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華人資訊網》出品,轉載須征求許可,規范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據新聞周刊7月7日報道在今年7月4日獨立日當天,總統川普簽署了一項重磅國內法案:“大而美法案”。這個法案是川普第二任期的關鍵政策之一,內容覆蓋醫保改革、移民執法、財政稅收等多個領域。其中,多項條款直接影響綠卡持有者與其他合法移民的醫保權益和經濟負擔。
新聞周刊 報道截圖
數百萬合法移民醫保資格被削弱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評估,到2034年,“大而美”法案可能導致1180萬美國人失去醫保,其中包括約130萬名合法居留的移民。這些人原本依靠《平價醫療法案》(ACA)獲得聯邦補貼,以減輕保費負擔,但在法案新規下將失去這項支持。
目前,包括永久居民(綠卡持有者)、難民、家庭暴力幸存者以及持合法工作或學生簽證者,都可通過ACA醫保市場購買保險并獲得稅收補貼,部分人還符合Medicaid或Medicare的申請資格。但“大而美”法案將大幅收緊這類補貼的適用范圍。
若法案完全落實,仍在5年等待期內的低收入綠卡持有者、難民與家庭暴力幸存者將被排除在補貼之外,僅部分綠卡持有者、來自古巴或海地的個體、特定太平洋島國居民仍可獲得聯邦醫保支持。
自由派政策研究者對此表示擔憂。難民委員會美國分會執行主任John Slocum指出:“剝奪弱勢移民家庭的醫保不會增強國家安全,反而會帶來長遠的人道與財政代價。”
海外匯款將征稅,移民家庭經濟承壓
“大而美”法案還新增了一項引發爭議的財政措施:對個人海外匯款征收1%的聯邦稅。此舉將影響大量美國家庭,尤其是數百萬定期向母國親屬匯款的中低收入移民家庭。
反對者認為,這筆匯款稅將實際減少受影響社區的家庭收入,迫使許多家庭削減基本生活支出或推遲創業決策,從而抑制本地消費與經濟活力,甚至加劇貧困。
George Mason大學Mercatus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Veronique de Rugy批評說:“這類稅收政策可能削弱本已脆弱的社會聯系與經濟彈性。”
支持者則認為,匯款稅將帶來可觀的財政收入,有助于為邊境安全與醫保預算“騰出空間”。
投入數十億美元強化移民執法
除醫保與稅收外,“大而美”法案還大幅增加對移民執法的投入。法案為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撥款:
1、450億美元用于擴建拘留設施,目標是將全美拘留床位擴展至近10萬個;
2、140億美元用于移民遣返的交通和后勤支持;
3、80億美元專門用于雇用1萬名新增的遣返執法人員。
白宮發言人Abigail Jackson稱,法案中的邊境執法條款“兌現了川普總統對選民的承諾”,也是“保護美國人、重建經濟信任”的一部分。
她還表示,川普政府致力于“通過打擊醫保欺詐、濫用和浪費行為,保障真正需要Medicaid的弱勢美國人”。她稱法案中的減稅和商業條款將“推動美國邁入經濟‘黃金時代’”。
盡管川普政府強調該法案將提高財政效率、保障美國本土利益,但多個移民權益組織警告,這些政策的直接受害者是“那些本已在系統邊緣掙扎的人”。
美國難民委員會指出,法案不僅可能讓成千上萬庇護申請者、人道保護簽證持有者、人口販運受害者等群體失去醫保支持,還會迫使他們在未來數年陷入更深的經濟與心理困境。
自由主義智庫Cato研究所副總裁Alex Nowrasteh則認為:“國會應該在福利制度周圍建立更高的防護墻,而不是僅僅在國界周圍建墻。”他同時表示,“大而美”法案是一個“限制政府福利泛濫的良好開端”。
據CBO估算,“大而美”法案將在未來10年推高聯邦財政赤字近3.3萬億美元。在醫保補貼縮減、匯款受限、移民執法強化的多重沖擊下,美國移民社區正面臨制度性的“再定義”。
盡管官方強調“這是節流與效率提升”,但批評者認為,真正受到影響的是那些原本就難以為自己的孩子看病、為家人寄錢、為身份發愁的群體。
這不是一道簡單的預算題,而是一次制度選擇。面對權利與成本的重分配,美國政府要回應的遠不只是赤字數字,更是數百萬移民家庭未來的安全與尊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