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醫 行 業 的 良 心 和 大 腦
■來源 | 健聞咨詢
過去幾年間,連鎖藥店曾是資本市場的“香餑餑”,借助政策東風、資本加持,幾乎所有的大中型連鎖都在跑馬圈地,行業里出現了數十起金額過億元的收并購交易。但時至今日,連鎖藥店正集體面對一個多重矛盾交織的現實——處方外流不及預期,線下客流量下滑,線上轉型艱難,資本退潮,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
2024年,六大上市連鎖藥店品牌僅有益豐大藥房一家實現凈利潤增長,其余五家凈利潤均出現不同幅度下滑。益豐大藥房、老百姓大藥房等公司在最近一年相繼出現了股東減持套現的消息,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近日,有資深業內人士向《健聞咨詢》透露,有多家連鎖藥店正在尋求整體出售,“甚至有已經上市的連鎖藥店也做過這方面的考慮”,但行業信心不足,沒有資方愿意接手。
連鎖藥店這門生意遭遇業績下滑和沖擊的背后,是對政策誤判、此前過度擴張與線上轉型滯后等諸多問題的集中爆發。
當前處在激烈變革中的連鎖藥店行業,能否重新找到自身的產業價值,找到率先走出行業陣痛的路徑?
01
處方外流預期難兌現,連鎖藥店加速洗牌
過去幾年中,中國線下藥店曾經歷了一段飛速擴張時期,數量從2019年的52萬家迅速增長至2024年的70萬家,連鎖藥店一度成為資本市場公認的黃金賽道,頭部連鎖藥店企業通過自建、并購、加盟等多種方式,加速門店擴張。
2022年至2023年間,老百姓大藥房、大參林、益豐大藥房、一心堂、國大藥房等行業頭部連鎖藥店先后突破萬店規模。為了“跑馬圈地”擴張門店,部分連鎖藥店甚至選擇溢價收購。
2023年,漱玉平民曾計劃以7.15億元溢價68倍收購遼寧天士力大藥房連鎖公司100%股權、溢價10倍收購濟南平嘉大藥房60%股權,招來交易所問詢函。彼時漱玉平民尚背負有29億元左右債務。
盲目擴張埋下的隱患在此時便已有預兆,但隨著資本涌入,頭部連鎖們擴張的熱情卻一直高漲。
“連鎖藥店在這個階段的盲目擴張,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對‘醫藥分家’、‘處方外流’等政策的預期過于樂觀了。”醫藥零售行業資深從業者秦瀾分析。
2021年,國家醫保局等部門發布《關于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首次將定點零售藥店與醫療機構并列作為醫保藥品供應渠道,并要求全國部署醫保電子處方中心,實現處方跨機構流轉,就此確立了“雙通道”機制。2023年,國家醫保局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積極支持將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報銷范圍。
接連推出的政策法規昭示著政府推動醫藥分家、處方外流的決心,也讓連鎖藥店與資本看到一片藍海,押注醫院處方將快速流入院外市場,進而支撐藥店門店流量與高附加值藥品銷售。
然而現實卻給了連鎖藥店們沉重一擊,處方不僅沒有大規模流向社會藥房,反而回流至基層醫療機構。社區醫院憑借低價甚至免費的基藥和更高報銷比例,截留了大量慢性病用藥需求。
行業環境也在急劇變化。一方面,醫保飛檢開始全面覆蓋藥店,倒查2023-2024年醫保基金使用情況,并推行“駕照式記分”制度,直接關聯藥店負責人執業資格;另一方面,追溯碼強制落地也大大提升了藥店的合規成本,從大型連鎖到中小藥店都面臨壓力。
“以前開一家藥店半年就能盈利,現在要延長到一年,現金流壓力更大了。”秦瀾介紹。
從2024年財報數據來看,六大連鎖的業績表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營收同比漲幅均未超過10%,最高漲幅僅為8.01%。而在2023年及以前,六大連鎖營收漲幅大多超10%,甚至超過20%。
歸母凈利潤的變化更為明顯,僅益豐大藥房一家實現增長,其余五家均出現不同幅度下滑,漱玉平民更是在2024年出現了自2019年以來連鎖藥店行業的首次虧損。
嘗到盲目擴張的苦果后,已有部分連鎖藥店選擇放緩擴張步伐,例如老百姓大藥房在財報解讀會中透露2025年全年計劃開店1000家,主要是加盟門店,并且以老店轉加盟為主,相比擴張高峰期的2023年公司新增門店3388家,速度明顯放緩。
在過往的激進擴張過后,現在大家明顯趨于追求穩健,相比規模,大家更追求利潤,而關閉部分經營不善的門店也成了常態。以益豐大藥房為例,2023年關閉門店數量僅有153家,到了2024年,這個數字已經增長到1078家。
“我了解現在有至少五六個連鎖藥店企業要賣,但根本沒有人接手。”秦瀾透露,行業對連鎖藥店的信心已經告罄,即便是處于頭部已上市的,也出現了有企業考慮尋求整體出售的打算。
今年6月,益豐大藥房股東套現曾引發關注,控股股東厚信創投及其一致行動人益之豐、益仁堂,三家有限合伙企業計劃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不超過2424.83萬股公司股份,占總股本的2%。按當日收盤價計算,此次減持套現金額可超過6億元。而在更早的去年9月、10月以及今年1月,益豐大藥房股東已經多次減持股票進行套現。
