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三生
來源 / 節點財經
失去“白酒老三”的洋河股份,終于迎來了人事大調整。
近日,洋河股份突然發布公告,宣布董事長張聯東提出書面辭職申請。公告表示:張聯東因工作調整,申請辭去公司董事長。按照原定人氣,張聯屆滿任期要一直到2027年4月。辭職公告發布當晚,洋河股份官網“領導簡介”一欄更新,現任宿遷市宿城區區長的顧宇,出任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蘇酒集團)黨委書記一職。
對于外界來說這個消息頗為意外,但仔細回顧洋河近年來的表現,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就在張聯東辭職前不到三周的年度股東大會上,他曾罕見地向投資者致歉,坦承表示:“洋河在這輪發展中相對滯后”,并將問題直指管理層。這番“罪己詔”式的反省,伴隨著慘淡的業績和跌跌不休的股價,最終演變成了這場不可避免的“換帥”風波。
其實,就在辭職前幾天,張聯東還在和他的宿遷老鄉、京東董事長劉強東在內蒙古包頭的沙漠營地把酒言歡,努力推銷洋河。而把洋河股份的發展失利完全歸咎于張聯東一人也有失公允。在《節點財經》看來,他的離任更像是一個標志,宣告了洋河過去十多年發展模式的終結。擺在新任領導者面前的挑戰,很有可能是一場刮骨療毒式的變革。
1、人事“調整”,一直在持續
“洋河的二次創業,等不起了!”
這是2021年2月,張聯東履新洋河股份董事長時,在干部大會上擲地有聲的發言。彼時,這位從宿遷市洋河新區黨工委書記任上“空降”而來的新帥也曾豪情壯志。但三年之后,洋河股份的“成績”和他本人的離職都顯示出,洋河的“二次創業”并不順利。
其實,從公開信息來看,從2020年以來,洋河股份高管團隊的調整一直就在進行,涉及多位核心高管,涵蓋副總裁、總裁乃至董事長等關鍵職位。
2020年1月,洋河股份發布公告稱,副總裁朱偉因個人原因辭職,標志著近年高管更迭的開端。一年后,公司完成董事會換屆,張聯東成為董事長,鐘雨為副董事長兼總裁,同時聘任劉化霜、周新虎、林青、鄭步軍等為副總裁。
張聯東到來后,一輪調整看似穩定了管理層架構,但并未能阻止后續的頻繁變動。
2023年2月,到任剛一年的執行總裁劉化霜因個人原因辭職,引發市場對其戰略執行力的擔憂。同年11月,洋河股份再次公告,因工作調整,林青和鄭步軍辭去副總裁職務,同時聘任范曉路、陳太松、張學謙、宋志敏為新任副總裁。
頻繁變動下,當時有聲音認為,這是洋河在高端化戰略推進中嘗試進行管理層優化,但也有聲音對公司內部穩定性產生了質疑。如今來看,當時或許就預示了張聯東在洋河股份的掌控力并不穩定。
2025年,洋河高管更迭進入動蕩期。1月,第四屆董事會任期屆滿,張雨柏、王守兵未被提名為第五屆董事候選人,預示了公司高層權力格局出現重大變化。
所以,復盤過去幾年的人事變動不難發現,張聯東的辭職似乎有跡可循。而這這一系列高管更迭,時間跨度長、涉及職位廣,在《節點財經》看來,無論是個人原因還是工作調整,這些變動背后都指向了一個問題,即洋河在市場壓力下,其戰略一直在“動蕩”中,結果并不理想,最后只能“換帥”。
2、增長失速,從“白酒老三”到“唯一雙降”
洋河的業績表現是最無法辯駁的“判決書”,而2024年幾乎稱得上是一場“潰敗”。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洋河股份營業收入驟降12.83%,跌破三百億大關,僅為288.76億元。更嚴重的是,當期其歸母凈利潤暴跌33.37%,為66.73億元,一夜之間回到了2017年的水平。
