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分兩路出擊重創越南侵略者,也為接下來的改革開放事業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東線部隊來自廣州軍區,總指揮自然就是時任軍區司令許世友;而西線的昆明軍區部隊,則由楊得志司令員負責。
然而楊得志,其實是在開戰前一個月,才走馬上任的,此前他根本不在昆明軍區工作,而是武漢軍區的司令員。按說楊得志對西線作戰部隊的情況,不算太熟悉,畢竟只有那么短的準備時間,但軍委還是決定由他來接替王必成,出任臨戰狀態下的昆明軍區司令員。
楊得志緊急上任,除了過往戰功、口碑、綜合能力出眾的因素外,跟另一位老將的大力推薦,多少也是有些關系的。79年戰前力挺楊得志的,正是這場反擊戰的東線總指揮許世友。
有人說許世友是開國上將,既然要兩線出擊,他認為西線總指揮應當跟自己履歷、威望相近,才是理想人選,所以請求軍委換人,也得是開國上將才行,而王必成只是開國中將。這種論調屬于臆測、不靠譜,甚至有些貶低許司令的品格及大局觀。
許世友建議“最好換下王必成”,是有具體原因的。早在解放戰爭時期,許世友與王必成曾是親密戰友,兩人都曾擔任過華東野戰軍的主力縱隊司令員,一個指揮9縱、一個指揮6縱,戰績都非常出色。因為許世友的總體資歷更深,建國后他成為南京軍區首任司令員,并且一干就是18年,軍內地位穩固。
王必成作為三野體系的戰將,五十年代也不出意料地留在華東任職,擔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原本許世友跟王必成私交很好,工作配合也非常默契,王必成是許司令的得力助手。但1967年社會形勢變化,很快影響到了南京軍區,許世友不得不借故到山區醫院里暫避,把軍區工作交由王必成代理。
作為副職,王必成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有些復雜情況不得不臨機決斷,這跟許世友臨走前的指示有出入。許世友得知情況后,以為王必成有意趁機“奪權”,跟外部人員有勾連,放任造反派破壞軍區工作。在許世友回到司令部后,這些誤會仍然難以澄清,許司令怒氣沖天,與王必成矛盾嚴重。最終出于團結考慮,王必成等干部被調離,他對許世友自然也是有怨言的。
雖然后來二人接觸少了,但許世友與王必成,多年來關系疙疙瘩瘩,直到1979年時還沒有真正緩和。放在平常,或許影響不大,許世友也不可能建議軍委更換昆明軍區司令員;但大戰當前,若因為這個私人原因,影響了東西兩線的作戰配合,可能是要出大問題的,誰也負不起責任。許世友思慮再三,還是把建議提了上去,中央首長也能明白將軍的用意和顧慮。
許世友提議由經驗豐富的老將楊得志,出任西線部隊總指揮。當然這只是個人建議,軍委做重大人事決策,是從戰爭全局來考慮的。楊得志的軍事水平不必贅述,他真正的優勢,還是在于早些年深入越南、擔任軍事顧問的經歷,這對接下來指揮好反擊戰,或許會有很大幫助。
79年對越作戰勝利后,許世友功成身退,不再擔任大軍區司令員,而楊得志獲得晉升,出任全軍總參謀長。八十年代中顧委建立,許世友和王必成在北京的一次會議上重逢,他們在現場進行了充分交流,最終打開心結、選擇握手言和。對于戎馬一生的兩位開國將軍,晚年能夠修復多年友誼,無疑算是很欣慰的事情了。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