚房里飄來的柴火香氣更讓他挪不開步:金黃的煎茄盒、鮮嫩的泉水燉雞、翠綠的香椿芽炒雞蛋,每一道農家菜都被擺成了藝術品。
“這些食材都是早上從后山菜園現摘的,絕對綠色純天然。”劉國峰的介紹讓托馬斯豎起大拇指。
托馬斯與村民合影。
最讓托馬斯驚艷的是民宿院落里的“多肉王國”。數以千計形態各異的多肉植物在石墻、花架上、院墻上錯落有致地生長,在陽光照耀下泛著五彩光芒。托馬斯發現民宿房間里擺放著幾本劉國峰的書,內容涵蓋了鄉村散文、多肉植物圖譜和相關習性養護知識,不禁感嘆:“這不僅是裝飾,更是主理人對生活的熱愛。”
交談中,劉國峰聽說托馬斯對淄博陶瓷感興趣時,他一邊介紹著博山陶瓷的悠久歷史和文化,一邊指著桌上的茶具:“這是本地匠人燒制的,您看這釉色,像不像魯山的晚霞?”茶湯在杯中蕩漾,香味飄蕩在鄉野中,托馬斯突然感慨:“我原以為淄博只是工業城市,沒想到這里的鄉村藏著這么多詩意。”
丹麥小伙點贊淄博文旅。
隨著淄博“農文旅”融合的進一步發展,像花緣老屋這樣的特色民宿在池上鎮只是一個縮影。記者了解到,2024年博山區池上鎮轄區內景區景點同時容納5000余人就餐、1500余人住宿,鄉村旅游接待量也突破了100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也逐漸增多。
“淄博的山水是綠色的,人情是滾燙的,文化是鮮活的。這才是真正的中國。”7月8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魯山主峰時,托馬斯夫婦背上行囊踏上新的旅程,向著早已預定目的地——博山陶琉大觀園,出發……
(大眾新聞·魯中晨報記者 李波 通訊員 劉國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