這樣的業績表現,讓洋河股份處于一個相當尷尬的位置,因為這表示其成為頭部酒企中唯一一家營收和凈利潤“雙降”的企業。穩坐了14年之久“白酒老三”就此旁落,而且一口氣被山西汾酒和瀘州老窖相繼超越,行業排名滑落至第五。
這還不算,目前頹勢仍在繼續。
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洋河股份營收同比銳減31.92%為110.66億,歸母凈利潤同比暴跌39.93%為36.37億。當其它頭部酒企仍在保持正增長的背景下,洋河的表現就顯得格外刺眼,也讓外界對其基本盤的穩固性產生了很強的不信任。
盡管近年來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各大酒企的股價都表現不佳,洋河股份這樣的表現,更是讓買了它股票的投資者“苦不堪言”。自2021年2月24日張聯東上任至其離職,洋河股價從179.45元/股一路狂瀉至64.64元/股,跌幅超過60%。
對于為什么業績表現會這么拉胯,在業績會上,張聯東將問題歸結為四點:品牌勢能下降、渠道利潤收窄、渠道庫存承壓以及營銷轉型遲緩。他反思,洋河在品牌建設上觀念落后,定位不清,路徑傳統,基本依賴廣告投放;同時,營銷模式創新也相對滯后。
這一點從最近火熱的“蘇超”中就可見一斑。同在江蘇,今世緣是賽事的戰略合作伙伴,賺了一大波流量,而洋河的存在感就不高,只是一支球隊的贊助商。
3、“換帥”背后的三大問題
所以,在《節點財經》看來,洋河股份的“換帥”雖然看上去突然,其實是其全面危機的集中爆發。洋河失速的背后其實有著深層次、結構性的問題。對新任管理層來說,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洋河的問題如果概括一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周期升級的失策。當初,洋河的成功奠基于其百元價格帶的超級大單品“海之藍”,但2012年以后,中國白酒消費市場的主流價位不斷攀升至三四百元的次高端領域,甚至是千元以上的高端。在這次高端化浪潮中,洋河寄予厚望的“天之藍”未能復制“海之藍”的百億輝煌,導致產品線出現致命的斷層。
其二,戰略方向失誤。2011年收購雙溝酒業后,本來是其“雙名酒”戰略、構建“省內雙打、省外雙攻”格局的絕佳機會。但洋河在收購后卻將雙溝“雪藏”,使其發展近乎原地踏步。這一決策的后果是災難性的,給了本省最大對手今世緣崛起的空間。如今,今世緣的國緣酒2024年省內營收已達105.53億元,直逼洋河的127.48億元。而在全國化市場,洋河也因缺乏有力的第二品牌,被頭部酒企及醬酒品類不斷蠶食份額。
第三,品牌價值的失落。與茅臺、五糧液等品牌持續積累和放大品牌價值不同,洋河的品牌管理頗為混亂。從海之藍、天之藍到夢之藍,再到手工班,其母品牌“洋河”的價值不斷被子品牌稀釋。而在《節點財經》看來,其品牌戰略定力的缺失,廣告語從深入人心的“男人的情懷”,演變為“更好的時代,更好的你”以及“我們的夢,時代的夢”等和消費者情感鏈接薄弱的口號,也是一大敗筆。
2021年入職的張聯東想要“二次創業”,既要駕馭一個曾經非常成功的大公司,有要處理盤根錯節的各方利益,船大調頭難,雖然喊著“二次創業”,最終卻只能采取守成的姿態,直到行業冬天到來支撐不住。
如今,洋河迎來了新“準掌門人”顧宇,這位比張聯東年輕10歲的“75后”與前任有著相似的履歷軌跡,均是由政府官員轉型而來。等待他的首要任務,或許是進行一場徹底的“戰略重塑”。而這位新舵手能否帶領洋河重回增長,仍需要用時間等待。
*題圖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