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濱海縣蔡橋鎮新民村的抗旱工程曾解村民燃眉之急,然而隨著河道清理作業的推進,意外狀況悄然浮現——工程涉及區域的河床出現塌陷,直接導致上方水泥路面下方形成懸空區域。
從現場情況來看,這段路面的承重結構已遭嚴重破壞,水泥層與基層的連接出現明顯斷裂,部分路段甚至能看到下方數十厘米的空隙,車輛駛過時常伴隨異響與輕微震動,給日常通行的村民和農機帶來極大安全隱患。
當地村民對此憂心忡忡。“晴天還好,雨天路面濕滑,萬一車陷進去或者人掉下去,后果不堪設想。”一位常往返于此的農戶坦言,這段路是村里連接農田與主干道的關鍵通道,春耕秋收時農機往來頻繁,懸空路面的承重能力早已不達標。村民們多次向村委會反映,希望能及時修復,但問題遲遲未得到實質性解決。
從工程邏輯來看,抗旱工程與河道清理本應形成協同效應,卻因后期維護銜接不暢留下隱患。有村民提出,當初施工時若能同步做好河床加固與路面監測,或許可避免此類問題。如今隱患既已出現,及時補救更顯迫切:一方面,懸空路面若持續承受荷載,可能引發更大范圍的坍塌,屆時不僅修復成本會大幅增加,還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衍生出更復雜的民生問題;另一方面,當前正值農忙前夕,道路通暢直接關系到春耕生產的進度,拖延處理或將影響全年收成。
在此希望蔡橋鎮政府能盡快組織專業人員對路面進行安全評估,制定科學的修復方案——無論是采用注漿填充加固基層,還是局部翻修重建,都應盡早提上日程。新民村村委會也需發揮基層組織作用,在修復完成前做好安全警示,如設置圍擋、警示牌,限制大型車輛通行等,最大限度降低風險。
民生工程的意義,既在于解決當下之急,更在于筑牢長遠之基。及時處置這段懸空路面,不僅是保障村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基本要求,更是維護政府公信力的具體體現。期待相關部門能以務實態度回應群眾關切,讓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實處。
關注我們,持續追蹤民生熱點,聚焦政策落地實效,為您帶來更多基層聲音與一線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