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的餐盤被倒入一勺廉價顏料,吃下去會怎樣?
7月8日,甘肅省天水市聯合調查組通報:甘肅省天水市褐石培心幼兒園的后廚,竟長期把不可食用的彩繪顏料稀釋后,拌進三色紅棗發糕、玉米卷腸包這些孩子每天都吃的主食里!這些彩繪顏料的包裝上,明確標識著“不可食用”。全園251個孩子,233人被查出“血鉛異常”,占比高達93%。
而這一切,都是后廚人員在園長兼法人朱某琳、投資人李某芳等人的授意下進行的。截至目前,該園共有8人因涉嫌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罪被警方刑拘。
新華社公眾號截圖
這場噩夢的伏筆,其實在5個月前就已埋下。2025年2月開學后,褐石培心幼兒園的家長們漸漸發現不對勁:孩子頻繁喊腹痛,像有東西在肚子里擰,腹瀉也成了家常便飯。起初以為是換季不適,直到6月中旬,一位家長發現6歲孩子頭上冒出白發,去醫院查微量元素,才看到“血鉛異常”四個字——這成了刺破平靜的第一刀。
恐慌在家長間蔓延,更多人帶孩子檢測,卻遭遇當地數據模糊。7月1日,終于有人向市場監管局和公安分局舉報。真相在跨省求醫后揭開:7月6日,西安市中心醫院的74份檢測報告里,70份血鉛超標,最高達528μg/L,超兒童安全值(<100μg/L)的4倍,達重度中毒標準。
海新華醫院兒科學教授顏崇淮指出,普通幼兒園孩子的血鉛應該在20微克左右。而這所有幼兒園中,不少孩子的血鉛值超過450μg/L,是正常孩子的200多倍!
最初,園方僅稱“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7月3日,警方查獲幼兒園藏匿的彩繪顏料后,家長們這才明白,這不是一次偶然的食品安全疏漏,更不是什么“添加劑超標”的輕描淡寫。150多個日夜,251個孩子的早餐,成了慢性投毒的載體。
01
廉價顏料入主食,是無知還是喪心?
工業彩繪顏料(含鉛色素如鉻黃/鉬橙等)市場價通常為幾元到十幾元一公斤,合規的食品級檸檬黃色素也僅十幾元到幾十元一公斤。看起來差了近十倍,但按每天用0.3公斤色素算,一天最多“省”十幾元。一學期120天滿打滿算,也就最多“省”下兩千余元。
圖源:澎湃新聞
這所幼兒園是一座私立幼兒園,據家長反映,每個孩子每學期學費加生活費6000余元。251個孩子,總收費至少150.6萬元。2000元,只占總收入的0.5‰,相當于從 蛋糕上摳下一小撮面包屑。可為了這撮屑,他們賭上了251個孩子的健康。
以鉻黃顏料為例,其主要成分是鉻酸鉛(PbCrO?),即使是鉛含量最低的檸檬鉻黃,其鉻酸鉛含量也不少于50%。也就是說,每1kg面粉中僅需摻入2.4克檸檬鉻黃顏料(約半茶匙),即可使主食的鉛濃度達到1200mg/kg,超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0.5mg/kg)2400 倍!被查獲的三色發糕和玉米卷腸包樣本中,鉛含量分別高達1052mg/kg和1340mg/kg,相當于每口主食都在給孩子喂下微型“鉛彈”。
圖源:新華每日電訊視頻截圖
顏崇淮教授指出,鉛的神經發育毒性可以說是不可逆的,也就是即使通過治療,血鉛恢復正常了,但智商很難恢復到原來應有的水平。當血鉛濃度升高至300~400μg/L時,不治療的情況下智力損失7分,但積極治療后的孩子智力也僅能恢復2~3分。
更致命的是,這些廉價彩繪顏料里藏的不只是鉛,而是一整套“毒素組合拳”——為了讓顏色更鮮艷、成本更低,生產時必然添加鎘(IARC一類致癌物,致腎癌風險升高4倍)、汞(穿透血腦屏障,致認知障礙)、砷(破壞造血系統,誘發貧血)及鄰苯二甲酸酯(干擾性發育)等有害物質。
圖源:Right Reading
當多種重金屬同時進入孩子體內,它們的毒性不是簡單相加,而是像滾雪球一樣放大——哪怕每種毒素含量沒到“超標線”,合在一起也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例如,鉛先破壞腎臟的“過濾系統”,鎘就趁機加速腎小球硬化,通過多種機制增加腎損傷,還會抑制抗氧化酶活性,進一步加重氧化損傷;汞在大腦里“溶解”神經髓鞘,砷就阻斷神經遞質傳遞,通過多種機制加重神經細胞的損傷,導致神經細胞凋亡率顯著增加。
這些毒素加起來,就像給孩子的身體裝了個“慢性破壞程序”——今天是腹痛,明天是白發,后天可能就是智力停滯、器官衰竭。而這一切的源頭,不過是幼兒園為了一學期省2000元,在主食里摻了半茶匙毒顏料。
02
慢性投毒,損傷永不可逆
