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農歷六月十六日,是廣西、貴州等地苗族聚局地區的民俗活動鬧魚節,人們舉行鬧魚、放魚、搶魚、吹笙踩堂等活動,在“鬧魚”中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還是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羌族民間傳統節日黃龍廟會,方圓數百里的藏、羌、回、漢各族人民集會黃龍寺,燒香祈神,看藏戲表演、民歌對唱。民間還有很多傳統習俗和民俗。明天農歷六月十六,別忘“吃二樣,做一事”習俗,順順利利過夏天!
一、吃二樣
1、酸菜魚
農歷六月十六日是鬧魚節,是流傳在廣西、貴州等地苗族同胞聚居地區的民俗活動,已有450多年歷史,每年農歷六月十六日,當地苗族群眾歡聚一堂,在活動場地內爭搶活魚,搶的魚越多,寓意福氣就越多,有預祝豐收之意。鬧魚節肯定少不了吃魚。酸菜魚是一道源自重慶市的經典菜品,以其特有的調味和獨特的烹調技法而著稱。流行于20世紀90年代,是重慶江湖菜的開路先鋒菜,酸菜魚口味酸辣可口。關于酸菜魚的歷史來源眾說紛紜,也無法考證,后經傳承,制作方法也各有不同,但口味基本一致。
食材:草魚或黑魚、郫縣豆瓣醬、生粉、白胡椒粉、啤酒、小蔥、老姜、大蒜、花椒、干辣椒、酸菜、泡椒、香菜、鹽、雞精、泡酸蘿卜切片
做法:1、魚宰殺洗凈,片成魚片,魚片要片薄一點,大約3毫米厚。2、魚頭、魚骨可以加嫩豆腐做魚頭豆腐湯,魚片單獨做酸菜魚,因為加魚頭魚骨,會把味道弄淡。魚片在水龍頭下用手輕輕搓洗,要把魚片腥的黏液洗出,洗得魚片越透明越好,然后在水里泡5分鐘左右,讓其充分吸收水分。3、泡好魚片拿出來,切記不要把魚片水分擠太干,魚片不含水,就會老,吃起來比較柴。4、放啤酒15克左右,放其他料酒沒有啤酒效果好,加入適量的鹽,少許雞精,1克胡椒粉,放點蔥姜末去腥,先順時針拌出魚片黏液,讓調料味道均勻分布在每一片魚片上,然后放5克生粉,順時針拌50下讓它包裹住調料的味道不丟失。最后用手把魚片輕輕慢揉,直到把魚片弄得黏糊糊濕答答的狀態為最佳。魚片太干、太濕都不好,干了魚片吃起來膩,濕了掛不住調料,下鍋容易渾湯,肉也更老。腌制靜放25分鐘。5、鍋里放油,燒至8成熱,下蔥、姜、蒜、豆瓣醬、花椒、泡椒、泡酸蘿卜,再放清洗過兩遍并切好的酸菜煸炒出香味,然后才放清水,三斤魚放四斤水,水多了味道寡淡,少了又沒湯,水開嘗下咸味夠不夠,不夠自己把握放點鹽。6、湯開了再煮3分鐘,讓酸菜味道充分煮出來,煮好后漏勺撈出來放大碗里。7、準備好魚片下鍋,湯不要太開,也不要不開,把魚片抖撒開放入湯中,動作要快,下鍋后30秒不要攪動,避免渾湯,30秒后可以用勺子輕輕推動。8、魚片煮一分鐘撈出來,如果你掌握不好生熟,魚片全變白就熟透了。9、把魚片撈出,湯倒在酸菜碗里,魚片放在最上面,喜歡口味重,可以在上面放干辣椒,一點花椒,蒜末等,自己隨意搭配。10、重新起鍋把油燒至9成熱,淋在魚的上面,再放幾段小蔥和香菜段點綴。色香味俱全的酸菜魚就大功告成了。
2、吃洋芋糍粑
農歷六月十六日是黃龍廟會,能品嘗到酥油糌粑、黃龍豆腐、洋芋糍粑等各種風味小吃。洋芋糍粑是一種以馬鈴薯為主要原材料的傳統小吃,流行于甘肅、陜西、四川、貴州、云南的部分地區。
食材:土豆、糖
做法:1、把隴南土豆洗凈,上鍋蒸30-40分鐘。用筷子戳,可以戳開花的狀態,就可以了。2、用搟面杖錘,錘到土豆泥呈現面團黏糊糊的狀態。3、錘好以后按壓平整,蓋上保鮮膜,放冰箱冷藏四個小時以上,冷藏凝固以后,取出來切塊,待炸。4、高溫熱油下鍋炸,炸至淡金黃色即可,注意不要焦了。5、取出瀝干油,根據個人喜好撒上白糖或紅糖即可食用。6、咬開就是外焦里嫩,松松軟軟的口感,捶久一點更好吃,有芝士的口感。
二、做一事:鬧魚節活動
農歷的六月十六日是鬧魚節,這個節日最初的目的是希望消滅鼠獸和病蟲害,如今賦予了更多的含義,既有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的意思,同時也有為了自己積攢福氣的意思,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當中,生活得到改善,日子越來越紅火。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