老百姓大藥房也在今年5月7日拋出一份減持計劃,控股股東老百姓醫藥集團將在3個月內減持2280萬股,按當前股價計算,套現約4億元。
行業已然不復當年的火熱場景,但零售藥店面臨的沖擊還在持續。
02
醫藥電商擠壓加劇,積極拓展線上渠道
在連鎖藥店擴張受阻的同時,醫藥電商卻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根據米內網數據,按終端平均零售價計算,2024年中國實體藥店和網上藥店(含藥品和非藥品)銷售規模達9411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實體藥店占比跌至65%,較2023年再跌2.5個百分點,銷售額也首次出現下降,從6229億元降至6117億元;網上藥店則創下3292億元新高。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在從線下藥店轉移到線上購藥,連鎖藥店增速下滑,醫藥電商頭部企業的業績表現卻很亮眼。
京東健康2024全年營收582億元、凈利潤47.9億元,雙雙超預期,尤其是下半年實現“雙位數”增長;阿里健康實現營收305.98億元,同比增長13.2%,凈利潤14.32億元,同比增長62.2%;平安健康也在2024年首次實現全面盈利,全年實現凈利潤0.88億元,較上年虧損3.35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除去B2C平臺,美團醫藥等O2O平臺分流急用藥需求,直播電商瓜分健康消費品份額,都直接影響著零售藥店的市場。
2024年以來,各地陸續放開線上醫保支付,進一步利好醫藥電商,“線上醫保支付開放后,去年就已經為醫藥電商帶來十幾億元規模的市場增量。”秦瀾透露。
壓力之下,連鎖藥店們也在大力布局線上渠道,積極入駐B2C、O2O平臺,或是自建小程序。
從公開數據來看,在老百姓、益豐、一心堂、大參林、健之佳、漱玉平民等連鎖藥店品牌中,O2O渠道保持快速穩定增長,且增速遠遠高于企業營收大盤。
2024年,健之佳線上渠道營業收入總計25.86億元,同比增長19.47%;老百姓線上渠道銷售總額約為24.7億元,同比增長約24%;益豐藥房線上業務銷售總額21.27億元,同比增長17%;一心堂2024年新零售板塊實現同比增長47.6%,O2O即時零售渠道貢獻達78.2%;漱玉平民于去年新增B2C代運營業務,在已有的O2O業務領域也錄得穩步增長,其中直營業務銷售額8.13億元。
連鎖藥店們也在探索直播渠道,健之佳披露2024年開展直播220場,銷售額達1億元,同比增長33%;老百姓也表示,公域方面,多渠道多場景直播效果顯著,滋補、保健等多業態品種發力明顯。
盡管積極擁抱醫藥電商,但實體藥店的市場空間仍舊難免受到擠壓。藥店的自建小程序投入高、流量有限,難以與大平臺抗衡;入駐O2O平臺、B2C平臺則面臨高傭金的代價,盈利空間被壓縮。
03
陣痛中的轉型,尋找第二曲線
除了常規的新零售、承接處方外流、DTP藥房等業務布局外,連鎖藥店也在向非藥業務轉型。
一心堂將藥店打造為“便利店”模式,不僅出售藥品、保健品,同時還供應護膚品、化妝品等個護家清產品,以及牛奶、休閑零食等。
數據顯示,2024年一心堂泛健康品類銷售同比增長29.3%,其中,功能食品增長120%,個護品類增長28.7%。
一心堂已明確,將提升非藥品類經營,未來將減少對醫保支付、藥品銷售的依賴,將醫保銷售占比從目前的約30%,降至25%以內。藥品銷售占比短期目標降至60%附近,長期目標50%附近,大力發展非藥泛健康類產品。
此外,一心堂還將在云南區域改造出500多家三代門店,試點門店非藥占比從15%提升至40%左右。
老百姓轉型的重心則是在非藥品類上打造了“老百姓優選”,提供健康生活好物。2024年老百姓自有品牌自營門店銷售額達到35.4億元,自有品牌銷售占比22%,較2023年上升2.4個百分點。
漱玉平民在2024年試點引入乳制品、花生油等高頻生活便利品。并與大樹、旺旺合資的“大樹漱玉”藥房,聚焦個護、進口藥品等差異化商品。
“連鎖藥店要在商品和服務上做出差異化,讓用戶對旗下的商品品類、服務形成認知。”從業者陳宣介紹,山東某連鎖藥店品牌推出戒煙用戶管理服務,為用戶提供戒煙相關的商品與服務內容。
連鎖藥店們積極打造第二曲線的背后,是正在經歷的新一輪轉型重構周期。
曾經被寄予厚望的“處方外流”落地速度不及預期,瘋狂擴張帶來的戰略成本集中顯現,電商平臺的增長深度切割用戶觸點,加之醫保政策的變化與技術成本壓力并行,連鎖藥店正站在一個必須重新定義“價值”的關口。
當風口退卻后,留給連鎖藥店的將是“務實轉型”的冷靜時代。
(為保護受訪人隱私,文中秦瀾、陳宣皆為化名。)
I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健聞咨詢 ”,記者 / 李琳,作者/喬燕薇、龐貝貝,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編輯|辛夷 視覺|花椒
-活動預告-
茯苓|17675458287(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