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后,項羽將功臣們分封了封地,但為何這些諸侯不安心做自己的王,反而聯合起來反對項羽呢?
我們可以把整個天下比作一張大餅,無論誰來分這張餅,都難以做到絕對公平。作為“霸王”的項羽更是如此,他在武力上無人能及,卻幾乎沒有政治智慧。
項羽是滅秦戰爭中功勞最大且勢力最強的領袖,因此他理所當然地成為“天下之王”。在分封土地時,他主要依據的是對自己陣營的功勞來分配,而這種功勞標準對其他諸侯而言顯得極其不公。
其中最典型的不合理分封之一是田榮的遭遇。田榮在反秦諸侯中頗有名氣,曾得到項梁的幫助,成功突圍章邯的圍困。然而,項梁遇難時,田榮卻因為自身利益選擇見死不救,這讓項羽對他極為鄙視。盡管如此,田榮在滅秦的過程中貢獻巨大,甚至可以說他在項羽的失敗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這只是項羽分封失誤的冰山一角。項羽除了封了18路有功諸侯,還封了公認的“王”們。例如楚懷王,雖然名義上是天下共主,但權威不強。項羽讓一個諸侯去封一個王,實際上讓天下秩序顯得顛倒黑白。
具體來看,項羽封了哪些人呢?
第一是楚懷王,被封為“義帝”,遷往今天的湖南,但實際上被項羽嚴密監視,不久后項羽甚至想謀害他。
第二是項羽自己,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地是江東大片地區,首都彭城(今江蘇徐州)。
第三是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西方偏遠之地。
第四是章邯,原前秦大將,率軍投降項羽,項羽非但沒懲罰,反而封他為雍王,首都廢丘。
第五是司馬欣,封為塞王,首都櫟陽。
第六是董翳,投降項羽后被封為翟王。
第七是魏豹,封魏王。
第八是申陽,因攻占河南被封河南王。
第九是韓成,為韓王,但實際上被項羽監禁。
第十是司馬昂,趙國大將,因攻取河內被封殷王,首都朝歌。
第十一是趙歇,封代王。www.zhihu.com/pin/1926109159880896874
www.zhihu.com/pin/1926106769622544794
www.zhihu.com/pin/1926107895243736509
第十二是趙國相國張耳,跟隨項羽多次作戰,被封常山王。
第十三是英布,項羽部將,被封九江王。
第十四是吳芮,封衡山王。
第十五是楚國柱國共敖,因戰功被封臨江王。
第十六是韓廣,封遼東王。
第十七是臧荼,封燕王,首都薊縣,即今日北京。
第十八是田市,封膠東王。
第十九是田都,封齊王,首都臨淄(今淄博市)。
第二十是田安,封濟北王。
盡管項羽封了這么多人,卻仍有三人被有功不賞,分別是田榮、陳馀和彭越。此外,項羽僅分封了劉邦,卻沒有分散劉邦的力量,這無形中讓劉邦的勢力空前團結。
劉邦對項羽的分封當然非常不滿。楚懷王曾提議“先入關者為王”,而劉邦正是第一個入關者,卻不僅被項羽壓制,反而被分封到偏遠貧瘠的西方。
因此,封地分配僅一個月后,田榮便率先起兵反抗,并聯合了彭越、陳馀這兩位同樣不滿的諸侯。緊接著,劉邦也在關中起兵造反。其他諸侯大多保持觀望,只有項羽試圖平息事態,但田榮占據齊地,劉邦盤踞蜀地,項羽顧此失彼,難以應對。
這其中的不公平顯而易見。田榮因為與項羽的私人恩怨被排斥,而齊地的其他田姓諸侯既無田榮的能力,也無其功勞。如此功高反受排擠,田榮起兵反叛可謂無奈之舉。
而對劉邦,項羽也絲毫不敢松懈,四面都布置了制衡劉邦的勢力。劉邦的領地周圍多為前秦舊將領管轄,且他身邊的心腹英布封地就在其東面,劉邦的一舉一動都在項羽監視之下。面對這樣嚴密的防范,劉邦既未得到理想的封賞,手下將領也未獲分封,造反的風險大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