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Americans Can’t Buy the World’s Best Electric Car
2025年7月8日
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本文作者鄧恩先生曾任通用汽車高管,現為行業顧問,在中國汽車行業工作了二十多年。
您可能聽說過比亞迪。
幾年前,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在汽車行業還只是個中等玩家,但去年,比亞迪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暢銷的電動汽車品牌,預計到 2030 年,比亞迪將與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豐田和大眾并駕齊驅。
然而大多數美國人從未見過比亞迪,而且短期內可能也不會見到。
比亞迪,英文名“Build Your Dreams”(成就你的夢想),實際上被美國禁止上路。為了保護美國汽車制造商,美國政府對進口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征收了兩倍的關稅。設立關稅壁壘或許能為美國國內汽車行業爭取一些時間,但最終無法使美國制造商免受比亞迪及其所代表的更大威脅的影響。
該公司體現了一種讓美國望塵莫及的中國工業模式。這種模式融合了政府財政支持、系統性的長期規劃和積極創新,使中國在從電池到機器人再到無人機等一系列高科技行業占據了全球主導地位。這些市場被中國企業奪走已經夠糟糕的了。如果汽車制造業也遭遇同樣的困境,鑒于該行業的規模及其經濟、政治和戰略重要性,對美國的影響將更加嚴重。
比亞迪和其他幾家中國新興汽車品牌的成功,應該給美國汽車制造業乃至整個工業領域敲響警鐘。我們需要勇氣,認識到我們落后的程度有多么嚴重,擺脫自滿情緒,并采取一項由政府主導的緊急行動——就像一個針對汽車行業的曼哈頓計劃——來恢復美國的競爭力。
1992年,我在北京開辦汽車咨詢公司時,中國當時剛剛起步的汽車工業生產的汽車質量很差。設計粗糙,用廉價材料制造,很快就出故障,這與當時中國作為劣質仿冒品工廠的名聲不謀而合。 2003年開始生產汽車的電池制造商比亞迪也不例外。多年來,比亞迪的汽車在中國一直以“破車”而臭名昭著。
那些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了。我幾乎體驗過比亞迪的每一款車型,如今,它們在設計、功能、先進技術和整體質量方面,已經與特斯拉等其他頂級品牌不相上下。該公司的Blade電池是全球最安全、性價比最高的電池之一,性能如此出色,以至于豐田和特斯拉都已將其應用于旗下部分車型。最令競爭對手擔憂的是,比亞迪的價格太低了:其最便宜的車型在中國的售價不到1萬美元,僅為美國市場上最便宜電動汽車價格的三分之一。
比亞迪是如何做到的?“政府補貼!”西方批評人士會高呼,這當然也是原因之一。據信,比亞迪等中國汽車制造商多年來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政府支持。美國人可以盡情抱怨,但中國不會僅僅因為我們不喜歡就放棄這種模式。
如今,中國汽車在設計、功能、先進技術和整體質量方面已與特斯拉等其他頂級品牌不相上下。菲利克斯·施密特為《紐約時報》拍攝
這并非比亞迪成功的唯一原因。得益于垂直整合,比亞迪能夠以低成本生產汽車。大多數大型汽車制造商的許多重要零部件都來自外部供應商,而比亞迪幾乎所有關鍵部件都是自主生產的,包括電池、半導體、電機和平板電腦屏幕,這不僅節省了成本,還加強了質量控制。比亞迪開發了汽車的操作軟件,持有生產電池所需礦物的礦山和礦業公司的股份,并通過其專門設計的汽車運輸船隊將汽車運往世界各地。
比亞迪也在快速創新。今年,該公司推出了一款自動駕駛系統,其性能可能與特斯拉不相上下,甚至更勝一籌。比亞迪稱,這項技術可以在短短五分鐘內為汽車充滿電——就像加油一樣快。其高端車型包括仰望U8,這是一款豪華SUV,可以360度原地旋轉,并像船一樣在水中短距離行駛。
有人認為我們應該讓比亞迪進入美國市場。這能讓美國消費者物有所值,美國制造商也能有機會向比亞迪學習。
但比亞迪如今在成本和電池技術方面擁有壓倒性優勢,最終可能摧毀其美國競爭對手,危及美國的一個關鍵產業和數十萬個就業崗位。正因如此,福特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去年稱中國電動汽車構成生存威脅,而埃隆·馬斯克則表示,它們將在不設置貿易壁壘的情況下“摧毀”競爭對手。
我們可以用關稅來縱容美國公司,但這改變不了我們損失慘重的事實。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各類汽車生產國和出口國,包括電動汽車。比亞迪及其中國同行或許被美國拒之門外,但它們正在掌控快速增長的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由于無法在海外競爭,美國汽車制造商將不得不撤退到它們仍然保持強勢的狹窄領域:國內高油耗卡車和SUV市場。
美國必須借鑒中國的做法。十年前,中國制定了主導下一代技術的藍圖,投入巨額資金,盡管他們知道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獲得回報。比亞迪只是眾多正在取得成果的例子之一。效仿中國的做法,尤其是在政府大力參與的情況下,對華盛頓的許多人來說,可能難以接受。但美國從未面對過像中國這樣的工業競爭對手。
這不僅僅關乎電動汽車。強大的汽車行業對國防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內龍頭企業比亞迪的帶領下,中國已超越底特律,成為全球汽車業的中心。美國可以全力以赴重建世界一流的制造和供應鏈,否則,我們的汽車制造商只能躲在關稅的陰影下,繼續生產燃油卡車和SUV,最終逐漸被邊緣化。
本文作者邁克爾·鄧恩是汽車行業咨詢公司Dunne Insights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他著有《美國車輪,中國道路:通用汽車在中國的故事》一書,以及即將出版的《汽車大戰》,探討中美兩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爭奪主導地位的競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