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頭望星空時,你是否想過:我們的宇宙最終會怎樣?是永遠膨脹成冰冷的虛無,還是會有更戲劇化的結局?
最近,康奈爾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機構的物理學家給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答案——他們通過分析“暗能量調查”(DES)和“暗能量光譜儀”(DESI)等項目的數據,構建了一個預測模型,指出宇宙或將在約333億年后迎來“大坍縮”(BigCrunch)。
宇宙的“橡皮筋”命運:先膨脹到極限,再收縮成一點
當前宇宙的年齡約為138億歲,按這個模型推算,我們還有約200億年的“緩沖期”。但更關鍵的時間節點是:約70億年后,宇宙將停止膨脹,開始收縮。
這一結論挑戰了“宇宙永遠膨脹”的傳統假設。研究的核心在于重新認識“暗能量”——這種占宇宙70%質量能量的神秘力量,過去被認為像“宇宙學常數”一樣,以恒定壓力推動空間無限擴張。但新模型提出,暗能量可能是“動態”的:它由一種名為“軸子”(axion,一種理論預言的超輕粒子)的物質主導,結合“負宇宙學常數”的作用,最終會讓宇宙從膨脹轉為收縮。
用個通俗的比喻:宇宙像一根被拉長的橡皮筋。最初,暗能量的“拉力”讓它不斷伸展;但當“橡皮筋”的彈性(引力與負宇宙學常數的合力)超過拉伸力時,宇宙就會“彈回去”,最終坍縮成一個點。
70億年后:宇宙膨脹到“最大號”,然后開始“瘦身”
具體來說,未來70億年里,宇宙仍會繼續膨脹,但速度會逐漸減慢,直到達到“最大尺寸”——比現在大69%左右。之后,引力和負宇宙學常數占據上風,宇宙進入收縮階段,最終在劇烈坍縮中終結。
不過,科學家也強調:這個預測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由于目前對暗能量的觀測數據有限,模型中的“負宇宙學常數”仍屬于理論推測,“宇宙永遠膨脹”等其他可能性并未被排除。
好消息:200億年足夠“吃瓜”到天荒地老
即使“大坍縮”成真,200億年的時間跨度也遠超人類想象——要知道,地球復雜生命的存在史不過6億年;太陽會在約50億年后耗盡燃料,變成紅巨星吞噬水星、金星;約40億年后,銀河系還會與仙女座星系“撞個滿懷”。這些事件都遠早于宇宙坍縮的“大日子”。
更值得期待的是,未來幾年內,多個大型天文項目(如“南希·格蕾絲·羅馬望遠鏡”)將更精確地測量暗能量的特性,屆時我們或許能驗證、修正甚至推翻這個“大坍縮”模型。
從古人“天圓地方”的猜想,到今天用模型預測宇宙命運,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正一步步從模糊走向清晰。盡管“大坍縮”只是眾多可能中的一種,但能提出一個可驗證的具體時間表,本身就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里程碑——我們終于能對“萬物如何終結”給出一個科學的回答了。
你覺得宇宙的最終命運會是“大坍縮”,還是其他可能?
歡迎在評論區聊聊你的腦洞~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趣,也別忘了分享給同樣愛仰望星空的朋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