從2025年2月開學至7月事發,這場以“彩色主食”為載體的傷害持續了整整5個月。期間,家長陸續發現幼兒出現腹痛、食欲下降等異常,但園方以“換季不適”為由搪塞,直至多地檢測揭開真相時,鉛已在孩子們體內完成了“潛伏—沉積—損傷”的完整鏈條。
鉛的毒性特點決定了其對兒童的傷害具有“累積性”與“隱蔽性”。不同于急性中毒的劇烈反應,鉛進入人體后會優先沉積于骨骼,形成“內源性鉛庫”,隨骨骼代謝緩慢釋放,持續損傷全身系統。至事發時,檢測顯示部分幼兒骨骼鉛沉積量已超安全閾值100倍以上,意味著即使立即脫離暴露環境,體內毒素仍會長期釋放。
兒童生理結構的特殊性,使其成為鉛中毒的“高危群體”。從吸收環節看,幼兒腸道對鉛的吸收率高達50%,是成人(10%-15%)的5倍;更關鍵的是,其血腦屏障尚未發育成熟,鉛可直接穿透至中樞神經系統,靶向破壞負責記憶與學習的海馬體神經突觸,造成神經連接永久性斷裂。
圖源:Anatomy & Physiology
排泄環節的“先天劣勢”進一步放大了傷害。幼兒腎臟排鉛效率僅為成人的1/3,導致鉛在體內的半衰期長達1-2年。以血鉛值528μg/L的患兒為例,即便即刻啟動治療,完全清除體內鉛需5~10年,而神經損傷在鉛進入腦組織的瞬間即已發生,無法逆轉。
在生長發育層面,鉛通過干擾鋅、鈣代謝,抑制長骨生長板的成骨細胞活性,導致生長遲緩。現有治療手段的局限性更凸顯了傷害的不可逆性。臨床使用的驅鉛藥物(如依地酸鈣鈉)僅能清除血液中游離的鉛,對骨骼、臟器中沉積的鉛無效。這些殘留毒素會持續損傷腎小管,表現為尿微量白蛋白升高,使患兒遠期腎功能衰竭風險較健康兒童顯著增加。
03
重金屬協同破壞,帶走233個未來
這場中毒事件的可怕之處,不僅在于已知的鉛損傷,更在于那些潛藏在孩子體內、尚未被完全認知的長期風險。這些風險如同緩慢擴散的毒素,正悄無聲息地侵蝕著233個孩子的未來。
滯后性毒性的威脅,是最令人不安的隱患。不同于鉛的短期神經損傷,顏料中含有的鎘、砷等重金屬,其危害具有驚人的“時間跨度”。鎘在人體內的生物半衰期長達30年,它會像潛伏的“腎臟殺手”,初期僅表現為腎小管功能輕微異常,卻在數十年后逐漸引發慢性腎損傷,最終可能進展為尿毒癥。慢性砷中毒的潛伏期同樣長達6~15年,它在體內持續蓄積,可誘發肺癌、膀胱癌等惡性腫瘤,而這些風險在當前的檢測中往往難以被預判。
更值得警惕的是現有檢測體系的局限性。目前醫療機構對兒童重金屬中毒的篩查,多聚焦于鉛、汞等常見元素,而廉價工業顏料中常含有的銻、鉈等罕見重金屬,尚未納入常規檢測范圍。銻具有明確的心臟毒性,可導致心肌細胞凋亡;鉈則會破壞周圍神經髓鞘,引發肢體麻木、疼痛等不可逆病變。這些未被檢測的毒素,如同藏在孩子體內的“暗礁”,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隨時引發健康危機,而現有醫學手段對其清除與修復尚無標準方案。
這種“已知損傷+未知風險”的疊加,讓233名血鉛異常兒童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他們當前的血鉛數值或許能通過治療逐步下降,但骨骼中沉積的鎘、組織中潛伏的砷、未被發現的銻與鉈,將在未來數十年持續產生影響——可能是中年后的腎功能衰竭,可能是老年時的惡性腫瘤,也可能是青春期突然顯現的神經病變。
這些孩子的人生尚未展開,卻已被埋下健康隱患的種子。當社會聚焦于當下的血鉛數值與治療方案時,更應意識到:這場由工業顏料引發的傷害,不是一場“急性事故”,而是一場將持續數十年的“慢性健康危機”。233個孩子的未來,正被這些看不見的毒素一點點改寫。
結語
當幼兒園的餐盤變成藏毒的容器,我們不得不直面這樣的叩問:那些貼著"合格"標簽的辦學資質、掛著"規范"牌子的監管流程,究竟成了誰的保護傘?2022年就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的褐石培心幼兒園,能讓工業顏料堂而皇之地混入孩子的主食,每日留樣制度淪為空談,這種監管的集體失靈,與直接投毒者的冷血同樣令人齒寒。
追責不能止步于刑拘8人。必須沿著顏料的生產、銷售、采購鏈條一查到底,讓每個環節的責任方都付出代價;更要重建幼兒園食品的"透明防線"——從原料采購到加工制作,每一種添加劑都該有可追溯的"身份檔案",每一次檢測都該公開透明,讓家長看得見、查得著。
233個孩子體內的鉛毒或許能慢慢排出,但信任的裂痕需要更久縫合。比重金屬更難清除的,是逐利者對生命的漠視,是制度漏洞里滋生的僥幸。畢竟,每個孩子的餐盤里,盛著的不只是三餐,更是一個民族的未來。守住這方寸餐盤,才能守住無數家庭的希望,守住我們對明天的底氣。
來源:醫學論壇網
編輯:梨九
排版:藍桉
封面圖源:CM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