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對于中國軍工發展而言,可謂迎來了一個“開門紅”。這不,在7月8日的央視報道中,當鏡頭聚焦于殲-15T艦載機時,眼尖的網友們有了驚喜發現,畫面背景里,赫然出現了處于綠皮狀態的殲-35戰機。
央視作為官方媒體,報道一向嚴謹細致,此次竟未對殲-35進行打碼處理,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瞬間點燃了廣大軍迷的熱情,這也是央視首次公開了殲-35的生產線畫面。
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二款第五代戰斗機,殲-35被廣泛認為在性能上具有顯著優勢,甚至能超越美國的F-35。這樣的重磅消息,無疑也給即將迎來艦載機的福建號航母帶來了振奮人心的喜訊。
殲-35的華麗蛻變
7月8日央視的鏡頭,給全國軍迷送上了一份硬核彩蛋。報道主角本是殲-15T艦載機,可眼尖的觀眾瞬間被背景吸引,沈飛廠房里,多架身披綠衣的殲-35隱身艦載戰斗機清晰入鏡。
甚至包括涂裝完畢、整裝待發的成品!央視大大方方,未打一絲馬賽克,這波戰略級劇透,明明白白。
中國最先進的第五代隱身艦載戰斗機殲-35,已徹底告別試驗場,昂首邁入大規模量產與列裝部隊的黃金時代。這生產線一曝光,不僅展示了肌肉,更傳遞著中國軍工穩扎穩打的底氣。
而殲-35的故事,始于2009年沈飛自籌資金的FC-31粽子機。當時它頂著外貿中型隱身戰機的標簽,在2012年端午低調現身。
十余年磨一劍,經歷脫胎換骨的重塑,結構強度脫胎換骨、航電系統全面進化、隱身涂層迭代升級。
隨著海軍對五代艦載機需求的明確,FC-31最終在2021年“轉正”為殲-35,成為未來中國航母戰斗群的核心戰力。
2024年,央視紀錄片《淬火》證實其成功完成遼寧艦滑躍起飛與福建艦電磁彈射測試,一舉實現全航母通用。
這意味著無論滑躍甲板還是電磁彈射平臺,殲-35都能靈活部署,戰術適應能力已站在世界前列。
從外形與官方數據看,殲-35已遠超傳統中型機范疇,空重14.5噸,最大起飛重量達30.8噸,未來換裝渦扇-19后將突破35噸,8噸彈藥掛載能力與超過1300公里的作戰半徑,為其賦予了重型艦載機的打擊能量。
性能硬碰硬
官方數據和外觀已清晰表明,殲-35絕非中型那么簡單,它骨子里流淌著重型艦載機的血液。
最大起飛重量達30.8噸,空重14.5噸,驚人的8噸彈藥掛載力配合超1300公里作戰半徑,顯露出強大的打擊縱深和持續作戰能力。
核心戰力更是精心打磨,氮化鎵T/R組件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超250公里,配合EOTS光電瞄準、分布式孔徑系統和被動紅外探測,構建起全域感知加上遠程狙殺的能力網。
現用改進型渦扇-13E已夠強,而未來渦扇-19黃山發動機更將注入強大動能,助其沖刺1.8馬赫,未來目標2.2馬赫。
雙發設計對比F-35C的單發F135,天生具備更高可靠性與安全冗余,這如同給戰機上了雙保險。
外形流暢度更勝F-35,一體化隱身蒙皮結合先進鉚焊技術,尤其是3D打印一體成型超大型鈦合金構件,顯著減重并提升抗疲勞能力。
殲-35的中國制造底色帶來巨大優勢,統一國內供應鏈、虛擬數字建模與3D打印技術的深度應用,保障了從設計到組裝的超高精度和品控。
反觀F-35,跨國制造帶來的工藝標準不一、交付難題頻發,甚至被五角大樓披露存在超過800項軟硬件缺陷,可靠性問題使其采購計劃一度受阻。
殲-35則已通過嚴苛艦上試飛驗證,展現出隨時可戰的成熟度。性能的較量是冰冷的參數,而將這些性能轉化為艦隊實戰力的關鍵,則在于航母平臺的強力支撐。
福建艦的“最佳拍檔”
央視此次曝光的時間點意味深長,福建艦正進入服役前的沖刺期。這艘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全球首艘常規動力電磁彈射航母,自2022年6月下水以來,海試已超百天。
2025年3月國防部確認其第七次海試聚焦艦載機電磁兼容測試,央視評論員魏東旭亦預測其有望今年服役。
福建艦滿載排水量8萬余噸的平直甲板,是放飛未來的理想平臺。殲-35作為其核心艦載機,將與彈射版殲-15T、殲-15D電子戰飛機、預警機、反潛機、無人機等共同構建起立體攻防體系。
殲-35中型雙發、可折疊機翼的設計,在航母有限的甲板與機庫空間內實現了搭載數量的最優化,這是中國海軍裝備體系化、協同化發展的關鍵一環。
生產線的高效運轉,與福建艦緊鑼密鼓的海試進程同頻共振,共同奏響了中國遠洋海軍能力建設的最強音。
殲-35的批量服役將徹底改變海空力量格局,其與福建艦的組合標志著中國航母戰斗群正式躋身全球頂尖行列。
殲-35的橫空出世,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后全球第二個同時裝備兩款隱身戰斗機的國家。軍事專家李莉點明其深遠意義,在可預見的未來,很難有第三個國家達成此成就。
關于殲-35A的命名,傅前哨解讀其針對性,編號35對標潛在對手,A后綴按國際慣例預示此為空軍型,未來B型極可能對應海軍艦載型。
王明志則闡釋了定位差異,殲-20是重型空優平臺,殲-35A則是中型多面手,兼顧制空與對地/海突擊。
傅前哨更直言,綜合氣動、材料、涂料等多維度判斷,殲-35A的隱身性能已位居世界頂尖。
其高載油系數帶來更遠航程、更高升限與更強載彈潛力,部分機動性能亦具優勢。殲-35A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航空工業在隱身技術領域實現了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跨越。
央視鏡頭下繁忙的殲-35生產線,是中國高端航空制造能力與戰略決心的具象化表達。
從設計理念到制造工藝,從平臺適配到體系融入,殲-35在多個維度實現了對同類型裝備的跨越。福建艦即將服役的喜訊,與殲-35批量列裝的步伐緊密交織。
當殲-35陸續登上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的甲板,中國三航母戰斗群將整體邁入隱身艦載機時代,在遠海大洋筑起一道由智慧與鋼鐵構成的移動長城。這不僅是裝備的升級,更是國家綜合實力投射向深藍的里程碑,殲-35翱翔之處,海天之間正悄然書寫新的力量格局。
主要信源
福建艦預測年內服役——魯中晨報2025-06-17
熱聞|萬眾期待的殲-35A來了!隱身性能世界第一,直擊現場!蘇-57首次來到中國——齊魯壹點2024-11-08
殲-15總設計師最新發聲:殲-15T有著更強的作戰能力,殲-35追求的是信息化——杭州日報2025-07-08
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F-35曾在東海與殲-20打過交道,中國空軍飛得非常好——觀察者網2022-03-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