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6月發布數據顯示,臺灣地區經濟復蘇動能趨緩,島內社會分裂加劇。民調機構“臺灣指標”最新調查,民進黨支持率雖居高位,但社會對立感、經濟焦慮感同步上升。
賴清德剛剛借民調“穩坐釣魚臺”,大陸商務部一紙公告讓島內政圈風聲驟變。軍工、芯片、稀土,博弈升級,臺海陰云密布。
藍白失勢“罷免潮”下政局突變
7月初,臺灣島內政治格局出現劇烈波動。民進黨掀起“罷免潮”,藍白陣營(國民黨、民眾黨)議員席次和地方影響力持續下滑。
賴清德高舉“團結十講”,全力鞏固綠營陣地。島內最新政黨支持度調查顯示,民進黨支持率為31.6%,國民黨18.9%,民眾黨10.6%。與去年同期相比,三大政黨支持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民進黨雖小跌但依然遙遙領先。
民進黨支持度大于藍白相加,被輿論視為賴清德“撲殺柯文哲”和罷免策略奏效的直接體現。島內輿論認為,藍白如今即使結盟,短期內也難撼綠營根基。
若民進黨順勢解決“朝小野大”困局,賴清德集權趨勢將進一步加快,島內政壇或進入新一輪“綠色主導”階段。
民調背后,社會矛盾并未消解。就業、房價、能源、兩岸關系等核心議題持續發酵。部分青年對現狀失望,青年投票率下滑。部分藍營和中間選民流向“墻外”或保持觀望,島內選舉生態復雜度上升。
八家臺企被拉黑名單
7月9日上午9點,大陸商務部重磅發布公告,將8家臺島實體企業納入出口管制清單,禁止大陸企業對其出口“兩用物項”,所有相關出口活動即刻叫停,禁令立刻生效。官方公告措辭罕見強硬,強調“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國際防擴散義務”。
此次被管制的8家臺島實體分別為: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緯航太客機公司、中山科學研究院、仲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龍德造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攻衛股份有限公司。全系臺軍工、船舶、無人機、彈藥、科研等領域的核心骨干,涉及臺當局軍工體系主要環節。
商務部管制重點直指稀土等關鍵原材料。2024年臺灣自大陸進口稀土6097.6噸,占島內稀土進口總量96%,滿足臺島需求逾八成。
大陸稀土不僅直接供應臺軍工企業,也在部分環節轉口美國,變相為美式武器裝備提供原材料。大陸一紙禁令,直接切斷賴清德當局及美國對大陸稀土的獲取通道。
被制裁的八家企業均為臺當局深度主導或參股的軍工關鍵企業。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臺島最大軍機制造商,生產“雄鷹”“經國號”等主力戰機,市場份額超30%。
經緯航太客機公司是臺唯一具備大規模無人機研發制造能力的企業,主攻軍用、兩用無人機。中山科學研究院則是臺當局軍工研發核心機構,涵蓋航空、導彈、電子及多種前沿國防技術。
仲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人工智能無人機制造為主,產品系列覆蓋偵察、攻擊、觀察等多種用途。國際造船、中信造船、龍德造船三家企業,負責臺島軍用潛艇、驅逐艦、護衛艦、中高速巡邏艇及相關零部件的生產。攻衛股份有限公司涉獵槍支、彈藥、特種裝備等軍需領域,是臺當局軍用物資采購要角。
這些企業共同構成賴清德當局“以武拒統”政策的產業支柱。大陸出口管制涉及稀土、軍用級材料、精密電子元器件等兩用物項,幾乎全方位“卡脖子”。相關企業若無大陸原材料和技術支撐,將面臨生產中斷、技術升級受阻、訂單流失、國際供應鏈斷裂等多重困境。
戰略博弈新階段
稀土是現代軍工、電子、信息產業的“工業維生素”。全球稀土資源高度集中在中國大陸,2024年全球稀土出口總量中,中國大陸占比超過61%。
臺灣島內自給率極低,近年對大陸依賴持續加深。每年稀土進口總量96%源自大陸,臺軍工、半導體、精密機械、電子制造等領域高度依賴大陸稀土。
大陸官方公告對稀土出口實施精準封鎖,意在堵死臺當局和美國借道獲取戰略資源的所有路徑。稀土出口管制生效后,臺灣軍工企業將被迫尋找其他高成本、低效率的替代渠道,直接削弱賴清德當局“以武拒統”的能力。
美國對臺軍售多年來高度依賴臺島自身軍工能力。大陸切斷稀土供應,不僅影響臺島軍工自主生產,也將推高美國軍工對臺出口成本。稀土封鎖成為大陸對臺博弈中極具殺傷力的“牌面武器”。
6月,臺當局經濟部門宣布將大陸601家企業納入出口管制名單,范圍涵蓋芯片研發、半導體設備、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臺當局此舉被外界視為配合美國對華芯片管制政策,意欲在高科技領域對大陸“釜底抽薪”。
大陸商務部的制裁,被認為是對臺當局動作的“對等反擊”。兩岸互將對方高科技、軍工、兩用物項企業拉入黑名單,意味著科技、產業、國防鏈條的全面對壘。后續影響遠不止于企業本身,更將波及臺島相關上下游產業鏈、供應鏈和國際合作伙伴。
兩岸制裁升級
大陸對臺八家軍工企業的出口管制,已引發臺島政界、產業界、外資圈強烈關注。賴清德雖在民調上領先,但綠營集權的“勝利”未能轉化為實際安全感。社會輿論擔憂,民進黨“無底線”挑釁大陸會將臺海局勢引入危險區間。
島內經濟學者指出,臺軍工企業長期依賴大陸原材料和技術,短期內難以實現完全國產化替代。臺灣半導體、電子制造、精密機械、軍工裝備三大領域同樣受制于大陸稀土和關鍵原料。供應鏈斷裂風險已成臺企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兩岸出口管制清單互列,科技、軍工、電子產業全線“脫鉤”風險驟增。外資企業對臺投資信心下降,跨國供應鏈紛紛開啟多元化布局規避風險。港口物流、原材料價格、產品交貨周期等指標同步波動。
參考資料:
環球網:2025-07-04 09:35:賴清德“以武謀獨”必遭民意反噬(日月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