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記者張夢琦 惠州報道
民間流傳“九佬十八匠”。鄉村手藝人曾憑借獨門手藝在村鎮游刃有余,成為鄉土社會不可或缺的群體。如今,惠州借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建設機遇,充分整合當地資源,帶領鄉村建設工匠走出了一條家門口增收致富的新路。
南方財經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惠州“百千萬工程”指揮部城鎮建設專班加強鄉村建設工匠培育和管理,2023年指導成立市級鄉村建設工匠協會,去年在龍門縣、博羅縣建立了縣級鄉村建設工匠協會,今年5月接續打造了由市縣鎮村四級共5家協會組成的環南昆山—羅浮山引領區鄉村建設工匠共富聯盟(以下簡稱“共富聯盟”),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機制,吸引更多優秀的鄉村建設工匠投身到“百千萬工程”建設項目中。
鋪砂漿、砌磚、打磨……近日,2025年惠州市鄉村建設工匠技能競賽在惠州博羅縣舉行,來自全市7個縣(區)及共富聯盟的72名選手展開現場競技,成為聯盟成立以來的又一次集體練兵。
據介紹,該聯盟以“培訓+實踐”的方式,著力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培訓方面,聯盟舉辦技能競賽及引領區鄉村建設工匠示范培訓班,邀請鄉村建筑工匠培訓教材編委會專家現場授課,搭建模擬工地開展實操演練,讓寶貴的“土專家”技藝更精,與項目需求精準匹配。目前,全市已培訓3440名鄉村建設工匠,其中2867名工匠取得《廣東省鄉村建筑工匠培訓合格證》。
實踐層面,聯盟將鄉村建設工匠培育與項目建設相結合,通過引領廣大鄉村建設工匠參與農房風貌管控、屋頂“小披檐”美化等工作,積極扶持鄉村建設工匠創業就業。目前共有6258人次參與“小披檐”改造項目,實現工匠隊伍培育與工匠就業增收“雙贏”。
傳統的鄉村工匠多為非正式組織,其運行邏輯基于鄉土社會的關系與信任,學習、勞務通常在師徒內部完成。協會、聯盟成立以來,惠州的鄉村工匠開始接受系統性培訓,融入企業化管理。
據悉,聯盟推動博羅縣、龍門縣鄉村建設工匠協會分別成立勞務公司,積極對接引領區內各項目參建單位,通過清單制組織工匠承接項目、提供勞務服務,為工匠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扶上馬、送一程”。
“家門口干活,收入穩定,還可顧家。”來自河源紫金,在惠州定居多年的鐘振興師傅表示,以前他常在深圳、廣州等地奔波,現在不再單槍匹馬,活兒更是一單接一單。
龍門縣城鄉建設工匠勞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廖燦華表示,目前鄉村建設工匠在公司的平均月收入穩定在7000元,技術骨干月收入可達1萬元以上,較之前零散務工收入提高約35%。目前,聯盟已梳理出20個項目,可承接勞務分包合同金額約1137萬元,預計參與建設的鄉村建設工匠人數可達470余人。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鄉村工匠13萬余人,是“身上有本事、手里有絕活”的技術型人才,如何提升其業務能力,讓能干實干肯干的工匠多起來,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
相關負責人表示,惠州將繼續舉辦鄉村建設工匠技能競賽和鄉村建設工匠培訓,持續引領鄉村建設工匠參與環南昆山—羅浮山縣鎮村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項目建設,積極引導政府投資項目、國企承建項目、“百千萬工程”建設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用鄉村建設工匠,促進鄉村建設工匠協會積極參與社會投資項目建設。
同時,惠州還將推動其他縣區探索成立鄉村建設工匠協會或依托建筑業協會成立鄉村建設工匠分會,并由各協會獨立或聯合成立工匠勞務公司,吸納更多鄉村建設工匠投身項目建設,推動工匠有活干、有錢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