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年7月,馬斯克氣得要死,直接宣布成立"美國黨"跟特朗普杠上了。誰能想到,這場大戲三年前就開始布局了。
最近美國作家沃爾夫爆了個猛料。2024年那個轟動全球的"馬斯克吸毒丑聞",居然是特朗普親自給媒體遞的消息。這老狐貍,夠狠的。
特朗普啥時候開始算計的?這場看似突然的翻臉背后藏著什么貓膩?
作者-鹽
那通改變一切的電話
電話響了。2024年1月某個深夜,《華爾街日報》接到了一個神秘來電。
電話那頭,有人提供了一個爆炸性消息。馬斯克,這個全球矚目的科技狂人,私底下竟然是個癮君子。可卡因、搖頭丸、K粉,樣樣不落。消息一出,全世界都震驚了。當時馬斯克正忙著給特朗普站臺,砸了2億多美金幫他競選。
誰也沒想到,這個時候會有人捅出這種黑料。
馬斯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趕緊拿出美國航空航天局三年的藥檢報告自證清白。那份報告白紙黑字,證明他確實沒碰那些玩意兒。除了2018年那次在節目里當眾抽了口大麻,其他時候都很干凈。
當時所有人都以為這是民主黨的報復。畢竟馬斯克剛從拜登那邊倒戈,民主黨恨得牙癢癢也說得過去。媒體鋪天蓋地地分析,說這是政治斗爭的常規手段,目的就是讓馬斯克身敗名裂。
哪想到啊,真正的幕后黑手就坐在白宮里,每天跟馬斯克稱兄道弟。根據沃爾夫的爆料,特朗普在電話里多次提到馬斯克"長期吸毒",還暗示記者去報道這件事。這家伙表面上笑瞇瞇地拍著馬斯克肩膀,暗地里卻在往他背后捅刀子。
更絕的是時機選擇。2024年1月,正是馬斯克投入最多、期待最高的時候。
這個時候爆出丑聞,就像在他腦門上貼了張"有毒"的標簽。馬斯克再怎么解釋,在公眾心里都留下了陰影。特朗普這一招,堪稱"借刀殺人"的教科書級操作。
2億美金的溫水煮青蛙
白宮里那位老爺子,手段確實高明。表面上對馬斯克各種吹捧,暗地里卻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先是讓馬斯克砸了2億多美金幫自己競選,然后給了個"效率部長"的虛職。聽起來挺唬人,其實就是個130天的臨時工,連正式編制都沒有。
馬斯克這個世界首富,在白宮里的待遇還不如一個普通公務員。開內閣會議,人家都不給他發請柬,只能自己厚著臉皮闖進去。
等馬斯克把臟活累活都干完了,立馬翻臉不認人。什么臟活累活?美國飛機頻頻失事,雞蛋荒遲遲解決不了,這些跟效率部八竿子打不著的事兒,統統扣在馬斯克頭上。他就像個萬能背鍋俠,什么鍋都得背,什么責任都得擔。
更過分的是,馬斯克推薦的國稅局代理局長,特朗普說罷免就罷免。美國航空航天局的預算,說砍一半就砍一半。這明擺著是在過河拆橋,用完就扔的節奏。
最讓人寒心的是《大而美法案》。這個法案表面上是要振興美國制造業,實際上是在劫貧濟富。
給富人和大企業減稅,從普通人的福利里刨錢。超過1.5萬億美元的聯邦開支削減,刀刀砍向醫療保險、食品援助、教育和清潔能源。
投資打了水漂,職位也是假的。馬斯克的新能源產業更是被砍得血肉模糊。特朗普要收回對電動汽車的扶持,大力發展石油、煤炭這些傳統能源。
石油大亨們是特朗普的金主,現在該兌現承諾了。可這些,都還只是開胃菜。真正的殺招,在后頭呢。
斷后路的絕殺布局
特朗普這人,心思深著呢。他早就算到,馬斯克這種人不會老老實實待在美國。
