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老鄉們這陣子可被雨水折騰得不輕。
7月20日入伏趕上母伏年,暴雨一場接一場往地里灌。
濰坊不少人家除濕機晝夜轉,玉米地更是遭了殃,泡得像魚塘。母伏年本就濕熱交蒸,今年副熱帶高壓賴在華北不走,空氣黏糊糊的跟膠水似的。
玉米正處灌漿期,根長時間泡水里,爛根風險可不小,秋糧減產讓人揪心。瞅瞅往年,2016、2020年母伏年秋糧都少收8%,今年三伏天還成了30年來最短,濕熱勁兒全擠一塊兒,暴雨跟不要錢似的砸下來。都說農村防澇要挖溝,可低洼地塊光挖溝哪夠,普通莊稼泡兩天就蔫,得換抗澇品種才行。
江蘇農科院的“水稗稻”能在齊腰水里泡七天,這么好的品種真該在山東多推廣推廣。
青島即墨去年澇災損失三千萬,今年提前試運行泵站,這教訓算是吃明白了。老農的土法子也有門道,雨后用苦楝樹枝葉泡水噴作物,防霉效果好還省錢,不妨試試。城里抽水泵車待命是好事,但下水道得提前清淤,去年河北三十畝花生被淹,就是秸稈堵了排水溝。
老祖宗說“公伏旱破天,母伏雨封門”,今年這雨勢還真應了這話。
光抱怨衣服晾不干沒用,衣柜塞舊報紙、稻草墊床,老法子除濕省電又實用。
未來半個月母伏雨還得下,眼下最緊要的是趕緊疏通地頭溝渠。
山區排水快但易沖土,得加固田??;平原低洼地要挖深溝,最好配上抽水設備。玉米地里有積水的,趕緊人工排水,別等根爛了才后悔。
家里存的種子、化肥要做好防潮,別讓雨水泡壞了。
這雨下得人心里慌,但早動手就能少遭罪。即墨的泵站提前開工了,咱也不能落后,該修溝的修溝,該換品種的換品種。
老法子和新科技結合著用,防澇保秋糧才有希望。鄉親們可別拖延,現在就去地頭看看溝渠堵沒堵,作物啥情況。
未來幾天晴天抓緊排水,等下雨時才能心里不慌。秋糧收成關系一大家子,咱多上心,損失就能少一分。記住了,防澇要趁早,行動別等靠,秋糧豐收才牢靠!
關注網易號,后續更多農事服務指南和天氣預警早知道。
只要咱肯下功夫,再大的雨水也難不倒咱種地的好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