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哪有永遠不敗的將軍?尤其是在三國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更是如此。雖說曹操號稱“奸雄”,但他同樣經(jīng)歷了不少慘敗。就如《三國演義》中張松所言:“當年濮陽攻打呂布、宛城與張繡激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遭遇周瑜,華容道遇關羽;割須棄袍于潼關,奪船避箭于渭水……這些敗仗無不震驚天下!”
不過張松似乎忘了汴水之戰(zhàn),曹操被徐榮打得差點命喪黃泉!盡管曹操敗多勝少,但誰又敢質疑他不強?
再說劉備,更是被人戲稱為“打不死的小強”。終于在西川登基稱帝,卻在夷陵之戰(zhàn)后,一夜之間灰飛煙滅……但又有誰敢說劉備無能?
孫權則更為凄慘,逍遙津之戰(zhàn)后被嘲諷為“孫十萬”,俗語道:“生子當如孫仲謀,合肥十萬送人頭。”可這又怎能抹殺“天下英雄誰敵手,唯有曹劉”的贊譽?
所以說,我敗故我在,真正的強者是那些能夠承受失敗的人。袁紹之所以被人嘲笑,是因為他承受不了失敗的打擊。官渡雖敗,但其根基仍穩(wěn)固在冀州,完全有能力繼續(xù)抗曹,甚至可能翻盤,結果他卻死了。
袁紹死后,內部即刻陷入混亂。盡管如此,曹操仍花費七八年時間,才攻克鄴城,徹底清掃冀州。可見若袁紹未死,戰(zhàn)局未必如此明朗。
至于諸葛亮,《三國演義》里他似乎從未嘗敗績。哪怕街亭一戰(zhàn),也被歸咎于馬謖失誤,諸葛亮本身無責。可事實上,諸葛亮的一生其實多次敗北,他的六出祁山(五伐中原)終未完成既定目標。
之所以諸葛亮看似連戰(zhàn)連捷,是因為他的戰(zhàn)略和過程極具戲劇性。以弱勝強,令司馬懿穿女裝示弱,差點讓曹魏陣營出盡洋相。
那是在諸葛亮首次北伐時,曹叡眼見蜀軍來勢洶洶,不得不親臨長安鎮(zhèn)守。誰料洛陽謠言四起,竟傳曹叡已被諸葛亮斬殺,群臣和郭太后甚至商議讓曹植登基。幸好曹叡平安歸來,避免一場政治大亂。
所以盡管諸葛亮常敗,誰又敢斷言他不行?不過,總有人抱有質疑。比如曹魏名將郝昭,曾以寥寥千人擊退諸葛亮三萬大軍——那么事實究竟如何呢?
二、陳倉之戰(zhàn)
首先要澄清,郝昭并非傳說中的“名將”。據(jù)史料記載,郝昭少年從軍,一直在曹魏軍中默默無聞。曹操在世時,群英薈萃,他并不顯眼。直到曹丕即位,他才逐漸嶄露頭角,與蘇則、毌丘興合力平定原韓遂部將麴演的叛亂。
大概正是這場戰(zhàn)役,讓曹真對郝昭刮目相看。后來郝昭一舉被派往陳倉防守。
曹叡繼位后,諸葛亮抓住機會北伐。第一次北伐本想培養(yǎng)馬謖,但街亭一戰(zhàn)失利,諸葛亮不得不撤退,北伐首次宣告失敗。
曹真則敏銳察覺諸葛亮必定卷土重來,便推測下一次進攻必定鎖定陳倉。于是提前布置防御,命郝昭夜以繼日修繕城墻,加強守備。
曹真猜得準確無誤。諸葛亮獲知曹魏在石亭一戰(zhàn)遭受慘敗,陸遜大破曹休,馬上抓住機會發(fā)動第二次北伐,直指陳倉。可此時的諸葛亮并不知郝昭早已將陳倉堅壁清野,嚴陣以待。
當諸葛亮到達陳倉時,忍不住驚訝:“亮本聞陳倉城險惡,及至,竟怪其整備周全。”他暗忖難道行動泄露?否則為何郝昭如此準備充分?
面對堅城,諸葛亮無奈只能采用硬攻策略,但他更希望“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于是先派人勸降。郝昭堅決拒絕:“降?不可能,我對曹魏沒有不滿。”
勸降無果后,諸葛亮只能發(fā)動攻城戰(zhàn)。無論挖掘地道,還是猛攻城墻,都未能突破陳倉堅壁。僅靠郝昭千人防守,諸葛亮三萬大軍竟無法攻破。最終,諸葛亮只能選擇退兵。
其一,曹叡已派張郃率軍來援;其二,糧草供應成為諸葛亮致命弱點。連續(xù)攻守二十余日,諸葛亮無計可施,只能黯然撤軍,第二次北伐無疾而終。
三、郝昭不死,仲達難出?
此役大捷令曹叡異常興奮,賜郝昭關內侯爵位,召回洛陽親自表彰。還對親信孫資吹噓:“沒想到你這老鄉(xiāng)郝昭如此厲害,有他鎮(zhèn)守,怕什么諸葛亮?天下無憂!”
然而好景不長,郝昭不久便重病纏身。曹叡憂心忡忡,下令減少重臣宴席豪華,這卻遭司馬懿反對,上書勸諫,才使曹叡打消念頭。最終郝昭病逝。
這是正史中對郝昭的記載,顯然曹叡對他寄予厚望。畢竟能堂堂正正擊敗諸葛亮者鳳毛麟角,郝昭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連后來的司馬懿都未能做到如此成績,不僅要穿女裝掩人耳目,還留下“畏蜀如虎”的佳話。
于是有人說:郝昭若不死,司馬懿恐難嶄露頭角。曹叡反應之激烈,隱含著郝昭若繼續(xù)存活,恐怕在曹真之后崛起,司馬懿統(tǒng)兵抗蜀的機會就會被搶走。潛臺詞是:郝昭比司馬懿更強!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我看來這不過是一廂情愿的幻想。即使郝昭長命百歲,也難以取代司馬懿。司馬懿的強勢崛起,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自東漢末年,門閥士族掌控天下,而曹操、劉備、孫權則為逆襲者。曹操斬荀彧、崔琰、楊修等,正是清除門閥勢力代表。
劉備能成功,是因為依附荊州門閥士族,如諸葛亮(黃承彥)、龐統(tǒng)(龐德公)等。孫權則更甚,張昭專責與門閥周旋。
曹丕借“九品中正制”與門閥達成妥協(xié),方能取代漢獻帝。因此曹操、劉備等死后,門閥勢力卷土重來,司馬懿正是曹魏門閥推舉的中堅。郝昭拿什么跟司馬懿抗衡?連張郃都不及司馬懿,只能當副將!
郝昭之所以能在陳倉守住諸葛亮,實非天賦異稟,而是三國時期攻城戰(zhàn)本身就極為殘酷。
呂布守下邳,曹操圍攻數(shù)月未果,最終以水淹城池迫使呂布部將反水。
赤壁后,曹仁堅守南郡,死守近一年,致周瑜受重創(chuàng)。
霍峻以數(shù)百兵力堅守葭萌關,打退劉璋萬余大軍,使劉備得以輕松擴展西川版圖。
所以,郝昭守陳倉并非奇跡。諸葛亮失敗,更應歸因于堅城陳倉的難攻,而非郝昭個人能力超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