手握三國護照的馬斯克,選擇多得很。一旦翻臉,最可能的去處就是中國。特斯拉的超級工廠在上海,SpaceX雖然不能去,但馬斯克完全可以在中國另起爐灶。中國有技術、有市場、有資金,對這種世界級的科技大佬向來是張開雙臂歡迎。
怎么辦?答案就是給他貼個標簽,一個中國人絕對無法容忍的標簽——吸毒。毒品在中國,那可是碰都不能碰的紅線。別說組織聚眾吸毒了,就是沾一點邊都會被列入黑名單。特朗普深知這一點,所以才會在那個關鍵時刻放出這個消息。
這招夠毒吧?不僅能讓馬斯克在美國聲譽掃地,還能斷了他投靠中國的后路。一箭雙雕,殺人誅心。馬斯克就算有三頭六臂,也逃不出這個局。他只能在美國這棵樹上吊死,任由特朗普擺布。
特朗普還有另一層考慮。馬斯克雖然現在倒向了自己,但這家伙曾經是民主黨的鐵桿支持者。2016年和2020年,他都給希拉里和拜登砸過錢。萬一哪天又顧念舊情,反戈一擊呢?所以必須用非常手段,讓他徹底沒有退路。
更深層的是,特朗普想要"殺雞給猴看"。馬斯克這種新興力量,代表著全球化、技術創新、開放包容。這跟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理念格格不入。
通過收拾馬斯克,特朗普在向所有人宣示:在我的地盤上,就得按我的規矩來。不服?馬斯克就是下場。
表面上是兩個人的恩怨,實際上是兩種美國路線的生死較量。
政治教科書級的操作
從這場博弈能看出啥?特朗普代表的是傳統美國,想回到那個制造業稱霸的年代。馬斯克呢?他代表的是未來美國,技術創新、全球化、星辰大海。
兩條路線,根本沒法兼容。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要讓美國與世界脫鉤,重新回到孤立主義的老路上。而馬斯克的商業帝國從特斯拉到SpaceX,都生長在全球化的土壤里,需要技術、資本和人才的自由流動。這就像水火不容,注定要有一場惡戰。
特朗普用這種手段搞定馬斯克,其實是在告訴所有人:傳統政治精英的力量不容小覷。你們這些新興力量再厲害,在我們面前還是嫩了點。政治這攤渾水,不是有錢有技術就能搞定的,還得看誰的手段更黑,心更狠。
這種政治手法的示范效應不容忽視。華盛頓的老狐貍們都看在眼里,學在心里。以后再有類似的挑戰者,這套組合拳就是現成的模板。先拉攏,再利用,最后一腳踹開。干凈利落,不留痕跡。
馬斯克現在的反擊也很有意思。成立"美國黨",要參與總統大選,這是要跟傳統兩黨制正面硬剛的節奏。
雖然幾乎沒人看好他,但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還是讓人佩服。也許這就是企業家精神和政客思維的本質區別——一個相信顛覆創新,一個迷戀權謀手段。
歷史會怎么評價這場博弈?也許若干年后回頭看,這就是美國轉折的一個重要節點。
傳統力量和新興勢力的這次交鋒,決定了美國未來幾十年的走向。是繼續擁抱全球化,還是回到閉關鎖國?是押寶傳統產業,還是科技創新?答案也許就藏在這場看似個人恩怨的政治大戲里。
結語
說實話,特朗普這次的操作真是讓人長見識了。政治家的手段,比商人陰險多了。馬斯克再聰明,在政治這攤渾水里也只能算個新手。
特朗普用一套精妙的政治組合拳,幾乎把馬斯克逼到了絕路。這種"溫水煮青蛙"的手法,堪稱政治教科書級的經典案例。
你們覺得馬斯克還有翻身的機會嗎?這種政治算計,是不是已經成了美國政壇的潛規則?
信息來源: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