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宇宙也有“保質期”?
我們頭頂這片浩瀚星空,其實并非永恒存在——最近,中美科學家聯合發布的一項研究,給宇宙算了筆“時間賬”:它的“死亡日期”比之前想的更早,總壽命約333億年,而現在宇宙剛138億歲,相當于人生剛過“而立之年”,卻只剩190億年“可活”了。
宇宙的“結局劇本”:從膨脹到坍縮
故事要從宇宙的“出生”說起。138億年前,一場被稱為“大爆炸”的劇烈能量釋放,讓宇宙從一個“奇點”開始瘋狂膨脹。但根據最新研究,這場持續了百億年的“擴張派對”,可能在宇宙333億歲時徹底結束——所有物質會被引力拉回,坍縮成一個極小的“能量點”,科學家稱這為“大擠壓”(BigCrunch)。
為什么膨脹會突然“剎車”?關鍵角色是暗能量。這種占宇宙總量約68.3%-70%的神秘力量,一直被認為是宇宙加速膨脹的“推手”,像無形的“斥力”對抗著引力的“拉攏”。但紐約康奈爾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團隊用新模型(軸子暗能量模型,aDE)發現:暗能量可能沒我們想的那么“穩定”。
暗能量“不靠譜”?新模型顛覆認知
過去,科學家認為暗能量是“宇宙學常數”——一種固定不變的能量密度,會讓宇宙無限膨脹下去。但新研究分析了“暗能量調查”(DES)和“暗能量光譜儀”(DESI)的最新數據后,得出了驚人結論:暗能量的“宇宙學常數”可能是-1.61(負數!)。這意味著,隨著時間推移,暗能量會逐漸減弱,最終被引力“反超”。
打個比方,暗能量就像宇宙膨脹的“油門”,但它的“油量”會越來越少;而引力則是“剎車”,當油門踩不動時,剎車就會讓宇宙“倒車”,最終坍縮成一個點。
暗能量到底是啥?科學家也在撓頭
盡管算出了宇宙的“死亡日期”,暗能量本身仍是個謎。NASA列出了四種可能:
- 真空能量:和愛因斯坦的宇宙學常數有關,是空間本身的固有能量,但它的理論強度和觀測結果對不上;
- 精質(Quintessence):一種隨時間、空間變化的能量場,像“反物質”一樣推動膨脹;
- 宇宙缺陷:比如宇宙早期形成的“宇宙弦”(一維時空褶皺),可能在“撐大”空間;
- 引力理論修正:或許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需要調整,宇宙膨脹根本不需要暗能量。
190億年后,人類還能見證嗎?
當然,這些結論還只是基于模型的推測。宇宙的終極命運,可能還要等更精確的觀測數據來驗證。但至少有一點確定:宇宙不是“永動機”,它有起點,也會有終點。
你覺得宇宙的結局會是“大擠壓”嗎?
如果暗能量真的會消失,人類文明能否在190億年內找到“宇宙逃生指南”?
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腦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