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讀懂儲能
“光儲充”駛入黃金時代!
?圖源|鹽圖庫
文|王璟 編輯|楊倩
來源|儲能嚴究院
2025年7月7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工信部、交通運輸部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科學規劃建設的通知》(發改辦能源〔2025〕632號),為光儲充(光伏+儲能+充電)一體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這份政策不僅明確提出到2027年底全國大功率充電設施力爭超10萬臺,更強調充電設施與電網、光伏和儲能的深度融合,推動新能源汽車充電體驗升級,開啟光儲充行業的黃金發展期。
01
千億賽道加速起航
上述《通知》的核心在于科學規劃、規范建設和智能運營,重點布局單槍功率250千瓦以上大功率充電樁,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即充即走”的場景下改造提升利用率超40%的充電樁。
政策還強調充電設施要與配電網規劃融合,鼓勵配建光伏和儲能,推動充電場站參與電力交易和需求響應,促進清潔能源消納。
此外,該政策對安全管理、技術標準、智能運維、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提出用地、供電、財政、金融等多維度支持,尤其是鼓勵充電場站租期超過10年,降低用電成本,為行業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雙碳”目標驅動下,光儲充一體化正成為能源與交通綠色轉型的關鍵支撐。
據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光儲充市場規模將達1134.2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近20%,占全球市場比重超50%;全球市場規模則有望從2024年的15.98億美元增長至2031年的56.42億美元,年均增速保持20%。
與此同時,光儲充帶動的儲能系統需求快速增長。據民生證券研究院預計,2021-2025年光儲充衍生的儲能需求累計約6.8GWh,2025年單年需求預計達3.62GWh,2030年有望突破44.8GWh。按2小時裝機時長測算,2025年光儲充對應儲能裝機規模約為3.9GW,可支撐超3萬個120kW快充樁或8000余個480kW超充樁運行。
更令從業者振奮不已的是,2024年以來,國家密集出臺多項政策利好“光儲充”賽道。
如國家能源局發文規范新型儲能并網調度,提升其在電力系統中的利用效率;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推動車網互動(V2G)試點,鼓勵有序充電與雙向能源互動;規劃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強化新型儲能在新能源消納中的支撐作用。
地方層面,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至少24個省市出臺光儲充一體化支持政策。內蒙古鼓勵參與電力市場交易,浙江發布充換電基礎設施管理辦法,南京對具備光儲充放功能的公共充電站給予0.2元/千瓦時補貼……多地通過土地、稅收優惠及財政激勵推動項目落地。
整體來看,隨著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產業鏈日趨成熟以及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光儲充行業正由示范應用邁向規?;逃秒A段。
02
龍頭爭相競逐
當前,光儲充賽道已吸引寧德時代、比亞迪、陽光電源、華為數字能源等龍頭企業深度布局,行業競爭格局日趨清晰。
當前光儲充項目中儲能、光伏、充電樁三大核心環節的成本占比分別約為50%、30%、15%。由于光儲充場景融合儲能系統(電芯+PCS)、光伏與充電樁三大核心硬件,產業鏈上也相應形成了四大主要派系,其中以光儲龍頭實力最為突出。
儲能電芯領域代表企業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協鑫能科;
PCS龍頭則由陽光電源、華為數字能源、正泰集團、固德威、易事特、科士達、華自科技、弘正儲能、邁格瑞能等領銜;
電氣設備配套方面亦吸引星云股份、盛弘股份、金冠電氣、雙杰電氣、北京科銳、朗新科技、平高電氣、宏英智能等入局;
星星充電、特銳德、綠能慧充等充電樁玩家也順勢進入該領域。
作為全球動力電池領軍者,寧德時代不僅在儲能電池市場占據近40%份額,更通過投資合作方式積極拓展光儲充一體化生態。
自2019年起切入該賽道以來,寧德時代核心布局之一便是“光儲充檢”智能電站場景。為此,寧德時代聯手小米投資快卜科技,并與科士達合資成立時代科士達,還與星云股份共同出資設立時代星云,構建起多元化的業務協同平臺。
時代星云光儲充檢超充站模型。圖源:鹽圖庫
時代星云成立于2019年,專注于提供包括光儲充檢一體化智能電站在內的儲能整體解決方案。時代星云的股權結構中,寧德時代持有20%股份,且時代星云實控人為寧德時代第二大股東、原副董事長黃世霖,體現出對其戰略價值的高度認可,形成緊密的產業鏈協同關系。
星云股份則作為時代星云的參股股東,提供儲能變流器、充電樁等關鍵部件,三方形成上下游聯動的產業閉環。
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時代星云業務快速擴張,但至今仍未實現盈利。其營收從2019年的2144萬元增至2024年的15.2億元,但該公司持續虧損,2019年成立至今累計虧損超1.2億元,反映出該業務仍處于投入期,盈利模式尚未成熟。
數據來源:星云股份財報等;制圖:儲能嚴究院
可見行業風口與現實之間仍存在巨大落差。寧德時代通過時代星云等平臺持續深化“光儲充檢”一體化布局,雖展現出前瞻性的戰略眼光,但在商業化落地方面仍面臨不小挑戰。
光儲充市場看似前景廣闊,實則門檻高、盈利難,猶如誘人的榴蓮,香氣撲鼻卻不易下口。就連行業首屈一指的龍頭尚且難以實現盈利,其他玩家的處境可想而知。
當前,光儲充一體化雖被寄予厚望,但仍受限于初期投入大、技術集成復雜、商業模式不清晰等現實難題。其中,儲能系統與充電樁設備的高昂成本仍是主要制約瓶頸,而電價峰谷差不夠、充電需求不均衡等因素也對其盈利產生限制。
可以說,如何突破成本與盈利困局,正是整個賽道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CONTACT U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